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百家药论荟萃(修订版) 全1巨册 2017高清
《中医百家药论荟萃(修订版)》PDF电子书全1巨册,由重庆出版社2017年出版。《中医百家药论荟萃》是一本中药临床工具书,收录了古今名家临床用药经验。通过它可以一览历代药论精华,发掘中药新用,启迪用药思路,拓展新药研究,提高临床疗效。《中医百家药论荟萃》分上、下两编,搜集历代名医临证典籍、本草专著、经史百家、文学札记等六百余种,总结近代临床和药理研究的主要成果,经精选撰编、条分缕析而成。上编为单味中药药论,收载最常用的中药四百余味,以及能体现单味中药独特疗效的验方、单方、秘方五千余个;下编为专题中药药论。书后附有《历代剂量对照表》《引用书目一览表》。《中医百家药论荟萃》专论中药的临床效用,有三分之二的内容是首次整理问世,具新颖、实用的特色。适宜于临床医生、院校师生、中药专业人员、科研工作者和中药爱好者参阅。本书自一九九七年出版发行以来,成为不少临床医生的案头常用之书,《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称之为「王氏药论』,颇受读者好评。本次修订,增补了近年新兴中草药,如红景天、绞股蓝、灵芝等十余味,对原版书中错漏进行了必要的增补与修正。《中医百家药论荟萃(修订版)》出版说明:2015年10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一青蒿素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一消息激发了全世界对中医药的极大兴趣,令早已绝版的《中医百家药论荟萃》(下称本书)在网上一度炒至三千元一本的高价。本书中除收录有《肘后方》“治疟疾寒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之外,还有如“大黄一钱”“人参一两”“巴豆一分”“半夏一升“马钱子水磨浓汁”等上万种药方与用法。本书出版多年来,因其宏富的资料、实用的价值,受到读者的赞许,很多中医临床家、研究者、中医药爱好者珍置案头,爱不释手。如曾经43次印刷的《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称本书为“王氏药论”。“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历史学家范文澜这副精巧之联用来形容本书的编辑情境确是恰如其分。当年没有电脑、没有经费,更没有课题资助,仅有一张桌凳、一堆古籍、一支钢笔和一叠稿笺纸。书中辑录的都是历代临床中原汁原味的“大实话”、有效的“干货”,没有一句空话;所有编写人员皆自愿参加,书信联络,大家都认真履诺,字句查证,一丝不苟,十年如一日。回忆过去的编写方法,手工抄写,原始粗笨,工作量之大是当今难以想象的,但却能彰显当时中国知识界的那种冷静的心态和精神!鉴于原版编委大多年事已高,无力承担繁重的修订校阅任务,本次再版特邀请了李群堂、陶红、田生望、刘荣满等中医临床专家参加,并得到重庆出版集团领导和编辑们的指导,还有重庆晚报陈雪莲、杨京等同志的热情相助,对他们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本次修订工作,经历了文字扫描录入、五次校阅,还增添了红景天、灵芝菌、绞股蓝、水红花子、九香虫等十几味药物,并对原版的版式进行了调整优化,对扫描录入之误进行了修正。本书涉及的文献量大,有的资料已无力找到原著查证,我等虽经努力,但仍错漏难免,恳请读者指正!古云:良医用药如用兵。欲为医者,必先知药,犹将帅之洞悉其士卒也。医之一世,有立异标新者鲜,然对药物的效用则均有体验,如遣药之准绳,用药之宜忌,配伍之诀窍,剂量之增损,真伪之鉴别,炮制之工艺,等等,或散载于其医论、医话、医案、方解、药论之中;或体现在秘方、单方、验方之中,皆为医者经验之结晶,中医药库之瑰宝。惜历代《本草》略于临床专著中有关中药药论的收载,使不少宝贵的用药经验流散在野,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有鉴于此,本书参阅历代中医药临床专著、《本草》专著、经史百家、文学札记等600余种,重点就中药的临床效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搜集整理,并包罗今人的临床、药理研究成果和编者的用药体验等,通过删繁就简,去粗取精,突出其中有创见的认识,旨在继承前人经验,发掘中药新用,启发用药思路,拓展新药研究,促进中药现代化,提高临床疗效。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常用单味中药药论,收载临床上常用的中药400余味,以及能体现单味中药独特疗效的验方、单方、秘方5000余个;下篇为专题中药药论,收载历代有关中药遣用法则、诸病主药、证侯主治、煎服分量、药剂炮制、采集鉴别、用药宜忌等专题药论。书后附有历代剂量对照表、引用书目一览表等,以备查阅。本书对古籍中“杀鬼”、“效如神”等与临床表现和药物效用有关的描述,为了尊重历史,忠实原著,未作删节,读者应留心玩味,不可与迷信之鬼神相混。对书中所载的药与方,必要时,宜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不可滥施。本书从资料搜集到撰编成文,历时五载,曾得到著名中药学家凌一揆教授指导,蒙受全国各地中医药同道和图书馆的热情相助,熊永厚、杨昶、唐贤俊、余昌湖、王沁奕、李小莉、张晓明、王钧涛、张瑾、廖素平等曾作了部分文摘工作,为本书的问世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此谨致谢忱。
top of page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