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国史学史 全六册 白寿彝著 2006

¥12.00Price

中国史学史 全六册 白寿彝著 2006

Quantity
  • 中国史学史 全六册 白寿彝著 2006

    《中国史学史》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白寿彝,《中国史学史》论述中国史学发展的历史,上起传说时代,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分为六册印行。


     
    中国史学史书目:
     
     
    中国史学史 第一卷 先秦时期:中国古代史学的产生
     
    中国史学史 第二卷 秦汉时期 中国古代史学的成长
     
    中国史学史 第三卷 南北朝隋唐时期 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
     
    中国史学史 第四卷 五代辽宋金元时期 中国古代史学的继续发展
     
    中国史学史 第五卷 明清时期:1840年前:中国古代史学的嬗变
     
    中国史学史 第六卷 近代时期:1840~1919年:中国近代史学
     
     
     
    《中国史学史(第一卷)先秦时期·中国古代史学的产生》
    本册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叙篇),是全书的总叙,不是本书的正文。在这篇里,笔者论述了史学史的任务和范围、中国史学史的分期,还说到关于史学史的古今论述以及笔者对中国史学史的模索过程和设想。篇内的大部分,都是我的不成熟的意见,提出来供同志们参考的。篇内在提到史学界前辈的地方,有的称先生,有的不称先生。称先生的,都是我曾经接触过的老专家,其中包含我曾经受业的老师。这种称呼只用于本篇,在以后各篇,不用比例。第二部分是关于先秦史学的论述。这篇的结构、论点,都表示了一些新的看法。当然,这些看法是否正确,还有待于商榷。[1] 
    《中国史学史(第二卷)秦汉时期·中国古代史学的成长》
    论述秦汉时期中国史学发展的情况。[2] 
    《中国史学史(第三卷)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
    该册是白寿彝先生生前主编的《中国史学史》的第三卷,其内容是论述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史学发展的总相及主要成就。在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的表述方面,大致遵循白寿彝在第一卷的导论中所提出的关于中国史学史撰写的总的思路,而在具体的论述和有关的评论方面,则较多地反映了本卷作者自己的学术积累和研究心得。
    该卷第一章,是全书的总纲,所论历史特点,是综括史学发展的历史条件;所论史学发展趋势,是概括这个时期史学之总的面貌,其中提出的三个阶段、六个转折、三个创新,是对这个总的面貌所作的粗线条式的勾勒。
    第二、三,是介绍和评论这个时期产生的十三部正史,由于它们占据了现存“二十四史”的半数以上,对于记述中华文明之历史进程具有重大作用、重大意义,故用较多的篇幅予以介绍和评论。
    第四、五、六、九章,或论这个时期史学发展的某一重大转折,或论某一显著创新,或论某一时代特点,都是对第一章总纲部分的展开和深入,它们从不同方面反映了这个时期发展的生动、活泼的面貌。第七、八两章,论述刘知几的《史通》和杜佐的《通典》,前者是史学理论的重大发展,后者是典制体史书的典范之作,前者在史学理论方面多有创见,后者在历史理论方面之乏新的突破,在中国史学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十、十一章,即最后两章,是试图综述这个时期的史学在理论上的成就,前者是关于史学理论方面的成就,后者是关于历史理论方面的成就。它们更多地反映了本卷在内容上和撰述上的特点。[3] 
    《中国史学史(第四卷)五代辽宋金元时期·中国古代史学的继续发展》
    论述五代辽宋金元时期中国史学发展的情况。[4] 
    《中国史学史(第五卷)明清时期(1840年前)·中国古代史学的嬗变》
    该卷论述的是明清时期的史学,其断限是从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江苏省南京市)登极,正式建立明皇朝起,到公元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前。这是中国史学发展的第五个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史学逐渐发生嬗变的时期。历史上,一般是以1840年的鸦片战争,作为中国历史逐渐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的标志,但是从史学发展的实际情况看,一些旧的学术特点在此之后仍有延续,因此,为了撰述上的方便,本卷的有些内容,难免会涉及1840年以后。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老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开始出现较大变化的时期。这种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在深刻影响着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发展的同时,也深刻发地影响到这时期的史学发展。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六经皆史的观点被更明确地提了出来,并逐渐被学者所认同。[5] 
    《中国史学史(第六卷)近代时期(1840-1919年)·中国近代史学》
    第六卷内容为近代在以往长时期中是用来指自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以前这一段历史,但由于历史进程的延伸,近些年来又每被用以指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历史。
      该书对近代史学的论述力求做到揭示出近代史学发展最主要的特点和优点,是史学与救亡图强爱国主义思潮的紧密联系,如实地反映近代史家深切关注民族命运、社会进步的情怀,深入地挖掘他们在史学主张和史书著述上的成就,实事求是地作出分析和评价。
     
     
     
    《中国史学史》详细目录:
     
    《中国史学史(第一卷)先秦时期·中国古代史学的产生》
    导论
    第一章 史学史研究的任务和范围
    第一节 历史一词歧义
    第二节 史学的任务和范围
    第三节 史学史的任务和范围
    第二章 中国史党史的分册(上)
    第一节 先秦时期
    第二节 秦汉时期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第四节 宋元时期
    第五节 明清时期
    第三章 中国史学史的分期(下)
    第一节 近代前期
    第二节 近代后期
    第三节 近代后期中的考据学派
    第四章 有关史学史的古今论述
    第一节 汉唐时的论述
    第二节 宋元明清时的论述
    第三节 近人的论著
    第五章 我的摸索和设想
    第一节 摸索的经历
    第二节 摸索中的一些体会
    第三节 我的设想
    第一卷 先秦时期,中国古代史学的产生
    第一章 从远古的传说到国史的出现
    第一节 英雄人物的故事
    第二节 王侯贵族的文书和诗篇
    第三节 宗周晚期以后的国史
    第二章 《春秋》经传和私人撰述
    第一节 《春秋经》
    第二节 《公羊传》、《梁传》
    第三节 《国语》和《左传》
    第三章 战国时期的多种撰述
    第一节 《竹书纪年》、《世本》、《山海经》
    第二节 《尧典》、《禹贡》、礼书
    第三节 《战国策》
    第四节 图像和地图
    第四章 历史观点的初步形成
    第一节 神的世界
    第二节 来到人间
    第三节 观点的争鸣
    第五章 历史知识的运用
    第一节 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第二节 疏通知远
    第三节 直笔、参验、解蔽
    附录一 谈史学遗产
    附录二 谈史学遗产答客问
    附录三 谈历史文献学——谈史学遗产答客问之二
    附录四 谈历史文编撰——谈史学遗产答客问之三
    附录五 谈历史文文学——谈史学遗产答客问之四
    附录六 再谈历史文献学
    附录七 《史记》新论
    附录八 司马迁寓论断于序事
    附录九 说六通第一卷再版后记[1] 
    《中国史学史(第二卷)秦汉时期·中国古代史学的成长》
    绪论 秦汉史学的社会背景

     

Copyright © 2019-2020 魅影书斋 PDF电子书下载平台

客服微信:mypdf001  QQ:253995907  邮箱:253995907@qq.com

免责声明:
(1)本站不生产任何资料,不拥有此类资源的版权!
(2)本站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对非法转载,盗版再版等行为的发生不具备充分监控能力.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但若某资影响到您的版权,请版权拥有者出示充分版权证明材料时,本站负有移除该资源的义务!
(3)本站在满足前款条件下采取移除等相应措施后不承担任何相关责任!如果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 我们将尽快处理!

(4)本站服务资源不定时更新,展示极为有限,如果需要更多资源的代找服务,请联系客服!本站暂未提供交易接口,如需更多资源代找及交易服务,请咨询客服!

(5)关于所收取的费用与其对应资源价值不发生任何关系,仅为站点运行消耗及各项服务的综合费用!

(6)本站展示资源及代找资源的内容与本人无关,尤其其中堪舆地理易学中医等相关资源,所有资源内容仅供参考,本站不负有任何责任!

(7)仅供学习和交流优质文化服务,便利大众,以上,请知晓!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