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医大辞典(第2版) 全1巨册 2004清晰

中医大辞典(第2版) 全1巨册 2004清晰

¥6.00Price

中医大辞典(第2版) 全1巨册 2004清晰

Quantity
  • 中医大辞典(第2版) 全1巨册 2004清晰

    《中医大辞典(第2版)》PDF电子书全1巨册(约2200页),由人卫出版社2004年出版。

     
    《中医大辞典》是我国第一部现代中医大型综合性辞书,是卫生部医学科学发展规划重点课题之一。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州中医药大学联合主编,经全国11个中医科研、教学单位的227位著名专家分工协作,历时20年,分3个阶段编写而成。第2版修改订正辞目约10000条,新增辞目2217条,删除辞目41条,共收辞目38505条。经过修订,使得本辞典第2版收词范围更加广泛;释文定义更加准确,且阐释得当,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各类辞目均注明出处,出处确切,便于查考。书末还增加了汉语拼音索引便于读者检索。
    《中医大辞典》第2版真实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医药学体系的内涵及其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准确地反映了当代中医药的面貌及中西医结合的状况,较好地统一了辞书的稳定性与时代的先进性。本辞典第2版使用范围广泛,是中医药科研、教学、临床等多方面、多层次读者的必备工具书。
     
     
     
     
     
     
    《中医大辞典(第2版)》出版说明:
     
    《中医大辞典》是一部较全面反映中医学术的综合性辞书,是供医疗、教学和科研作应用的大型中医工具书。它的编写,应当说始于1971年,当时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之俊教授在向中央领导汇报中医工作时,周恩来同志指出:中医的名词术语不好懂,们应当做一些解释工作。鲁院长回院后向我提出编写一部中医名词术语注解的工具书。我们当即与人民卫生出版社联系,很巧,出版社正在考虑广州中医药大学同样的选题,这就是我们两院合编《中医名词术语选释》口973)的缘由。该书出版后颇受读者的迎,为了提供中央领导了解中医的参考,还另印了四号字本分送副总理、副委员长有关部长等。该书30多年来已蜘多次印刷,累计印数达50多万册,并有香港商务、台湾及日译本出版发行。广大读者强烈的不满足,纷纷提出希望在此基础上编写中医辞典。1974年1月,经卫生部批准并委托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两院主编,共组织全国11个中医院校分工协作进行选辞、释文等工作。1979年3月,首先完成了本辞书的中型本《简明中医辞典》,当时收载词目12176条,先后修订3次,ll次印刷,发行近40万册。在此基础上,各编写单位在原数以万计辞目、释文基础上,从1981、]987年间,先后出版了《医史文献分册》、《基础理论分册》、《中药分册》、《方剂分册》、《内科分册》、《妇科、儿科分册》、《外科、骨伤科、五官科分册》、《针灸、推拿、气功、养生分册》共8本,分别作为各学科辞书的试用本,多次重印总计已逾20多万册,并为本辞典的修订合编奠定了基础。
     
     
    从《选释》、《简明》本和第一版八大分册出版至《中医大辞典》的合编,是一个过程很长、工作又很繁重的系统工程。《选释》、《简明》本和八大分册初稿完成后,各编写单位均邀请名老中医及有关专家审阅修改,后由主编单位、人民卫生出版社再次邀请在京各学科专家进行审订。一版八分册出版后,各编写单位综合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广大读者意见和建议,结合我国改革开放l()多年来中医药面向世界的趋势,不断地收集和积累资料,编写人员也从中总结经验,掌握编写中医辞书的基本规律,切实地提高选词、撰写和编排整理的质量,力求选词与释文之规范。《中医大辞典》一版与八大分册比较,有48,6的条目经修改订正,并新增2080条。着重扩大收载文献范围,发掘传统的治疗方法,以及对现代中医术语和养生、食疗、气功等领域进行较大充实。对于现代处方、方剂及针灸穴位,均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计量及标记。在文字规范与编排方法上也有更严谨的要求。整个合编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始终力求真实地、全面地反映中国医药学体系的内涵及其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同时反映当代中医药的面貌及中西医结合的状况,力求辞书的稳定性与时代先进性的统一,便于实践工作中查阅应用。
     
    《中医大辞典》1995年出版以来,颇受国内外学术界的欢迎,以历史的系统继承与全面发扬,规范的要求与客观科学的反映中医药学的方方面面,以及严肃、严格、严谨的实事求是精神,得到广泛的肯定。《中医大辞典》先后获得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基础研究一等奖(199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基础研究部级二等奖(1997),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广州仲景中医药杰出成果奖(四98),立夫中医药学术著作奖(台北,200D。20多年的编纂工作,以及中医大、中、小型综合性工具书、中医专科工具书,为中医药学名词、术语的规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奠定了初步基础。1999年国家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起动中医药基本名词的审定,《中医大辞典》成为重要的查证依据。《中医大辞典》在国内外中医药学教学、科研、医疗工作的使用、查阅过程中,得到普遍的赞中医学术源远流长,医林浩翰,虽经试行出版和三轮修改,局限与误漏之处仍属难免。从《中医大辞典》1995年出版后,至今10年,中医药在现代条件下取得了相应的发展,中医药科技名词审定、中医证候规范、中医药现代剂型、中医药规划教材编写、若干中医药专科辞典出版,以及近10年来中医药事业的进步,新病谱的中医疗法等相继出现,也由于IT技术普及和中医药走向世界等背景的变化,对中医名词术语及其概念和内涵的阐释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我们本着承前启后,与时俱进的精神,以原编写班子为基础架构,培养了新一代的编写骨干,修订出《中医大辞典》第2版,为这一全面系统的中医工具书注人新的活力。按照上述原则要求,第2版在规范化、实用性与现代化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经初步统计:与原版比较,经修改订正辞目共约1000C条,约占28%;新增辞目共2217条,约占6;删除辞目41条,占1‰。虽然如此,我们仍认为这次修定还会存在一些问题,诚恳地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将来继续得以修改提高

Copyright © 2019-2020 魅影书斋 PDF电子书下载平台

客服微信:mypdf001  QQ:253995907  邮箱:253995907@qq.com

免责声明:
(1)本站不生产任何资料,不拥有此类资源的版权!
(2)本站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对非法转载,盗版再版等行为的发生不具备充分监控能力.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但若某资影响到您的版权,请版权拥有者出示充分版权证明材料时,本站负有移除该资源的义务!
(3)本站在满足前款条件下采取移除等相应措施后不承担任何相关责任!如果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 我们将尽快处理!

(4)本站服务资源不定时更新,展示极为有限,如果需要更多资源的代找服务,请联系客服!本站暂未提供交易接口,如需更多资源代找及交易服务,请咨询客服!

(5)关于所收取的费用与其对应资源价值不发生任何关系,仅为站点运行消耗及各项服务的综合费用!

(6)本站展示资源及代找资源的内容与本人无关,尤其其中堪舆地理易学中医等相关资源,所有资源内容仅供参考,本站不负有任何责任!

(7)仅供学习和交流优质文化服务,便利大众,以上,请知晓!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