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国考古学全5辑 新时期时代+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两周+夏商 任式楠等2018

中国考古学全5辑 新时期时代+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两周+夏商 任式楠等2018

¥15.00Price

本书全面系统、重点突出地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初以来80余年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的成果。本书的主体,以年代先后为经,以不同地区文化遗存为

 

纬,纵横结合,构建了全国各地不同时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时间、空间和内涵框架体系。时间方面,把大约公元前1001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文化,按年代早晚和发展演变脉络,大致分为新石器时代早期、中期、晚期和末期四个时期。空间方面,以黄河流域、北方地区、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四大区域

 

为**层次,再在四大区域内划分不同地区为 二层次,然后以不同文化遗存为 三层次。内涵方面,在介绍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尽可能提供

 

该文化全部的信息,同时注意勾画若干重点文化区的文化谱系与文化关系及其重要发展成就;又在早期、中期、晚期和末期的北南大区所分六章之末,都各列

 

节,来总结该时间段该大区域新石器时代文化总的发展水平和面貌。本书首尾还有四篇专论,分别是综述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发展历程,以了解其学术史的

 

个侧面;从地貌和气候两方面阐述新石器时代自然环境状况,以了解当时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地理背景;对新石器时代居民的种系研究,重点了解先民的体质形态

 

类型和种族演变;*后总体考察中国新石器时代,探讨了社会发展诸阶段的概况和文明起源问题,证实连续、多元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孕育了日后中国古代文明的

 

辉煌。

 

 

 

本书对从事考古学、先秦史学、民族学、文物和博物馆学等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工作者,均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自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周王朝,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王朝,史称周代。这 时期周武王、周平王分别建都西安与洛阳,由此,史家又以西周、东

 

周称之。《中国考古学(两周卷)(精)》介绍了我国考古工作者在20世纪中对两周遗址进行的 系列考古发掘及其研究成果。这些发现在许多方面不仅填补了文献

 

的空白,也从不同视角阐述了周朝八百余年间,创造的比商代更高的历史文明,洞察到东周时期出现社会变革并向封建制度转化的*然趋势。两周是我国青铜时代

 

的*时期。青铜制品中有不少惊世之作,还出现了人工冶铁业。读者可从本卷对两周时期的都城遗址规模、布局与出土物的介绍,了解到当时的社会政治与经济状况;看到周公所制的“礼制”及走向“礼崩乐坏”的过程,感受到古代先民在农业,手工业与艺术文化方面的*越创造力。进而意识到两周时期的文明成果对后世的文明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考古学(两周卷)(精)》引用资料丰富,涉及内容广泛,对从事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艺术史、文物与博物馆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工作者,都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秦汉时期,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 中国,历经秦代、西汉、新莽和东汉四个朝代,止于公元220 年东汉王朝灭亡,前后历时440余年。这 历史时期,随着

 

秦始皇统 六国,东周时期诸侯割据的局面终于结束, 个多民族统 的、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guo家出现在世界的东方,中国历史进入 个全新的时代—

 

—帝国时代。秦王朝国祚短暂,但秦制汉承,公元前206年建立的西汉王朝以及后来的新莽、东汉王朝,继承和完善了秦王朝建立的 整套社会制度,发展了帝

 

国时代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铸就了帝国时代历史的**个发展*峰,并对后来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极其深

 

远和极其重要的影响。秦汉考古,正是围绕着这样 个伟大的时代、以这 时期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等为对象而展开的,并且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为秦汉社会历史的复原和解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书作为刘庆柱、白云翔主编的《中国考古学》(九卷本)中的 卷,其主要内容是对20世纪初以来秦汉时期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综合性论述。基

 

于对历史考古学性质、任务和特点的认识,本卷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强调以考古资料为基础并与文献记载有机结合,突出两个基本点:

 

是基本考古材料的梳理, 是从考古资料出发阐释秦汉社会历史的有关问题。由此,初步构建秦汉考古的学科体系,并尽可能反映秦汉考古的新成果、新进展

 

。同时,本书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还就秦汉考古理论和实践的若干问题进行了阐述,就秦汉考古的主要研究课题进行了思考和展望。

 

 

 

本书适合研究历史、考古、文博和美术史的专业人员及广大考古爱好者阅读。

 

三国两晋南北朝期间,若干政权割据的时间长,边境 些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和部分汉人的流动、迁徙,特别是统治集团间的掠夺混战,不仅延长了分裂局面,而且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同时,也加速了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交往和融合,促进了边远地带和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以后隋唐的繁荣准备了条件。因此,这时期考古学的特征是:地方特色比较浓厚;过渡性比较显著;边远地带增多;不少遗迹遗物突出了军事的需求,而反映各民族间文化交流的遗迹遗物更为引人注目;佛教遗迹保存较多,佛教雕绘得到发展,形象地说明这种外来的宗教获得较为广泛的传播。1958年以后,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研究工作,较有成绩的项目有:墓葬分区与分期的研究;城址布局的研究;边境地区遗迹遗物的讨论;中外文化交流遗物的研究和早期石窟寺遗迹的研究等。本书对于此,进行了全名综述。是目前这 时期考古研究成果的总结。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