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 全12册 2001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 全12册 2001

¥15.00Price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 全12册 2001

Quantity
  •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 全12册 2001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PDF电子书全12册。由北京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年出版。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收集了《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及《续名医类案》成书之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已故的名医医案,也收录了《续名医类案》成书之前未收之医案。共收集医案专著200余部,选录医案1500余则。
    一、为了准确地反映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所收医案均摘自原始资料。
    二、《中国古今医案类编》系列丛书的分类按:温病类、伤寒类、肺系病类、脾胃病类、心肾病类、肝胆病类、气血津液病类、经络肢体及杂病类、外科骨伤科病类、妇科病类、儿科病类、五官科病类划分。
    三、各病之医案均按成书年代先后编排。
    四、本书中药物的计算单位均保持原著原貌,未予统一
    五、部分医案后附有按语、注解等,均为原著中所有
    六、所收医案均注明出处。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书目: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 伤寒病类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 温病类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 儿科病类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 外科病类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 妇科病类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 心肾病类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 五官科病类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 肝胆病类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 肺系病类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 脾胃病类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 气血及津液病类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 经络肢体及杂病类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序言:
     
    “医案”之书,古已有之。它有立体与直观的效果。能反映医家当时的辨证思维、选方用药之特长、治疗得失成败之所在,包罗万象,引人人胜
     
    “医案"通于史学,《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有淳于意25例“珍藉,,而使《汤液经法》的“火剂”由此而流传。先圣张仲景读史于“越人人虢之诊,望齐侯之色”,缅怀先贤,奋起直追,终成泰丬。可见“医案”涵有史学之意义,岂可轻视之哉?夫禅宗之有“语录”,兵家之有“阵图”,围棋之有“棋谱”类也。孟子曰:“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惟吾医家之“医案”有理有例,有案有戒,读之其床隽永,用之血又神奇,集名医先贤于耠帙之间,可以谈心,可以神游。无怪经学大师章太炎先生赞为“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而良有以耶!
     
    鲁兆麟教授,重视“医案"之学、又虑其年就湮远,而瀕于失传;不畏艰难,与医学同志严寄澜、王新佩诸君,历时数载·选出数百家名医医案,约有六白一余万言洋洋大观。名为《中国古今医案类编》。夫此书之著也,承前启后,使“医案"臻于完备,而又总其大成。不言而喻,对《内》、《难》、《伤寒六《金匮》之要义,临证之经验,亦尽在其中矣。
    余今年八十岁,垂垂老矣,喜读“医案”新编,不禁手舞足蹈而乐为之序也。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是汇集我国名医医案精华,反映各家丰富临床经验的医案学著作。
     
    在我国医学史上,曾有两部医案名著问世:一为明。江瑾《名医类案》、一为清·魏之诱《续名医类案》,二书将先秦到清代中期的名医医案进行了系统收集整理,它们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然而自清代中期以后,尚无人对名医医案作过系统地整理研究。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系列丛书是继《续名医类案》之后,将清代中期直到新中国初期谢世的各家名医的医案进行了广泛的收集,经反复筛选、整理成书,填补了这一历史时期医案收集整理的空白。同时,将《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按病症分类,归其各科分类书中。这套丛书共收集名医4余家,选录医案4万余则,涉及内、外、妇、儿、眼、五官、骨伤等科400余种疾病,按病症分类,每种病症有30~70个医案,内容极为丰富。从中可以尽窥各地名医宝贵的临床经验和医术之圆机妙法。对于广大中医工作者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医案凝聚着医家的心血和经验,最具有真实性和实用性,可以“宣明往范、昭示来学”。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曾说:“中医之贡献,医案最著”。作为一名中医工作者,若能掌握古今名家之医案,有如拿到祛病除疾的万能钥匙,可借鉴前人的经验,应用于临床。本书形成一个完整的医案学学术体系,为广大中医工作者提供一部较完整的医案学参考工具书。对于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和学术水平,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Copyright © 2019-2020 魅影书斋 PDF电子书下载平台

客服微信:mypdf001  QQ:253995907  邮箱:253995907@qq.com

免责声明:
(1)本站不生产任何资料,不拥有此类资源的版权!
(2)本站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对非法转载,盗版再版等行为的发生不具备充分监控能力.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但若某资影响到您的版权,请版权拥有者出示充分版权证明材料时,本站负有移除该资源的义务!
(3)本站在满足前款条件下采取移除等相应措施后不承担任何相关责任!如果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 我们将尽快处理!

(4)本站服务资源不定时更新,展示极为有限,如果需要更多资源的代找服务,请联系客服!本站暂未提供交易接口,如需更多资源代找及交易服务,请咨询客服!

(5)关于所收取的费用与其对应资源价值不发生任何关系,仅为站点运行消耗及各项服务的综合费用!

(6)本站展示资源及代找资源的内容与本人无关,尤其其中堪舆地理易学中医等相关资源,所有资源内容仅供参考,本站不负有任何责任!

(7)仅供学习和交流优质文化服务,便利大众,以上,请知晓!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