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实录 全6册 2014
《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实录》PDF电子书全6册,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年出版。
《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实录》书目: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实录 田从豁
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实录 李经纬
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实录 房定亚
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实录 路志正
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实录 陈可冀
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实录 程莘农
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实录 程莘农目录:第一章 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传承研究概述
一、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的重要性
(一)学术思想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传承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
(三)学术思想的传承是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四)“高水平师带徒”是中医药传承的重要方式
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的要点
(一)把握学与术和传与承的辩证统一
(二)学术见解在理论层面的原创性
(三)经验技术在实践层面的实用性
(四)传承研究在历史层面的科学性
三、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一)学术思想的基本内容
(二)传承方式的研究
(三)针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现状
四、程莘农学术思想传承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程莘农成长历程及学术渊源
一、程莘农成长历程
(一)诞生于变革年代
(二)10岁朦胧涉入杏林
(三)16岁拜师研习中医
(四)19岁挂牌悬壶济世
(五)服从分配转攻针灸
(六)拓荒中医教育先行
(七)奉调北京跌宕起伏
(八)客观务实探索经络
(九)临床培训针灸传扬
(十)大医精诚乐在奉献
二、程莘农学术探源
(一)家学影响
(二)拜师学医
(三)院校教育
三、程莘农成才之路对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思考
(一)熟读人文和医学经典是基础
(二)院校教育与师承学习相结合
(三)编著教材和制定标准以立言
第三章 程莘农学术思想与贡献
一、依经据典,发古解难,发微经络腧穴理论
(一)阐述经络腧穴研究的本质
(二)对《灵枢》与《素问》关系的认识
(三)归纳《内经》针灸处方特点
(四)概括《内经》十二经病候证治规律
(五)对“五输穴”的认识
(六)总结八会穴功能与主治规律
二、重视中医理论指导针灸临床,发微理法方穴术辨证体系
(一)理——掌握经脉循行,归经辨证,以诊断为基础
(二)法——据证立法,树补泻、温清、升降六法
(三)方——依法定方,君臣佐使,大小缓急奇偶复
(四)穴——掌握穴位主治,明性配穴,随机应变
(五)术——循章施术,虚实补泻,因人而异
三、强调针灸临床疗效,改良三才针法,得气至上
(一)以人为本,三才进针
(二)取效之要,莫过得气
四、擅长治疗各种痛证,分清部位归经,六纲活用
(一)分清部位
(二)判断虚实
(三)细审寒热
(四)辨别气血
五、编著《中国针灸学》,开拓针灸国际教育
(一)著书立说,领衔编著《中国针灸学》
(二)教书育人,旨在针灸传扬
第四章 程莘农临床特色和治疗经典
一、临床辨证取穴特点
(一)临床辨证取穴方略
(二)临床辨证取穴慎要
(三)奇经八脉证治经验
二、临证经典验案选释
(一)痛痹
(二)胃脘痛
(三)中风病
(四)消渴
(五)膝关节痛
(六)耳聋
(七)郁证
(八)皮肤病
(九)气瘿
(十)痛经
第五章 程莘农中医针灸对话实录
一、程莘农成才之路的访谈
二、程莘农对于中医传承发展的认识
三、程莘农对于经络及经络研究的认识
四、程莘农对针刺麻醉以及针灸实验研究的认识
五、程莘农对针灸临床获效的认识
六、程莘农对针灸“得气”的认识
七、程莘农对针药结合的认识
八、程莘农对于针灸适宜病种的认识
九、程莘农治疗中风病的经验访谈
十、程莘农治疗痛证的经验访谈
十一、程莘农对“针灸传扬”的认识
十二、程莘农对针灸与书法以及养生保健的认识
十三、程莘农临床针灸常用穴位
十四、程莘农治疗常见病的取穴规律
十五、程莘农关于针灸临床技术的认识
十六、程莘农心目中的“大医精诚”
十七、程莘农生活中的二三事
十八、程莘农对学生寄语和针灸展望
第六章 程莘农临证医案拾遗
一、感冒
二、咳嗽
三、哮喘
四、头痛
五、面痛
六、面瘫
七、面肌瞤动
八、牙痛
九、中风后遗症
十、消渴
十一、心悸
十二、胸痹
十三、胃脘痛
十四、呕胆
十五、呃逆
十六、腹痛
十七、泄泻
十八、便秘
十九、肩痛
二十、腰痛
二十一、癃闭
二十二、痿证
二十三、不寐
二十四、癫证
二十五、郁证
二十六、痛经
二十七、月经不调
二十八、小儿疳积
二十九、风疹
三十、湿疹
第七章 程莘农学术影响与评价
儒医大师——程莘农
医坛勤耕耘 桃李满天下
程莘农院士的一天
小小“银针”成就传奇人生
程莘农:安享心灵大世界
一根银针立世的针灸界泰斗
著名针灸学专家程莘农教授:一根小银针救了10万人
第八章 其他
一、论著
二、题词
三、作序
四、建言
(一)关注医药卫生事业
(二)关注社会发展
第九章 程莘农年谱(大事记)
第十章 程莘农学术思想传承体系
一、家族传承
二、院校教育
三、拜师传承
四、工作传承
五、培训教育
六
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实录 陈可冀 目录:第一章 成才之路
一、习医动机
二、文化基础
三、从医历程
四、读书心要
(一)主研医籍
(二)涉猎各家
五、治学感悟
第二章 学术主张
一、学术渊源
(一)冉雪峰
(二)岳美中
二、学术思想和特色
三、主要学术成就
第三章 临床特色
一、识病辨证
(一)冠心病识病辨证要点
(二)高血压识病辨证要点
(三)心肌炎的识病辨证要点
(四)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识病辨证要点
(五)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识病辨证要点
(六)慢性心力衰竭的识病辨证要点
(七)缺血性中风的识病辨证要点
(八)老年人心血管病的识病辨证要点
(九)临证要诀
二、治法治则
(一)通补治则
(二)通调气血
三、特色选方
(一)自拟经验方
(二)常用经典方剂
四、特色用药
(一)用药小议
(二)辨证选药
(三)病证结合选药
第四章 经典验案
一、冠心病验案
二、高血压验案
三、病毒性心肌炎验案
四、心律失常验案
五、慢性心力衰竭验案
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验案
七、其他杂病、疑难病验案
第五章 师徒对话
一、病证结合与辨病论治、辨证论治、专病专方
二、活血化瘀治疗心血管病
三、清宫医案研究
四、老年医学研究的若干问题
五、中西医结合
六、多元模式发展中医药学
七、多元互补的中医流派和学术争鸣
八、人才培养
九、中西医病证结合诊疗中的一些问题
曾几何时,媒体上那些炙手可热的“中医养生大师”们你方唱罢我登场,搞得不亦乐乎,但经富有正义感的记者和媒体先后曝光,胡万林、“刘太医”(刘弘章)、张悟本、李一、马悦凌、王林等等打着中医旗号的伪大师们便一一被揭开画皮,原形毕露。为了杜绝各种骗子冒充中医大师误导受众,骗取钱财,继今年6月6日叫停“健康365”和“杏林好养生”等养生类节目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又在日前下达特急通知,要求加强各电视台养生类节目的审查工作,严禁以养生类节目的形式发布广告,而且演员、名人不得担任养生类节目主持,聘请医学、养生、营养等方面专家作为嘉宾的,该嘉宾必须具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副高以上专业职称、资格,并在节目中据实提示。该通知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其实,我国并不缺乏学识渊博、医术精湛的中医大师,只是因为一些媒体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一方面给那些自欺欺人、骗取钱财的伪大师们登堂入室的机会,另一方面又使真正的中医大师处于边缘化,难以出头,不为人知。
为弘扬优秀的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振奋中医药行业精神、凝聚行业力量,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2009年6月1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京联合举办首届“国医大师”表彰暨座谈会,30位从事中医(包括民族医药)临床工作的老专家获得了“国医大师”荣誉称号,开启了我国“国医大师”每5年评选一次的序幕。2014年10月3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在京举办第二届国医大师表彰大会,授予干祖望等29人“国医大师”荣誉称号,追授巴黑·玉素甫“国医大师”荣誉称号。因此我国已有60人享有“国医大师”荣誉称号,其中四川的刘敏如教授成为第一位女国医大师。
与那些欺世盗名,通过花大钱进行媒体公关傍上“大师”之名的伪大师不同的是,两届60名“国医大师”都是从全国中医药系统从事临床工作的中医药(包括民族医药)人员中遴选出来的名医大家。首届“国医大师”候选人选为省级名中医或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同时应具备五项条件:一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品德高尚,获得社会广泛赞誉;二是热爱中医药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发展中医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三是中医药理论造诣深厚,学术成就卓越,学术思想或技术经验独到,在全国及行业内具有重大影响;四是从事中医临床或中药工作55年(第二届为50年)以上,具有主任医师或主任药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经验丰富,技术精湛,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声誉;五是无私传授独到的学术经验,积极培养学术继承人。因此伪大师们根本无缘进入候选人之列。
60名“国医大师”不但是我国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资源,中医药工作者的榜样,也是热爱养生之士的导师和榜样,从他们的著述和养生经验中可汲取不少具有真知灼见和行之有效的养生之道。60名“国医大师”详见附1(首届“国医大师”名单)、附2(第二届“国医大师”名单)。
附1:首届“国医大师”名单
1.何任男,浙江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省名中医。
2.邓铁涛,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著名老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3.程莘农,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4.方和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5.贺普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6.李辅仁,卫生部北京医院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7.路志正,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8.郭子光,成都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9.唐由之,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研究员,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10.王绵之,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1.王玉川,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首都国医名师”。
12.颜正华,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和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3.任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吉林省名老中医。
14.徐景藩,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
15.李济仁,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名老中医。
16.李振华,河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7.朱良春,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
18.裘沛然,上海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
19.颜德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张镜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
21.张灿玾,山东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
22.张琪,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黑龙江省名老中医。
23.班秀文,广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4.周仲瑛,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名中医。
25.李玉奇,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6.张学文,陕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7.吴咸中,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南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8.陆广莘,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9.强巴赤列,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自治区名藏医。
30.苏荣扎布,内蒙古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自治区名蒙医。
附2:第二届“国医大师”名单
1.干祖望,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
2.王琦,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终身教授、研究员。
3.巴黑·玉素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主任医师。
4.石仰山,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
5.石学敏,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
6.占堆,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
7.阮士怡,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8.孙光荣,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原副院长,主任医师、研究员。
9.刘志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
10.刘尚义,贵阳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11.刘祖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
12.刘柏龄,长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
13.吉格木德,内蒙古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
14.刘敏如,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
15.吕景山,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山西省针灸研究所)教授、主任医师。
16.张大宁,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天津市中医肾病研究所所长。
17.李士懋,河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
18.李今庸,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
19.陈可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首席研究员、终身研究员。
20.金世元,北京卫生职业学院主任药师。
21.郑新,重庆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22.尚德俊,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山东省中医院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23.洪广祥,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
24.段富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
25.徐经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26.郭诚杰,陕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
27.唐祖宣,河南省邓州市中医院院长,主任医师。
28.夏桂成,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
29.晁恩祥,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30.禤国维,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主任医师。
top of page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