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国佛教文化史 全5册 2010清晰

中国佛教文化史 全5册 2010清晰

¥18.00Price

中国佛教文化史 全5册 2010清晰

Quantity
  • 中国佛教文化史 全5册 2010清晰

    《中国佛教文化史》PDF电子书全5册,由中华书局2010年出版。

     
     
    《中国佛教文化史》是一部全面、细致地描述中国佛教文化发展历史、阐发中国佛教文化伟大成就、总结中国佛教文化发展规律的著作,也是迄今为止有关这一题目论述最为全面、说明最为翔实、资料最为丰富的著作。 
     
    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历史被划分为四个时期: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土,至东晋后期道安、慧远奠定了中国佛教与佛教文化的基本规模,算作是中国佛教的草创阶段,为第一期,列为第一编。此后南北分立,政治纷乱,佛教得到更大的发展机缘,并广泛地影响到诸多文化领域,取得多方面成就。这是佛教在中国大发展、逐步实现“中国化”的时期,可算作第二期,为第二编。隋初天台宗形成,接着唐初出现一系列佛教宗派,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完成,中国佛教从此到两宋之际进入了自主发展的鼎盛时期,是为第三期。后来理学兴起,佛教走向衰微,在思想理论方面已少有建树,但是对于思想、文化的发展仍继续发挥不可忽视的影响;在信仰上则走上与儒、道和民间宗教相融合的潮流,并延续至今,此为第四期。第三、四期合为第三编。此外,本书还有导论、主要参考书目、书名索引、人名索引等,方便大家参考使用。
     
     
    《中国佛教文化史》全5册目录:
     
    导论——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与贡献
    第一编
    第一章 两大文化传统交汇——佛教输人中土的环境和土壤
    第二章 佛教初传——创建新的社会组织
    第三章 佛教初传——输入新的宗教信仰
    第四章 佛教初传——输入外来文化
    第五章 中国佛教早期僧侣与僧团
    第六章 早期佛典传译——“古译”时代
    第七章 西行求法运动
    第八章 《般若》与玄学合流——格义与六家
    第九章 东晋名士与名僧
    第十章 早期佛、道二教关系:相依附与相冲突
    第十一章 道安——“中国佛教界第一建设者”
    第十二章 慧远——中国佛教文化的开拓者
    第二编
    第一章 鸠摩罗什与“旧译”的成就
    第二章 佛典翻译文学的成就
    第三章 中土疑伪经撰著及其意义
    第四章 僧团发展与寺院建设
    第五章 士族的佛教信仰与佛教文化
    第六章 法集结社及其衍变
    第七章 佛教节祭斋仪及其演变
    第八章 南北王朝的排佛与毁佛
    第九章 佛教给予道教发展的影响
    第十章 佛教信仰潮流勃兴
    第十一章 义学与禅学的发展——创建中国佛学
    第十二章 义学学风及其影响
    第十三章 明佛护法论争
    第十四章 寺院——文化中心与救济机构
    第十五章 佛教戒律与伦理
    第十六章 寺院教育与外学
    第十七章 寺院藏书与佛教目录学
    第十八章 佛教史学的繁荣
    第十九章 佛教对中国语言和语言学的贡献
    第二十章 僧人的诗文创作成就
    第二十一章 两晋南北朝文人与佛教
    第二十二章 佛教义学对中国文学思想的影响
    第二十三章 敦煌——中国古代佛教文化宝库
    第二十四章 佛教石窟艺术
    第二十五章 隋唐以前寺塔建筑艺术
    第二十六章 隋唐以前佛教造像艺术
    第二十七章 隋唐以前佛教绘画艺术
    第二十八章 佛教乐舞艺术及其影响
    第二十九章 佛教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贡献
    第三十章 作为民族融和与文化整合纽带的中国佛教
    第三编
    第一章 中国佛教的成熟与兴盛——宗派佛教
    第二章 玄奘与佛典“新译”的成就
    第三章 智颧、灌顶和天台宗
    第四章 法藏、宗密和华严宗
    第五章 禅宗与神秀、慧能、神会等祖师
    第六章 净土信仰和净土宗
    第七章 诗僧及其创作
    第八章 唐、宋时期的禅文学
    第九章 隋唐五代文人与佛教
    第十章 唐代及其以后的佛教通俗文学
    第十一章 唐五代的排佛和毁佛
    第十二章 宗派佛教的衰落和衍变
    第十三章 大藏经的编辑与刊刻
    第十四章 智圆和契嵩——援儒人释
    第十五章 宋代佛教与理学
    第十六章 宋代及其以后的佛教与文人
    第十七章 古典小说、戏曲与佛教
    第十八章 禅宗“心性”说与文学思想
    第十九章 隋唐及其以后塔寺艺术
    第二十章 隋唐及其以后佛教造像艺术
    第二十一章 唐代及其以后佛教绘画艺术
    第二十二章 “心学”及明末“狂禅”思潮
    第二十三章 近代文人与佛教
     
     
    古代的主要几大文明中欧洲的希腊文明和南亚的印度文明等都不同程度的具有向外扩张的趋势,相比之下只有我们中华文明明显的表现出内敛的、包容的性格。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往往那些具有向外扩张的文明最后都灭亡了,而那种具有内敛、具有吸收功能的文明反而保持下来。中华文明之所以从未间断过,原因恐怕就在于此吧。可以说所有的宗教文明都具有外向扩张的性格,因为这是他们要传教的需求,中国文化无宗教自然而然也就没有向外传播的需求。 佛教传入中国一般说应该是两汉时期,那个时期的中国已经是一个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思想文化高度发达的国度。一般说来对于外来宗教的传入都经过战争的厮杀血的洗礼,全世界大概只有中国在吸收佛教的过程是一个尽管缓慢,但却是一个和平的过程,中国人不仅接纳了佛教,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又升华了佛教。当然这一切都跟中国文化的内在秉性息息相关。 钱穆曾经说过:“在西方是罗马文化消亡,希伯来宗教文化继之代兴。在中国则依然是自古以来诸夏文化的正统,只另又孱进了一些新的信仰。因此在西方是一个“变异”,在中国则只是一个“转化”。这是罗马衰亡和汉统中衰所绝然相异的。”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相异性?这也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内在秉性不同的体现。

Copyright © 2019-2020 魅影书斋 PDF电子书下载平台

客服微信:mypdf001  QQ:253995907  邮箱:253995907@qq.com

免责声明:
(1)本站不生产任何资料,不拥有此类资源的版权!
(2)本站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对非法转载,盗版再版等行为的发生不具备充分监控能力.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但若某资影响到您的版权,请版权拥有者出示充分版权证明材料时,本站负有移除该资源的义务!
(3)本站在满足前款条件下采取移除等相应措施后不承担任何相关责任!如果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 我们将尽快处理!

(4)本站服务资源不定时更新,展示极为有限,如果需要更多资源的代找服务,请联系客服!本站暂未提供交易接口,如需更多资源代找及交易服务,请咨询客服!

(5)关于所收取的费用与其对应资源价值不发生任何关系,仅为站点运行消耗及各项服务的综合费用!

(6)本站展示资源及代找资源的内容与本人无关,尤其其中堪舆地理易学中医等相关资源,所有资源内容仅供参考,本站不负有任何责任!

(7)仅供学习和交流优质文化服务,便利大众,以上,请知晓!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