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 共28册 2011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共28册,由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出版。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PDF电子书书目: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 王洪图内经讲稿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 任应秋内经研习拓导讲稿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 费兆馥中医诊断学讲稿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 任应秋中医各家学说讲稿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 连建伟金匮要略方论讲稿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 刘景源温病学讲稿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 孟景春内经讲稿_12807830
张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 伯讷中医学基础讲稿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 颜正华中药学讲稿_12120106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 杨长森针灸学讲稿_13318383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 李培生伤寒论讲稿_12605443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 张家礼金匮要略讲稿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 金寿山温病学讲稿_12625533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 王庆其内经讲稿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 刘燕池中医基础理论讲稿_12425830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 凌耀星内经讲稿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 张之文温病学讲稿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 孟澍江温病学讲稿(高清版)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 常章富临床中药学讲稿_13643442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 李今庸金匮要略讲稿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 王绵之方剂学讲稿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 印会河中医学基础讲稿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 罗元恺妇科学讲稿_12769167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 王灿晖温病学讲稿_12601524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 程士德中医基础学讲稿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
郝尤山教授为教育部*课程《伤寒论》创建项目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聘的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示范教学主讲人,医药大学很好主讲教师,从事《伤寒论》教学、临床、科研近40年,教学缜密严谨,深入浅出,注重理论结合临床实际。本书是在他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伤寒论》示范教学的讲稿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提炼而成的。 结论部分主要介绍《伤寒论》的基本情况、学习方法等。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辨少阳病脉证并治、辨太阴病脉证并治、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辨霍乱病脉证并结、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八章,主要结合《伤寒论》原文,主要讲述郝教授本人的研究心得与体会,重视解析该书中辩证论治的思路与方法,分析怎样将经典中的理法方药运用于临床实际。 书末附有方剂汉语拼音索引和《伤寒论》条文索引。 本书可供《伤寒论》学习、研究者参考,对学习《伤寒论》和领悟《伤寒论》的精髓颇有裨益对指导实践和提高中医辩证论治水平也有帮助。刘景源温病学讲稿
刘景源教授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经典课程《温病学》主讲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温病学》等中医基础学科教学,临床、科研工作近四十年,在温病学术上造诣颇深。本讲稿是他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温病学》示范教学讲稿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提炼而成。本书分为上篇、中篇、下篇三部分。上篇总论分为六章,分别讲述了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温病的概念、温病的病因与发病、温病的辨证、温病的常用诊法、温病的治疗内容。其中尤对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作了较详细的讲解。中篇各论分为八章,分别讲述了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秋燥、大头瘟、烂喉痧八种温病。书中对每个证候、方药都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阐释,对相疑似的方证作出了鉴别分析。为了使读者对每个病种的传变规律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在每个病种后都附有传变规律及证治简表,使读者一目了然。下篇温病学名著选讲分为二章。主要对《叶香岩外感温热篇》前十条,《温病条辨》的学术思想进行阐释,这两章的讲述,较少引用前人的评注,主要是刘教授本人学习叶、吴两位温病学家著作的读书心得及用于指导临床的体会。
本书可供中医教学、临床、科研工作者参考,也适合高等中医院校学生,自学中医人员学习《温病学》之用。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
李德新教授为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学现代教育示范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讲人,辽宁中医大学教授。从高等中医院校开设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之日始迄今,一直致力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进修班生讲授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科研方法学、中医与周易等课程。在中医界享有盛誉。 本书是在李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讲稿基础上,结合本人数十年的教学经验并补充介绍了五运六气的基本知识而编写而成的。书中首先介绍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结构和知识体系及其特点。然后分别从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脏象学说、气血精津液学说、经络学说、体质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养生与防治。五运六气学说九个方面,结合本人数十年的教学,临床经验,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现了中医学理论的学术特色和优势。书中对教学难点和疑点进行了深入地分析,阐述,引发学生跨学科的思考和学习的兴趣,以便掌握中医学的思维方法。本书可供中医院校师生,自学中医者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时参考,也适合临床医师的理论再提高及科研工作者参考使用。
印会河中医学基础讲稿
印会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曾任全国统编教材《中医基础理论》第5版的主编。他饱读各类中医经典,在学术上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本书是印老在20世纪70年代末给北京中医学院师资进修班学生授课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书中绪论、王要介绍中医学基础的内容、特点及任务。第*-四章及第七章主要从阴阳五行学说,脏腑学说与气血津液学说,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预防和治则方面阐述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内容。第五-六章主要阐述诊法,辨证等中医诊断学的内容。其中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的论述独特,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与现用教材不同,反映了印老在外感热病辩证方面的观点。全书每章后附有小结,以便学生理解和记忆。本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温故知新,对初学中医人员学习理解中医理论体系会有很大裨益。本书可供各层次中医院校师生,自学中医人员参考使用。
王灿晖温病学讲稿
本书忠实记录了王灿晖教授温病学课堂教学的授课内容,充分反映王灿晖教授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强化温病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讲解,重点介绍温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常用诊法、治法和预防等;突出温病学理论的临床应用,分别介绍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秋燥、大头瘟、烂喉痧等四时温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和辨证论治,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强调与临床紧密结合;注重经典原著对现代温病学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选编了温病学代表性原著《温热论》、《湿热病篇》和《温病条辨》
……
top of page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