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世纪佛学经典文库 全7册 2008清晰

¥15.00Price
20世纪佛学经典文库 全7册 2008清晰
Quantity
  • 20世纪佛学经典文库 全7册 2008清晰

    《20世纪佛学经典文库》全7册,由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佛教自传人中国,至今2000余年,作为制度化的宗教,在组织上蓬勃发展,在思想理论上的诠释也层出不穷;尤其自宋以下,佛教文化的渗透无所不在。思想家游走儒、释之间,士大夫玩习庄、禅,风流余泽,丰富了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虽然,佛教作为一种制度化的宗教,同样需要坚固信仰,以凝结教团而求其发展,觉悟的追求异化为对十方诸佛的顶礼膜拜,而求福田和瑞应;但是,佛教毕竟以“觉悟"为终极追求,表现了高度理性思辨的哲学特征。初传与鼎盛时期,中国思想家也多在佛门,至少同佛门在思想上有着割不断的纠葛;西行求法,也不同于基督教、伊斯兰教礼拜耶路撒冷、麦加,而在于学问。正因为如此,近代思想家一再强调,“佛教乃智信而非迷信",佛教思想的广泛渗透也导致其自身由缁衣而流人居士长者之间,至20世纪,以科学理性为显著学术特征的知识分子,公然与往圣大德同气相求,而研究佛学。他们弄潮涛头,以“为往圣继绝学”为使命,以科学和理性的学术精神,考校史迹,辨析源流,厘正文献,梳寻义理,“同情理解,广搜精求”,续佛慧命。显而易见,近百年的佛教研究,是建立在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基础上的现代科学和现代文明,佛教哲学、史学、文学、艺术等也就堂而皇之登上“赛先生”的讲台,作为系统的学术思想也在百年的科学领域焕发异彩。这是佛教文化理性的百年,是佛学科学研究的百年!
     
    《20世纪佛学经典文库》书目
     
    20世纪佛学经典文库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汤用彤著
     
    20世纪佛学经典文库  印度哲学史略         汤用彤著
     
    20世纪佛学经典文库  杨仁山卷             杨仁山著
     
    20世纪佛学经典文库  欧阳竟无佛学文选     欧阳竟无著
     
    20世纪佛学经典文库  胡适卷               胡适著
     
    20世纪佛学经典文库  隋唐佛教史稿         汤用彤著
     
    20世纪佛学经典文库  梁启超佛学文选       梁启超著
     
     
     
    17世纪,整个西方文明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基础上,以欧洲为中心,孕育而成一股工业革命的浪潮。新兴的资产阶级作为一种社会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田园诗般的社会关系荡涤殆尽。它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富和人口的分散状态,使物质文明突飞猛进的膨胀和发展,思想学术也变成了公共产品,而表现出多元并存的状态和世界化的趋势。
     
    然而,曾经辉煌,具有悠久历史文明的中华帝国,却又上演了一出朝代更迭的“易姓革命”,直到]8世纪初,虽然历经了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康乾盛世,但也在多元和世界化文化的大潮中,再也不能维系其自诩为天朝上国的封閉格局,而呈现出每况愈下的末世光景。值得庆幸的是,封闭的精英集团,早已不满足这种封闭的格局和封闭的文化,尤其当以扩张为主要特征的西方殖民主义文化,及其赖以发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借鸦片和坚船利炮,撞开中国的封闭之门时,他们痛定思痛,.幡然醒悟于歌舞升平,妄自尊大的酣梦之中。传统的忧患意识,经邦济世的救世思想,使他们意识到,不仅要“师夷长技以制夷”,尤其要“用宗教发起信心",“用国粹增进国民道德”,藉以救亡图存;在学术上,对西方文化的挑战,以及文化多元化、世界化的趋势,以理性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给予全面的,积极的回应。原本外来的,向全人类开放的,以救世为己任的佛教文化,在这千古未有的变局中,更是捷足先登,脱颖而出,从哲学、史学、语言文字、翻译和比较文化等学术领域,给予佛教文化全面的整合,与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科学民主的西方文明成鼎足之势。由晚清伏流到民国时期全面复兴的中国百年佛学,以新的姿容彪炳于世,继往开来。
     
     
     
    也发挥殆尽,关注的目标也就转向整个社会。于是重铸了华夏民族的人生哲学,丰富了传统哲学的理性思维,陶冶了文人学士的审美观念,特别是禅宗直觉体悟、凝思寂虑、超二元对立的非理性、非逻辑的思维方式,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随缘任运的生活态度,澹泊自在、亦庄亦谐的审美情趣,直接影响了整个知识阶层,并向社会全面渗透,日复一日,积淀在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面向世界,继往开来。在组织形态上,丛林寺院,星罗棋布;禅僧衲子,急抱佛脚.。佛门香火鼎盛,禅风炽如烈火,理论上虽无新的建树,方法上却花样翻新,从而把佛家义理推向“窄而深"的发展方向。简易直截的方法一变而为神秘主义;斗弄机锋,绕路说禅,目标置换而趋向奇诡怪戾之途。尤其自百丈怀海创禅院清规以下,僧人尽洗云游乞食,不事劳作之习,既以寺产奠定了佛门发展的经济基础,同时进一步巩固了佛教制度化的组织形式。“朝参暮请"之礼,“集众作务"之法。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律己精神和自食其力的住寺原则,虽然维护了佛教组织自身的独立,保持了与佛教传统大体一致的戒律,凸显和合、民主乃至超世俗的追求,但寺产与宗门成固定的所有关系,使原本追求解脱的释迦弟子难免为寺产所累,封建宗法的社会关系乘虚而人,寺院因此成生利之所,僧人也便自然而然、心安理得地处运筹之境,登利禄之场。也就是说,宋元以下的中国佛教,一方面肯定了自身参与世间活动的价值,另一方面却又不能不削弱伽蓝的超越和民主意识。于是,或超亡送死,与鬼为邻;或厌世逃禅,神道设教,也流人左道而成奇衰。诚如汤用彤所言,虽有宋初之奖励,元代之尊崇,明清诸帝对佛教的诱掖或逢迎,然则佛教精神非旧,寺僧多乏学力,宗风衰颓,隋唐时期教理昌明过于六朝的景象丧失殆尽,“破戒僧人"层出不穷.。不过,佛教文化的全面渗透,显而易见蔚成士子学人研习佛典之风,佛学自然也就由缁衣而流人居士学者之间,佛教文化之花既烂漫于中华,也结成华夏文明之果。当然,佛教思想的全面渗透,及其导致的儒释汇通的思想
    整合,无疑强化了佛学的人世转向和参与精神。
     
     
     
    19世纪末,国势凌夷,附庸风雅、浅斟低唱的宣政风流早已是明日黄花,威加海内、歌舞升平的康乾气象转瞬成过眼烟云。年少气盛之士无不疾首扼腕,倡言变法,以济时艰。然而,人清以来在严酷政治氛围禁锢中的传统文化,寻章摘句,成六经之奴婢;渐次输人的欧美文明,来源浅觳,且同民族心理格格而不相人,均不足以起衰振弊,承担救亡图存之重任。于此“学问饥荒”之时,思想界的有识之士,尤其是所谓新学家无不祈向佛学,欲冶中西、儒佛、新学旧学于一炉,以成“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新学问,从而使海蹈山埋,佯狂放荡,玄渺难测,凝思寂虑的佛学与当时社会思潮谐振,谱写出愤世嫉的慷慨悲歌。反观内照,以心性问题为中心,追求内在超越的佛学,“顿悟”而成关注国家兴亡,关注社会政治和人生问题的经世之学。历史上长期为僧团独家经理,且为释迦弟子终极追求、行为准则的中国佛学,率先走出封闭,索性由“山林”步人“闹市",上契无生,下教十善,源出佛典,饰以南华,既补传统心性学说和经世
    之学理性思维之不足,亦表现对社会无痕换骨的期盼。正所谓“佛法不在缁衣,而流人居士长者之间"@,于是以居士、学者和寺僧三种不同形态的佛学,直接参与当时学术界古今中西文化之争,与传统、西学成鼎足之势。佛学的多元化,实际上标志着20世纪中国佛教与以往不同的多元发展的趋势。

Copyright © 2019-2020 魅影书斋 PDF电子书下载平台

客服微信:mypdf001  QQ:253995907  邮箱:253995907@qq.com

免责声明:
(1)本站不生产任何资料,不拥有此类资源的版权!
(2)本站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对非法转载,盗版再版等行为的发生不具备充分监控能力.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但若某资影响到您的版权,请版权拥有者出示充分版权证明材料时,本站负有移除该资源的义务!
(3)本站在满足前款条件下采取移除等相应措施后不承担任何相关责任!如果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 我们将尽快处理!

(4)本站服务资源不定时更新,展示极为有限,如果需要更多资源的代找服务,请联系客服!本站暂未提供交易接口,如需更多资源代找及交易服务,请咨询客服!

(5)关于所收取的费用与其对应资源价值不发生任何关系,仅为站点运行消耗及各项服务的综合费用!

(6)本站展示资源及代找资源的内容与本人无关,尤其其中堪舆地理易学中医等相关资源,所有资源内容仅供参考,本站不负有任何责任!

(7)仅供学习和交流优质文化服务,便利大众,以上,请知晓!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