top of page
梵天庐丛录 共3册 2013

梵天庐丛录 共3册 2013

¥9.00Price

梵天庐丛录 共3册 2013

Quantity
  • 梵天庐丛录 共3册 2013

    《梵天庐丛录》上中下3册,由故宫出版社2013年出版。

     
    《梵天庐丛录(上中下)》,柴小梵著,栾保群校点。是民国时人柴小梵积十年之功而成的明清遗闻掌故集。全书共三十七卷,近六十万字,1926年由中华书局据手稿影印,线装十八册。出版后大受欢迎,十年间重版四次。本书博收明清两代朝野掌故、秘闻轶事,以及诗文评骘、名物考据等,很多为他人所未见,或别书所未收,加之所收趣味性强,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阅读价值。文史名家郑逸梅先生许此书为“民国笔记中的难得之作”。本次出版由栾保群先生点校。栾先生长于古籍整理、文史掌故。此次出版也保持了栾先生一贯的高水准,点校、校勘颇精。
     
     
    梵天庐丛录为明清野史,此书积10年之功而成,共37卷,56万余字,1926年由中华书局据手稿影印,线装,18册。出版后大受欢迎,10年间重版4次。内容为明清遗闻掌故。王揖唐在序中评述此书:“凡朝野掌故,秘闻轶事,以及诗文评骘,名物考据,莫不兼收博取,巨细靡遗。衡其体例,盖与潘永因之《宋稗类钞》、朗瑛之《七修类稿》等书相近……要自与今之芜杂剽窃、苟以欺世者不同。”郑逸梅许此书为民国笔记中难得之作。今已被收入《民国笔记小说大观》丛书第四辑,由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重排出版。
    作者柴小梵(1893~1936),名萼,又名紫芳,今掌起镇洋山田央村人。  柴小梵早年曾在慈西丈亭、芦江及慈北柴家志成学校任教。1917年东渡日本,在慈溪籍华侨吴锦堂创办的中华学校执教。旅日7年,于1924年回国,在安徽省财政厅、广东筹饷处、黄埔军校等处任职。1930年起任河南省政府秘书。1936年3月17日在北京病逝,终年44岁。
     
     
     
    梵天庐丛录目录:
     
    卷一
    邹序
    张序
    王序
    胡序
    梵天庐丛录序
    梵天庐丛录序
    五古题梵天庐丛录
    题柴小梵君梵天庐丛录漫成一律
    题梵天庐丛录
    题梵天庐丛录
    自序
    朱氏世德碑
    明太祖轶事九十二则
    卷二
    清宪宗八则
    高宗南巡四则
    秦太监
    高宗与范西屏
    仁宗不识祁字
    梭背裆
    穆宗病革原因
    德宗十六则
    废后那拉氏
    慈禧太后七则
    银妃
    珍妃
    金屏
    醇亲王与神机营
    端亲王
    庆亲王
    废大阿哥
    载振载搏
    卷三
    庚辛纪事六十七则
    卷四
    刘伯温
    刘瑾有贤儿
    邵晋夫
    邓武桥
    魏忠贤
    科举癖
    钱牧斋三则
    张泽民自请叙录
    尹嘉铨自请加级
    张文和公二则
    张药斋
    年羹尧三则
    岳锺琪
    明珠之仆
    百菊溪
    陈文恭公
    陶士僙
    马彪
    童树堂
    松筠
    趟子卿
    齐慎
    黄少春
    归田清操
    吴锡征
    林文忠公
    梁国泰
    肃顺
    曾文正公二十六则
    曾忠襄公
    卷五
    胡文忠公十五则
    左文襄公三十二则
    彭刚直公二十二则
    卷六
    沈葆桢七则
    蒋益澧六则
    王鑫
    金国琛
    黄冕
    鲍超五则
    陈国瑞六则
    李兆受二则
    刘铭传二则
    程学放三则
    唐殿魁
    三官三绅及钱鼎铭
    金安清三则
    琦善
    张国梁三则
    郭嵩龄二则
    杨岳斌
    僧格林沁
    李棠阶
    刘松山三则
    王有龄二则
    余洽
    李子文
    杨玉科三则
    卞宝第二则
    卷七
    李文忠公十则
    刘永福
    吴棠
    刺马异说
    岑毓英
    文格
    应宝时及杜文澜
    吴振械
    汤克音
    卫荣光
    张曜二则
    来春石泰
    张佩纶七则
    朱一新
    宝廷七则
    张之洞十五则
    徐延旭
    张凯嵩
    吴德浦
    黄忠浩
    岑春煊三则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书友对《梵天庐丛录》的评价:
     
     
    《梵天庐丛录》是民国时人柴小梵积十年之功而成的明清遗闻掌故集。作者柴小梵名萼,又名紫芳,一八九三年生于浙江慈溪掌起镇洋山田央村。早年曾在慈西丈亭、芦江及慈北柴家志成学校任教。一九一七年东渡日本,在慈溪籍华侨吴锦堂创办的中华学校执教。一九二四年回国后,在安徽省财政厅、广东筹饷处、黄埔军校等处任职。一九三○年起任河南省政府秘书。一九三六年三月十七日病逝于北京,终年四十四岁。柴小梵早慧,十七八岁时就撰写《红冰馆笔记》,发表于上海《小说时报》,汇编成《红冰阁杂记》二十八卷。弱冠能诗,一九一九年成《檐诗草》三百一十篇,同年又写《吾药录》、《蛉洲集》。其他有《慈溪方言考》、《松海精舍笔录》、《檐零墨》等。
    柴小梵文名远播,为时所重。《蔗诗话》称“慈湖柴小梵才藻惊人,洋洋洒洒,动辄千言,风发泉涌,不可节制。在海上结‘青社’,所与酬唱,皆一代胜流”。南社诗人杨了公称他“两代明清掌故谙,四明巨手重东南”。叶恭绰誉称“柴子小梵有经天纬地之才”。《梵天庐丛录》即为其最重要的著作。
    本书初版之时,为其作序、题诗者多达十人,其中不乏像王揖堂、裘毓麟等时贤名流,亦可见其人、其书时声之高。王揖堂为此书所作序中,将之媲为“潘永因之《宋稗类抄》、郎瑛之《七修类稿》”,认为其“与今之芜杂剽窃、苟以欺世者不同”。文史名家郑逸梅先生许此书为“民国笔记中的难得之作”。依笔者私见,在浩繁的近现代笔记中,也仅有黄濬的《花随人圣盦摭忆》可与其抗衡。
    全书共三十七卷,事目一千一百八十三,条数一千九百九十八,五十六万余言。具体而言,卷一、卷二记明清帝后遗事、宫廷旧闻,卷三至卷十二记明清官僚、文人,卷十三记李自成、张献忠及太平天国轶事,卷十四记伶人,卷十五、十六记奇女子,卷十七记官场掌故,卷十八至卷二十六记书画诗词等艺文佳话,卷二十七至卷三十七记奇人异事,凡旁门左道之类,囊括其中。
    笔记中历来有“抄录”一品,或者是抄录自诸种书籍,或是取材于口耳相传,但虽云抄录,能够为读者所喜爱而能流传下来的,却都有作者自己的主旨在。如东晋干宝的《搜神记》,虽然现存的已非全本,仍然可以看出它取材于史书中的《五行志》、汉魏以来志怪小说以及作者自己的见闻,但却有一个主题,那就是“神怪妖鬼”。《梵天庐丛录》也不例外,尽管王揖唐在序中说它“凡朝野掌故,秘闻轶事,以及诗文评骘,名物考据,莫不兼收博取”,但也不是那么随便抄取,作者自有个人的趣味贯穿全书,依笔者所见,他的趣味在于“奇”。所录或人、或物、或事、或诗文,多以“奇”见收,人是奇人,事是奇事,但奇而不怪,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即使是寻常器物,作者却也能找到出“奇”的角度,可谓奇心独运。
    柴小梵于考据非其所长,但在博览上却让人惊叹。随手举两例。三国徐庶成仙的故事在明末清初很是盛行,平时我们能见到的材料也就是王猷定《李一足传》、汤用中《翼駉稗编》、薛福成《庸庵笔记》、东轩主人《述异记》及民初人孙静庵《栖霞阁野乘》等数种,而柴小梵则另录有柴梦楫《琐记》、《可惊可愕集》、《姜露庵杂记》、《嘤鸣室随笔》、《途说》、《花朝生笔记》多种笔记,这些都是现在难于见到,甚至可能已经佚失了。又,瞿兑之先生堪称近代博览大家,但胡文辉先生就指出,他的《人物风俗制度丛谈》“沈万三”一条中共列举出处十七种,其中有十四种用了《梵天庐丛录》的现成材料,瞿氏仅多出《张三丰全集》、《阅世编》、《锦衣志》三种,则瞿氏此条不过是据《梵天庐》稍作增补而已。所以此书的数据价值也颇可观,不可仅视为消遣谈资了。
    当然,如此广收博取,难免为人讥之以“芜杂”。而且对于其中所记,亦有人认为如“诗文之咏美人手足部位者,咏便壶、马桶者”等,“异则异也,实为无聊的话题,不记也罢”,各人识见、专攻难免不同,这也是我们难以苛求的。但柴小梵自序中所说:虽为小说家言,但不仅仅丛博为务,而志在史家之所撷。此志可谓高远,当可为其辩白。即以今日言之,此书所及皆为“八卦”之语,但以如此严肃、学术的态度做“八卦”,亦颇令人激赏。环顾当今,即使是学界也不免有唬烂之嫌,而通俗史界更是妖异丛生,那么此书或有些许警示、榜样的功效。
    本书初版于一九二六年,由中华书局以手稿影印,线装,十八册。当时已价格不菲,但十年之间重印四次,可谓是名噪一时。一九九九年,山西古籍出版社曾收入《民国笔记小说丛刊》第四辑,整理出版为简体横排标点本,并且对于书中一目之下数条的情况,另拟小标题,以便于阅读。然点读错误较多,且小标题的拟写也有所偏颇,虽有“使蒙尘明珠重放光芒”之功,但多年来一直为人所诟病。2014年故宫出版社重装出版,以中华书局影印本为底本,采用了繁体竖排格式,于整理校勘等方面狠下功夫,对原稿中的一些错误做了订正,一些异体字和俗体字也做了适当地规范。封面书名使用了抄本中的手写体,且加入了原稿中柴小梵像及叶恭绰的题签。可谓用心良苦。但唯有如此,方不负柴小梵先生十数年之功!
     
     
     前几天往文化商城,在旧雨新知书店,买了一套闲书,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1版1印,《民国笔记小说大观》第一辑,共计16种10册。当时书价便宜,一套书不过十几元,现在我这老主顾,还花了花50元大钞。店主告诉我说,轶缺第六册,可以网购补齐,我说十元八元,就买上补齐,如果太贵了,就大可不必。
        这套书计有:1. 李孟符的《春冰室野乘》;2.许指严的《十叶野闻》;3.况周颐的《眉庐丛话》 4.况周颐的《餐樱庑随笔》;5.辜鸿铭、陶菊隐的《张文襄幕府纪闻近代轶闻》;7.刘成禺的《世载堂杂忆》  8. 翟兑之的《杶庐所闻见录故都闻见录》;9.徐凌霄、徐一士、蔡锷的《曾胡谭荟 曾胡治兵语录》;10.马叙伦的《石屋余沈 石屋续沈》;缺6.孙玉声的《退星庐笔记健庐随笔》。
        我还买了一册胡泽学主编的《中国传统农具》,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2010年1版1印精装彩印。传统农具在六七十年代,依然被人们广泛使用着,现在已经很难寻觅到了,成为行将湮灭的农耕文物。画册上的犁耧耙杖、拉礅碌碡、扇车簸箕、薅锄钐镰、钉耙木锨、石碾石磨,凡此等等,十分熟稔,叹慨之余,倍感亲切。架上就这么一册,我估计就等我来买,人家别人是不会要的,现在谁还关心这些玩意儿?
            
    附录:《民国笔记小说大观》其它各辑书目
        第二辑14种10册:1.《异辞录》刘体仁;2.《云自在龛随笔》缪荃孙;3.《一士谈荟》徐一士;4.《陈嘉庚回忆录》陈嘉庚;5.《太一丛话》宁调元;6.《云在山房丛书三种  网庐漫墨》杨寿聃昂孙;7.《梦蕉亭杂记 蕉窗话扇》陈夔龙 白文贵;8.《清代野记》梁溪坐观老人;9.《近代笔记过眼录》徐一士;10.《一士类稿》徐一士。
        第三辑12种15册:1、《凌霄一士随笔》全5册 徐凌霄 徐一士;2、《新世说》易宗夔;3、《洪宪纪事诗本事簿注》刘成禺;4、《康居笔记汇函》全2册 徐珂;5、《春明梦录 客座偶谈》何刚德;6、《罗瘿公笔记选》罗惇曧;7、《清代名人轶事》葛虚存;8、《民权素笔记荟萃》苏曼殊 戴季陶 向恺然 潘承厚等,收笔记29种;9、《栖霞阁野乘》孙静庵、《悔逸斋笔乘》李岳瑞;10、《人物风俗制度丛谈》瞿兑之。
        第四辑12种14册:1.《钏影楼回忆录》《钏影楼回忆录续编》全2册包天笑;2.《近世中国秘史》扪虱谈虎客;3.《花随人圣庵摭忆》全2册 黄浚;2.《辛丙秘苑 寒云日记》袁克文;5.《南亭笔记》李伯元;6.《民国野史》姜泣群;7.《梵天庐丛录》全3册 柴小梵;8.《南巡秘记》许指严;9.《新华秘记》许指严;10.《趋庐随笔.蜷庐随笔》江庸王伯恭。

Copyright © 2019-2020 魅影书斋 PDF电子书下载平台

客服微信:mypdf001  QQ:253995907  邮箱:253995907@qq.com

免责声明:
(1)本站不生产任何资料,不拥有此类资源的版权!
(2)本站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对非法转载,盗版再版等行为的发生不具备充分监控能力.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但若某资影响到您的版权,请版权拥有者出示充分版权证明材料时,本站负有移除该资源的义务!
(3)本站在满足前款条件下采取移除等相应措施后不承担任何相关责任!如果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 我们将尽快处理!

(4)本站服务资源不定时更新,展示极为有限,如果需要更多资源的代找服务,请联系客服!本站暂未提供交易接口,如需更多资源代找及交易服务,请咨询客服!

(5)关于所收取的费用与其对应资源价值不发生任何关系,仅为站点运行消耗及各项服务的综合费用!

(6)本站展示资源及代找资源的内容与本人无关,尤其其中堪舆地理易学中医等相关资源,所有资源内容仅供参考,本站不负有任何责任!

(7)仅供学习和交流优质文化服务,便利大众,以上,请知晓!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