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兵法经典鉴赏丛书 全6册
中国的古代兵学文化是中国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其中的兵法经典著作更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大几经典都是反映客观规律,具有指导意义的著作。换言之,经典著作也就是经得起阅读、经得起推敲、经得起研究、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著作,否则它早就随风而去,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力。在中国古代兵法中至少有数十部这样常读常新的经典著作。《中国古代兵法经典鉴赏丛书》就是介绍这样兵法经典著作的丛书。
中国古代兵法经典鉴赏丛书书目:
黄石公三略新说(清晰)·孙建民著..解放军出版社
戚继光兵法说新(清晰)·范中义著
孙子兵法说新(清晰)·吴如嵩著
太白阴经新说(清晰)·张文才著
尉缭子新说(清晰)·张秦洞主编
吴子新说(清晰)·薛国安,杨斐著
《太白阴经》所阐述的谋略思想,不仅实用于当代军事斗争领域的运筹、决策,而且对于现今经济领域的商战策略运用,乃至对人生成长与发展,皆有重要启迪、借鉴作用。本书由总论、原文、注释、译文、新说五部分组成;总论和新说为本书重点,是体现作者对《太白阴经》全书及本书所选各篇研究成果的最重要部分。中国的古代兵学文化是中国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其中的兵法经典著作*是一颗耀眼的明珠。作者张秦洞应我国古代兵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吴如嵩先生之邀,撰写《尉缭子新说》。使我们有机会重新研读《尉缭子》,并将其与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国防、军队建设和作战实践结合起来思考,发现其中不少思想仍具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战国时代,群雄割据,干戈不止,生灵涂炭。一大批天才军事家星耀列 邦,纵横捭阖,为后人留下了一部又一部兵法经典著作。其中,法家学派军 事思想代表作《尉缭子》以辩证系统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严整规制的战 争逻辑体系,在新的高度上集中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军事和战争问题的总体认 识,以及对建军和作战问题的理性思考。北宋将《尉缭子》与《孙子》、《 吴子》等兵书合编为《武经七书》,正式颁行于武学,一度成为我国古代军 事理论的教科书。明代张一龙在(《尉缭兵机小引》一书中指出:“所称训 卒练兵、料敌制胜,即孙、吴当不远过。”因此,有学者将《尉缭子》奉为 “先秦兵书之大成者”,将尉缭尊为“先秦兵家学派*后一位大师”。 《尉缭子新说》在深入解读《尉缭子》军事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国防 和军队建设实践,提炼出尉缭“威制天下”、“富国强兵”、“人本”、“ 制必先定”、“杀卒”、“兵教”、“寓兵于农”、“教戒为先”、“倡导 治市”、“天下无费”等富有特色、自成一体的“十大”军事思想,并引用 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生动战例,说理性、可读性、时代感都很强,是品读经典 军事理论,把握当前国防和军队建设特点规律,回顾战史战例的**著作。
《尉缭子新说》作者张秦洞。目录
尉缭其人其书
一、天官
1.原文、注释及译文
2.新说
二、兵谈
1.原文、注释及译文
2.新说
三、制谈
1.原文、注释及译文
2.新说
四、战威
1.原文、注释及译文
2.新说
五、攻权
1.原文、注释及译文
2.新说
六、守权
1.原文、注释及译文
2.新说
七、十二陵
1.原文、注释及译文
2.新说
八、武议
1.原文、注释及译文
2.新说
九、将理
1.原文、注释及译文
2.新说
十、原官
1.原文、注释及译文
2.新说
十一、治本
1.原文、注释及译文
2.新说
十二、战权
1.原文、注释及译文
2.新说
十三、重刑令
1.原文、注释及译文
2.新说
十四、伍制令
1.原文、注释及译文
2.新说
十五、分塞令
1.原文、注释及译文
2.新说
十六、束伍令
1.原文、注释及译文
2.新说
十七、经卒令
1.原文、注释及译文
2.新说
十八、勒卒令
1.原文、注释及译文
2.新说
十九、将令
1.原文、注释及译文
2.新说
二十、踵军令
1.原文、注释及译文
2.新说
二十一、兵教上
1.原文、注释及译文
2.新说
二十二、兵教下
1.原文、注释及译文
2.新说
二十三、兵令上
1.原文、注释及译文
2.新说
二十四、兵令下
1.原文、注释及译文
2.新说
后记
戚继光兵法是指戚继光的三部军事著作,即十八卷本《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和十四卷本《纪效新书》。每部书原文均有十余万字,并有大量插图。三部书均为练兵专著,且后出者继承了前出的一些内容,甚至是大部内容。故本书因篇幅所限,引录的原文以后出的十四卷本《纪效新书》为主(也是节选),对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只引其很小一部分内容。各书所列之图均略去。 本书所录的原文均据中华书局2001年出版的十八卷本《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和十四卷本《纪效新书》。这三部书文字较为浅显,故仅出注释,不作译文。书中原文以小字刊印者,现以小五号字排印。引录的原文虽以十四卷本《纪效新书》为主,但在《新说》中则对三部书作统筹的考虑,以体现三部书的思想。目录
绪言
戚继光兵法的作者
戚继光兵法的成书时间和版本
戚继光兵法的主要内容
戚继光兵法的特点和影响十八卷本《纪效新书》(节选)
纪效新书总叙十四卷本《纪效新书》(节选)
纪效新书卷之一
束伍篇
纪效新书卷之二
耳目篇
纪效新书卷之三
手足篇(节录)
纪效新书卷之四
手足篇(节录)
纪效新书卷之五
手足篇(节录)
纪效新书卷之六
比校篇
纪效新书卷之七
营阵篇
纪效新书卷之八
行营篇
纪效新书卷之九
刳野营篇
纪效新书卷之十
实战篇
纪效新书卷之十一
胆气篇
纪效新书卷之十二
舟师篇(节录)
纪效新书卷之十三
守哨篇(节录)
纪效新书卷之十四
练将篇练兵实纪(节选)
练兵实纪卷之五
练营阵第五后记
-孙子兵法新说
目录
兵法共此生(代序)
一、兵圣孙子
二、风起乐安
三、银雀惊世
四、旧题新说
《计》篇新说
《作战》篇新说
《谋攻》篇新说
《形》篇新说
《势》篇新说
《虚实》篇新说
《军争》篇新说
《九变》篇新说
《行军》篇新说
《地形》篇新说
《九地》篇新说
《火攻》篇新说
《用间》篇新说
五、孙学骊珠
六、*兵法
七、附:《孙子兵法》原文与今译
(一)《孙子兵法》原文
(二)《孙子兵法》今译
吴子新说
目录
章 吴起其人其书
节 吴起其时
第二节 吴起其人
第三节 《吴子》其书
第二章 《吴子》各篇及新说
节 《图国》及新说
《图国》注译
“内修文德,外治武备”的战争论
第二节《料敌第二》及新说
《料敌第二》注译
“审敌虚实而趋其危”的用兵论
第三节《治兵第三》及新说
《治兵第三》注译
“以治为胜”的治军论
第四节《论将第四》及新说
《论将第四》注译
“总文武”、“兼刚柔”的将帅论
第五节《应变第五》及新说
《应变第五》注译
“因形用权”的战法论
第六节《励士第六》及新说
《励士第六》注译
“有功飨之,无功励之”的战斗精神培育论
第三章 《吴子》对《孙子》继承和发展
附录:吴起与《吴子》相关资料汇编
主要参考文献
top of page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