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艺理论探索书系 全7册 2012高清
《中国当代文艺理论探索书系》PDF电子书共7册,由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年出版。
《中国当代文艺理论探索书系》书目:澄怀味像景观建筑史晚明以来中国画的语境与语义含道映物 中国设计艺术史十讲由彼及此 关于早期“神”的图文研究艺术欣赏:体系与理论架构中国当代文艺理论探索书系 设计管理《中国当代文艺理论探索书系》前言:古今沉璧,天地浮萍。我多年在西安美术学院从事设计史论、美术史论的教学工作,常常是将两类不尽相同的学术研究交又地进行,加上近年频繁参加国内许多学术会议,交游渐繁,于是所见也广,所获也丰,以为根本还在于个人的学术见识与道德修养。因此,既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怅然,也有“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的喜悦。1998年教育部学科调整,形成了“美术学"和“艺术设计学"的分流,这是一次面向当代经济市场的教育方向的调整。而美术学与艺术设计学的分类,使艺术设计不再是原先美术概念下的工艺美术,这是一次突破性的重建,标志着艺术设计的独立价值,从一个边缘学科到中心综合的文化形态的建立,推动着中国经济文化建设的进步。因此,传统美术教育中的国、油、版、雕等专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社会的转型与进步,也促成传统美术学研究观念的进步。于是我近年也极力倡导一种开放的美术学研究的文化观念,不分东西,无论古今,宏观地认识艺术发展的规律,也打通了古今中夕卜美术的知识领域。这也使我的艺术史论研究受制于教学工作的需求,往往不是一种单纯的惯性深人,而是撒网式的连缀,学科的跨度有时很大,既要通古,也要知今,最终获得知识的融合。历史就是当代史,研究者总是希望从历史的尘影中找出现实的映象,以期寻找出思想的出路。拓展艺术史的知识,需要一个人的不懈努力,思想的聚集、形成与完善却需要反思个人心灵成长的历史。唐代历史学家刘知几有“才、学、识"的提法,因此对研究美术学的研究,需要达到常人无法达到的境界,在学术的沉潜中,坚持个人在知识海洋中的游泳方向,以达到认识的彼岸因此,艺术史像一个鞋店,研究者就是顾客,任何一个顾客总有可能在琳琅满目的鞋店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鞋子,尤其是对一个艺术历史资源丰富的民族和社会。虽然,由于新材料的出现,会触发个人的精神探索领域,但是过多地强调了材料的作用,也会陷到材料依赖的局限中:,方法论只是工具,如果研究者没有本身超越时空的卓越能力,方法论就会陷人泥潭,也会陷人学术投机的心理之中。在美术学研究中应该重视人文主义理想的传播,提升个人对人类社会文明的积极认同感。美术学研究对于人的精神和审美状态的影响,是直接的积极的,甚至可以改变社会的时尚、格调、潮流等等文化风气。因为,陌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在地区和地区、国与国之间的政治行为演化为经济合作时,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和人文主义理想的结合,必将具备人类共有的文明发展方向。美术学研究并非原生态的存在,职业的规范要求美术家对自身艺术水准的明确认识,以完成职业和理想在现实社会中的对接。因而,这时的美术学研究中的人文主义因素就非常重要,以适应社会发展的积极方向,构成历史性的文化积累,从而证明人类的高度文明的具体所在登高者必自卑。一个人愈上愈高,看到逝者如斯夫的江河,高天滚滚的寒流,必然会有一种惭愧和茫然。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西学东渐,中国人孜孜不倦地学习西方文化,从衣,食、住、行到语言文字的表达秩序,企图打破并改造中国传统文化习惯,完成一个东方古老文明国家的更生。这其中有无数次的争执、困惑、失望、惊喜的回还反复,但事实上证明应该是成功的。这也是历史的重复,在古代中国,这种文化的冲撞只能在民族与民族之间完成,只能在局部特征上完成,如南北朝时期、五代宋元时期等。而在工业文明进步、交通信息发达的今天,这种冲撞、交融、平衡的条件必须在东西方之司展开,中国是其中一方。就中国美术而言,古典传统中的精粹没有完全丢弃,而现代生活的观念却浸人其中,文明的成熟,没有因为时代的演绎而败落,融尽了西方文化的血液而更自觉地强壮起来。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指出“自近山而望远山,谓平远"、“平远之色有明有晦"、“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其人物在“平远者冲澹"因此,若将平远之意延伸到文化的心境时,高远之“仰”,深远之“窥"便不如平远之“望”。平远之境在于心,也在于形平远之意,在于物,也在于情。从文化学术研究的角度看,平远应该是一种个人化的文化视点,包容着平和从容的学术立场,成为提供平民文化积极生发的基础。是谓:温故知新,君子不器。《晚明以来中国画的语境与语义》目录:绪论第一章 “南北宗论”的语境——式微中的创造性转换富语义域“南北宗论”的语境消解与转换禅宗的思维方式式微的权威第二章 “古意”渊源——私人化趋向爱慕与抗争古意与今情私人化第三章 “四王”的语义——一个关乎当下的课题“四王”的语义:本然语义与阐释语义文言语义白话语义同一语境当下课题第四章 “海派”无派——自我性与现代认同海派无派拥有自我认同现代第五章 多元或者无序-20世纪的时状语境标准的失落多元中失范“衰弊”的语义诘问“将有”《中国当代文艺理论探索书系 含道映物》目录:自序第一讲 中国艺术设计史的学术目标第二讲 中国艺术设计史的历史研究第三讲 中国艺术设计史的民族特征第四讲 中国艺术设计史的生存形态第五讲 中国艺术设计史的学科空间第六讲 中国艺术设计史的起源发生第七讲 中国艺术设计史的自然属性第八讲 中国艺术设计史的生活空间第九讲 中国艺术设计史的器具研究第十讲 中国艺术设计史的文化拓展推荐阅读书目30本:《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东方出版中心《张道一文集》张道一著,安徽教育出版社《中国民俗文物概论》徐艺乙著,上海文化出版社《黄土上下》张朋川著,山东画报出版社《设计艺术学十讲》诸葛铠著,山东画报出版社《土木金石》李松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手艺的思想》、杭间著,山东画报出版社《工艺和工业设计》朱淳著,上海书画出版社《遮蔽的文明》胡平著,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画文脉》召阝琦著,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设计艺术史论》李立新著,天津人民出版社《中国设计史》高丰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设计史》夏燕靖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传统器具设计研究》王琥主编,江苏美术出版社《中国艺术设计史》赵农著,高等教育出版社《设计概论新编》赵农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撰,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著,商务印书馆《中国现代哲学史》冯友兰著,广东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增订本》沈从文编著,上海书店出版社,《商代文明》张光直著,毛小雨译,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美术考古半世纪》杨泓著,文物出版社《历史学是什么?》葛剑雄周筱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华科学文明史》[英]李约瑟著,柯林.罗南改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考古文物之美》文物出版社,台湾光复书局《为历史学辩护》,[法]马克.布洛赫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德意志道路一一现代化进程研究》,李工真著,武汉大学出版社,《留住手艺》,[日]盐野米松著,英珂译,山东画报出版社《万物》〔德]雷德侯著,张总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一一一从威廉。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 王晓京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top of page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