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初中医名家医学文集丛编 全10册 2011清晰
《二十世纪初中医名家医学文集丛编》全10册,由学苑出版社2011年出版。
《二十世纪初中医名家医学文集丛编》以清末及民国时期(1900-1949)著名中医家个人论文集为单元分册。书前的前言和序文对本书的编辑及时代背景等方面做了说明;论文集前有专家撰写的医家生平、学术成就及主要医学贡献。因论文收集的年代跨度大,登载期刊多,论文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广,故在论文集前撰有导读性的内容提要及目录,以方便读者阅读。《二十世纪初中医名家医学文集丛编》(第一集)每册只载一位医家,故每篇论文之后不署名(个别收人的非本医家所写论文会特别标出)。论文的收集以编者能收集到的19年至建国前的中医及相关期刊上的医学论文为依据。个别医家因其论文的连载及学术的延续性,可到建国初期(四55年)以前。这部分资料一般来源已比较困难,但又能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的中医发展及特点,故有极大的文献性、资料性,是系统研究中国医学史、中医文献发展及医家个人学术经验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料。《二十世纪初中医名家医学文集丛编》书目:张锡纯医学论文集张山雷医学论文集谢仲墨医学论文集时逸人医学论文集沈仲圭医学论文集秦伯未医学论文集陆渊雷医学论文集李健颐医学论文集范行准医学论文集曹炳章医学论文集《二十世纪初中医名家医学文集丛编》出版说明:《二十世纪初中医名家医学文集丛编》前的目录为该册所收集论文所作,题目后标有论文所在的页码,以备读者查找。书后索引为现能收集到的该册作者在建国前五十年内的论文题录,后有所在期刊和发表时间,(包括作者一稿多投的论文出处),旨在为读者查找原文提供方便。有关对中医经典的研究性论文中,凡“原文",本次文集均以期刊引录为准,不纠正前辈的引录误差。引录文献出处等小字注一律不在行文中出现(民国期刊中此种现象较少,故统一不出现在行文中。个别有所需求的读者可依据书后索引在原文中查找)。民国间期刊论文%以上以竖排本、繁体字、无标点(有的有句读)形式出现。本书则统一体例为横排、简体,通用标点。具体讲,竖变横后巧凡原书中的“右”字通改为'上”,“左"字通改为“下”。一般繁体、异体字通改为通用简体。仍在用的个别今古字、异体字,包括能反映当时文字特点的一些字,视情况有所保留(如:猝一卒;周一過;症一癥,骨格一骨骼;翔实一详实;盅一钟;着一著;养气一氧气等)。其宗旨在让读者能看明白原文的前提下尽可能体现原文特点,不强行统一。由于期刊保护问题,凡个别字迹不清或缺字处,以“囗”表示。文中数字的写法宗原文,计量单位一律不改,保持原貌。书中有民国时期的西药所用剂量而现在完全不用,其药名有的也甚古怪,并难以找到出处,(如沃度仿漠、马尔匹拿囊;剂量上的醋酸铅一瓦等)均一律照原文,不做任何解释及出处。《二十世纪初中医名家医学文集丛编》所收论文有的已距今百年,大部分也七八十年了,故词句用法、语言断句有的与今日之文章有很大差异。而本论文集非注释本,只为展现原貌。愿读者谅解,律不加文字说明。论文行文中有引录文的,与原文基本一致的加引号,否则只以冒号标之。行文中的完整方剂,方剂名、中药名同正文,剂量、炮炙方法等用小半号字标之,而行文中的药剂量及炮炙法字号不变。个别论文在引录文中用大小字处理的,此论文集中亦用小半号字处理。在数千篇的论文中,有少数文章有八卦、阴阳五行等图符、表格等,考虑全书统一,书中未加保留。个别有兴趣的读者可在书后索引找原文查看。见谅。九、民国时期期刊管理较为混乱,故一稿数投,改变题目再投,几年后改变期刊、改变名称再投,或略改动论文再投的现像很常见,我们虽做了大量斟别,这种情况难免还会出现,但不会影响展现这些医家的学术思想及反映当时的医学氛围。《陆渊雷医学论文集》目录:内容提要医家生平研究性论文1.中医将取何途以改良2.中医苞桑之系3.答某君中医科学化问题4.中医的前途5.国医药学术整理大纲草案6.西医界之奴隶派7.旧交替中西医学进步之比较8.中西医学进步之比较(续)9.中西医评议10.与人论编制中医课本书11.从根本上推翻气化12.从根本上推翻气化(四续)13.从根本上推翻气化(五续)14.从根本上推翻气化(六续)15.从根本上推翻气化(七续)16.从根本上推翻气化(八续)17.肝病传脾之研究18.舌苔19.中医之所谓湿20.中医之所谓湿(续)21.中医之所谓湿(续)22.细菌常识(一)23.细菌常识(二)24.细菌常识(三)25.细菌常识(四)26.细菌常识(五)27.细菌常识(六)28.细菌常识(七)29.避免病因百病不生(一)30.避免病因百病不生(二)31.避免病因百病不生(三)32.避免病因百病不生(四)33.古中医书之术语(一)34.古中医书之术语(二)35.古中医书之术语(三)36.古中医书之术语(四)37.寒与热38.伤寒论概要39.伤寒论概要(续)40.伤寒论概要41.伤寒论讲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42.金匮玉函要略方论今释之片断临床性论文43.怪病奇治44.论黑热病45.伤寒与温热46.热病卮言47.古无今有的几种发疹性热病48.湿泥草果可治伤寒乎(上)49.湿泥草果可治伤寒乎(下)50.国药杂忆51.用药标准52.用药标准53.用药标准(续第四号)54.用药标准 桂枝55.用药标准56.桂枝汤新解57.治麻风有效之国药——苍耳草膏58.医案59.医案60.医案61.医案62.医案63.医案64.医案65.医案66.医案67.医案68.医案69.医案70.医案(续)71.医案(续)72.医案(续)73.医案(续)74.医案(续)其他论文75.施惠民问 渊雷夫子答76.渊雷夫子答77.渊雷夫子评78.答问79.林隐滨问 渊雷夫子答80.端木栋问 渊雷夫子答81.张公让问 渊雷先生答82.答段伯阳君83.渊雷书后84.渊雷书后85.墨渖四则86.读中医审查规则感言87.陆渊雷先生讲演录88.上中央国医馆书89.发刊词90.金匮发微序91.珍本医书集成序92.中医内科全书序93.题文明书局影印兰亭十二种94.太炎先生论医集序95.金匮今释外序(续第六号)96.金匮今释外序(续第七号)97.金匮要略方论今释自序98.流行病须知叙论99.珍本医书集成序文之公案100.辛未级毕业纪念刊序101.叙记102.我们的敝高徒103.我们的敝高徒(续)104.中医学几个难解问题105.书法浅说106.书法浅说(续)107.旁观者言108.日本人研究中医药之趋势109.上海国医学院之回忆110.中医系统学生命宇宙篇之疑问与批评111.中医系统学生命宇宙篇之疑问与批评(续)附录名医小传(陆渊雷先生小传)介绍立法委员候选人(陆渊雷先生小史)《张锡纯医学论文集》目录:内容提要医家生平研究性论文1.论中医之理多包括西医之理沟通中西原非难事2.论中西之药原宜相助之理3.大气诠4.深研肝左脾右之理5.续申肝左脾右之研究6.论先天元气与人身之关系7.论哲学与医学8.论人身君火相火皆有先后天之分9.医学宜参看丹经论10.少阳为游部诠11.论用药以胜病为主不拘分量多少12.心与脑之知觉运动13.谈七伤14.内肾、外肾、睾丸在人之功用15.伤寒论中有治温病初得方用时宜稍变通说16.论《伤寒论》少阴篇桃花汤是治少阴寒痢非治少阴热痢17.伤寒风温始终皆宜汗解说18.《伤寒论》以六经分篇未言手经及足经,后世论温病者言入手经不入足经,且谓温病不宜发汗之质疑19.论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及冬不藏精春必温病治法20.温病之治法详于《伤寒论》解临床性论文21.论火不归原治法22.治虚劳证宜防汗脱说23.续断筋必效24.温病结胸与寒痰结胸相并治验25.温病虚极并大气下陷26.答邓卓卿君问痫风治法27.三家磨刀水可治痫风28.治下焦寒凉泄泻及五更泻方29.论吐血衄血之原因及治法(一)30.论吐血衄血之原因及治法(二)31.论吐血衄血之原因及治法(三)32.论吐血衄血之原因及治法(四)33.论治吐血衄血不可但用凉药及药炭强止其血34.论肝病治法35.论肺病治法36.治肺病便方37.总论喘证治法38.肺劳咳嗽治法39.论治淋证40.答严坤荣君代友问痰饮治法41.答金履升君代友问治吐血后咳嗽之法42.论气臌治法43.论血臌治法44.论脑充血之原因及治法45.脑充血之原因及治法46.治脑充血便方47.新拟治消渴方48.论消渴治法49.因凉而得之吐血治法50.神昏谵语之原因及治法51.论胃气不降治法52.论噎膈及反胃治法53.脑贫血与肢体痿废之关系54.论冲气上冲之病因病状病脉及治法55.麦苗善治黄疸56.论黄疸有内伤外感及内伤外感兼证并详治法57.申论黄疸治法58.虚劳温病此忌橘红说69.论鼻渊与脑漏之异同60.胡莱菔能解砒石毒61.少年温病痧疹治验记62.论龙骨之由来及龙骨入药之功效63.论治疗宜重用大黄64.野苋菜根为治霍乱之良药65.山药解66.石膏煅用性同卤水生用直如金丹说(一)67.石膏煅用性同卤水生用直如金丹说(二)68.石膏煅用性同卤水生用直如金丹说(三)69.石膏煅用性同卤水生用直如金丹说(四)70.石膏煅用性同卤水生用直如金丹说(五)71.论石膏不可煅72.论石膏善解疮疡热毒73.石膏论74.石膏论(续)75.石膏煅用即同卤水说76.论鲜茅根生石膏与西药阿斯匹林并用可代羚羊角77.论三七有殊异之功能78.答黄雨岩君问有谓三七是破血之药非止血之药者《衷中参西录》中治吐衄之方多用之究竟其性何如79.鸡内金解80.小茴香辨81.答黄雨岩君问小茴香或云有毒用至三钱以上即足伤人《衷中参西录》温通汤用小茴香至一两岂无妨碍乎82.牛肉反红荆之目睹83.论白虎汤及白虎加人参汤之用法84.历序用小青龙汤治外感痰喘之经过及通变化裁之法85.论李东垣补中益气汤所治之喘证86.治肠结兼呕吐验案87.重用赭石治胃气不降验案88.治吐血单用赭石验案89.一个内伤外感相并成结胸险证90.瘰疬验方(中西各一)91.腹痈治验出疹喘泻治验92.小便秘治验93.怪病奇治(一)94.怪病奇治(二)95.论室女月闭血枯治法96.答人问胞中子宫气海儿枕97.答唐秋成君问白翳治法98.阅刘华封君烂喉痧证治辨异书后99.论痢证治法100.治痢之方101.痢疾治验笔记102.痢疾症治详论(一)103.痢疾症治详论(二)104.治痢最要药(一)105.治痢最要药(二)106.西法治痢之方107.论霍乱之病因及治法108.论治疯犬伤方109.评论猩红热治法110.论鼠疫之原因及治法111.论卫生静坐法112.论医士当兼用静坐之功以悟哲学113.志诚堂医案(一)114.志诚堂医案(二)115.志诚堂医案(三)116.志诚堂医案(四)117.喉症治验其他论文118.敬致医界诸同人书119.答萧介青先生书120.慈溪张生甫先生《医学达变》序121.《金匮广义》序122.周禹锡《伤寒金匮三字经》序123.张山雷先生《中风斠诠》序文124.杨如侯先生《灵素生理新论》序125.黄纂医学要诀四种序126.致周小农君书(一)127.致周小农君书(二)128.致周小农君书(三)129.慈溪医学博士张生甫先生六旬初度130.答徐韵英君疑问四则131.呈请同人书132.复刘希宪君书133.张寿甫先生《医学衷中参西录》第四期药物讲义序134.第一集《三三医书》评135.寄周禹锡君书136.复王肖舫先生书137.致王宇高先生书(一)138.再致王宇高先生书(二)139.答吴玉纯君书140.致俞鉴泉君书(一)141.致俞鉴泉君书(二)142.致俞鉴泉君书(三)143.和胡天宗君五旬自寿原韵144.致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书145.临证随笔录143.复竹祥余君书147.复李祝华君书148.复冉雪峰君问创建医学校规划书149.答医界同人问双修之道
top of page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