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文物之美 共8册 1994彩图高清
《中国考古文物之美》PDF电子书共8册,由文物出版社、光复书局(台)1994年出版。
《中国考古文物之美》十册內容的選擇,雖是重點式的挑定,但仍能以歷史性文化特徵依序聯繫。誠知中國是地大物博、歷史悠久的東方文明古國,已經出土文物既繁且多,但均能蒐錄編製岀百頁左右精美彩色圖版者,則不多見。而且地下有些歷史遺址尙未能發現,即使已發現,未經破壞和盜竊者亦不多,自難求全責備了。至若考證方面,此套書經各冇面專家硏究審核,深具權威;內容方面引經據典、觸類旁通、見景生情明理判斷…均面面俱到,允稱佳作。至若編排方法,亦經費心安排,以嶄新方式來完成,配合先進的排版及印刷技術。諸多元素的整合,在在表現出:静態美的沈思,已經發展爲活躍美的顯露。從中國上古畤代舊有中庸之道的狹小規律,已躍升至世界大同的寬宏大道;「中位文化」的現代化,在此特別顯著!
《中国考古文物之美》书目:
中国考古文物之美 1 文明曙光期祭祀遗珍(辽宁红山文化坛庙冢)
中国考古文物之美 2 殷墟地下瑰宝 (河南安阳妇好墓
中国考古文物之美 3 商代蜀人秘宝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迹) 暂缺
中国考古文物之美 4 春秋晋国青铜宝藏 (山西太原赵卿墓)
中国考古文物之美 5 战国地下乐宫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
中国考古文物之美 6 战国鲜虞陵墓奇珍 (河北平山中山国王墓) 暂缺
中国考古文物之美 7 秦皇陵地下军团 (陕西临潼兵马俑)
中国考古文物之美 8 辉煌不朽汉珍宝 (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
中国考古文物之美 9 岭南西汉文物宝库 (广州南越王墓)
中国考古文物之美 10 佛门秘宝大唐遗珍 (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中国考古文物之美》出版说明:
中華,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所出土的文物,也都有承傳及系統關係,並能代表其時代性和一些自我的特色。儒家「中庸之道」的文化系脈,從有史一直到淸末,儘管各時代都各有改變,或更易其外表的形式和性質的內涵;但於文化的體儀等中心原則,五千年來,迄未改變,一直都以之衡與中和的方式,演進而延綿,即所謂「中位文化」的傳統。
中華民族,淵源於何處?歸屬於何種族?雖有些不成熟的論斷,但無法作詳確的稽考,更遑論定論。本套書所選擇的第一册中所稱「紅山文化」的先民,也只是就最初發現地而命名,至於來自何方、屬那種民族,則因沒有文宇的紀錄,莫可稽考;只能視爲最早的「文明曙光」之一,予後人概括的了解,並以之與其他地區所發現的史前遺物相與比較和論斷。因而,僅能概括地稱之爲「中位文化」的萌芽。第二册所選錄飪「殷墟婦好墓」文物專集,當足以代表矞、周的醴儀文物,而中國信史上最初期的「中位文仁」代表作;它們具備了體儀、欣賞、紀念等用途:來源則包括了自製、收集和貢獻……等方面。其雕刻之精緻,造型之優美,自不在話下;其銘文方面,亦可以與甲骨文相媲美:進一步,尙可探索其對「中位文化」的建立。第三册所選輯的「四川廣漢三星堆祭肥坑」物,也足以代表「中位文化」局部的西南移植,因爲邊區蜀人文化中仍有較多的中原形制遺存。第四册至第六册「山西太原超卿墓」「湖北隨縣會侯乙墓」及「河北夲山中山國王墓」,不僅表明矞、周王室的文化已漸次下降移至諸侯、卿大夫,藝術形態也從北方「大陸文化」的堅強式,摻合了南方「海洋文化」的柔和式,演進到「中位文化的新風格。第七册呈現的「秦始皇陵兵馬俑」,是將紛争的和自由發展的文化形態,統一於獨斷的、唯我的「中位文化」;因鳥,前此
的戰國式人俑,後此的漢代式人俑,都是小形的類型。八、九兩册的「長沙馬王堆西漢墓」與「廣州南越王墓」,則是中原文化的南移,也可以說是「中位文化」由單簡演進爲繁複仳,不僅材質類型増加,敘飾豐富變幻,而用途也由醴儀進而廣泛應用於各方面;是擴張,也是進步的徵象,唯有「中位文化」的原則一直沒有改變。第十册介貂的「法門寺地宮」,雖是佛門之地,卻奉獻有日常貴族用品,也是中世紀唐人的習尙之件;本著唐人自我的「中位文化」烝铳,添增唐人「天、地、人」的統一觀念,滲浸了拜占庭等外來的敘飾和色彩,開闢了後世文化活潑而復沈靜的風貌;從醴儀茶道的金銀器具和幽靜沈思的秘色瓷等來看,均可以解釋「中位文化」的新造典型而爲後世所遵循者。
top of page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