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应秋医学全集 全12册 2015高清
《任应秋医学全集》PDF电子书全12册,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年出版。
任应秋(1914-1984)是著名的中医学家和中医教育学家,其学术成就卓越,系中医药学科建设重要的奠基人。任应秋先生论著等身,据不完全统计,一生共著书四十余部,撰写论文及著述五百余篇。任应秋先生的学术研究涉及医史、文献、方药、医古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各家学说等诸多领域,特别是在《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的研究方面,不论是研究方法,还是研究成果,对业界的影响都是历史性的。《任应秋医学全集》收集整理了任应秋先生自1934年至1984年期间的主要论著,包括医学论文、杂文300余篇,著作30余部,全面展示了任应秋先生的学术思想、治学方法及成果。《任应秋医学全集》出版说明:名老中医药专家是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宝贵财富。他们对中医药理论有着深刻的认识,经历了大量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鲜明的学术特点和重要的学术地位充分发挥名老专家的作用,认真总结传承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是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的重要内容任应秋先生生前是北京市医药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巾医药临床和教育工作他知识渊博,勤奋执着,著述宏富,提携后学,以丰富的临床实践和教育作经验、深厚的学术研究成果,为中医药学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行业内外和社会的尊敬。时值任应秋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在同家出版褪金的支持下,编辑出版了《任应秋医学全集》,收集整理了任应秋先生自1934年至1984年期间的主要论著,全面反映了他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涉及医史、文献、方药、医古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各家学说等诸多领域,很有学术价值。相信《任应秋医学全集》的出版,必将为推动中医药继承创新发挥积极作用。任应秋先生是杰出的中医学大家、中医理论家、中医教胄学家。先生学术成就卓越,系中医药学科建设重要的奠基人。领衔基础理论研究,其求真创新之举,悟道导航之功,博极医源,精进沉潜,丰功伟业,实为吾辈学人的楷模先生曾例行每周门诊两次,带领学生教学实习,于临证之际,于性命身心之学,六艺圆融之道,苍生司命之术多所研习,学问互砥砺,疑义相与析,曾有幸得先生教诲、传授与点拨,幵临床思维,徇读经典而获益,对“辨证论治”“天人相应”“形神一体”,渐悟其理,于日后诊疗中践行先生崇尚闰故,致力同学、同医,积学深厚,仁术并重。先生遍览“十三经”注疏,读尽中医名著,通达古今各家之学;先生惟人惟学,刻苦读书,温故知新,成就吾辈作人、治学之典范;先生颇具独立之精祌、肉由之思想内涵,教书育才、营建团队,于传承基础上力创新说先生之伟业必常青于杏林,不竭于橘井,惠泽于医道,虽历久弥新,流芳于千古矣!追忆先生奉调北京任北京中医学院教授辗转约卅载,作为首届毕业生颇多感慨,缅怀往昔,悲情苦涩惋伤之后则催人奋进,十年“文革”间,先生备受折磨,遭受坎坷,令人痛心疾首而先生淡定不惊,继续笔耕著书治学,令吾辈铭刻于胸永志不忘于茫然惆怅之后,焕发涌动出‘股激情,立志毕生忠诚巾医事业以谢恩师!1956年级在读期间,理论学习课时较少,为了学生能增厚医学功底,奠定较为坚实的基本功,于丨962年毕业的学年后,留校补习《内经》课,由先生主讲先生认真敬业备课,其破策问难之论,原文思辨缕析,朗朗振耳发聩之音,彰显效力之功,至今记忆犹新先生倡议:六年制本科毕业,应组织论文答辩,确定分配指导教师,论文以策论文体为主,由指导教师问策命题,先生为首届学生撰写论文做专题报告以启迪后学,届时全年级百余位同学按题目学科乂別,分作四组答辩,效果良好,为培养学生治学写作的能力多有裨益。20世纪80年代初叶,依先生学术造诣与学科建设之奉献,理应出任我院院长,师生亦多有推荐,然终未成。当时七海、成都诸校皆先生一辈执掌,对现实我等多不理解,颇感茫然,学校与卫生部等经十七个月的调研考核,届时由同务院总理赵紫阳任命我任院长。时值丨983年底,于春节期间我拜谒先生,执手促膝相谈,嘱我,以学科建设为主导,深人到学科课题组当中,尊师重教,一定不失学人之本色。先生坦然告我,对“医古文”与“各家学说”设置做些调研之后,可考虑做些改进为好。我牢记先生之教海,感佩先生以拳拳之心甘为人梯之德,为我校建设与发展倾心尽责,惟为道为善是从先生对学生诚心耿直的谆谆教导,显示出学者之美德,令吾辈学人敬仰并受益终生。《任应秋医学全集》即将付梓,相信这部宏伟巨著当自立于国医之林,并辐射发挥重要的国际影响力。先生热爱国学,融通哲学、史学,坚持真理,追访前贤而自创新说;先生罹五十余载的从医历程,勤于著书30余部,撰写论文500余篇;先生学术成就丰厚,为后学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文献资源,堪称中医学术界的一面旗帜,是振兴中医之功臣。《任应秋医学全集》计十二卷,从纵横两个视角系统整理和发掘先生的学术思想、治学方法和学术成果。“纵”以时间顺序为主线,“横”以学术主题为主线。光阴荏苒、时空转换,百年中医经历多少艰难曲折,先生与同辈学者为中医药学争生存而奋斗不息,迫使丨929年“废止中医案"失败后,终得以有复兴之机遇。新中国成立之后,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关怀支持中医事业,曾做过多次重要批示,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设立了中医科研医疗机构,尤其是建立了高等中医教育,北京等四所高校应势诞生。但由于“中焦阻塞",中医中药的发展仍举步维艰,“废医存药”之声不绝于耳,中医“不科学”之风阻碍着中医政策的贯彻执行。中医工作于坎坷磨难进程中,先生出任中华全闽中医学会副会长,亲自主持和创办了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举办了高端围内外学术交流学术会议,团结业内学者,培养新生一代,多次为中医工作、中医教育等政策方针的落实建言献策,针对政策执行不力的诟弊直言批评。总体来看,北中医著名的“五老上书”是具有现实和历史意义的,是有力度、有影响、有独立见解的建议:,当然,因历史的缘由,“五老上书”难免街偏颇之处,起码首届毕业生在诊疗实践中,多数已成为一代明医就是见证。值此,令我们深切感叹先生与前辈学者忠诚巾医事业所亲历的沧桑苦涩。《任应秋医学全集》所载先生之论著,有中医学经典研究、中同医学史研究、中医学文献整理研究、中医各家学说研究、中医临床实践与研究,还苻医论文集等内容,总计700余万言。关于中医基础理论,尤其是《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研究,是十分艰难的事在只能讲“一分为二”容不下“合二而-”,只许讲“唯物史观”不准讲“唯心史观”的环境中,先生率先提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是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出“阴阳五行”作为元素,不是物质实体,而是具有某种性态特征的运动功能。先生总是坚守中医原创思维和本旨来论述阐发巾医学的理论明鉴先生追求真理之学风、文风,镌刻先生求实、无畏之精神,大哉先生,伟哉先生!其实闹学、闰医中蕴涵有唯心主义的内容,对维护人类健康和防治疾病至关重要,应给出一条路让医师与医学生学习体验,并付诸诊疗实践。当今,叙事医学与叙事循证化是推动医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学人读马一浮、熊卡力等新儒学派的著作,乃至读哲学、美学朱光潜、李泽厚的书,溶六艺圆融之学,为悄然兴起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拓宽了时空。冋顾先生往昔对中医理论与仲景学说的研究成果,居功至伟,《任应秋医学全集》目录:卷一《内经》研究黄帝内经讲稿·素问卷二《内经》研究黄帝内经讲稿·灵枢经内经十讲阴阳五行运气学说卷三仲景学说研究伤寒论语译金匮要略语译卷四仲景学说研究伤寒论证治类诠中国医学史研究中国医学史略通俗中国医学史讲话通俗中国医学史话文献校勘医学启源濒湖脉学白话解卷五中医各家学说研究中医各家学说及医案选讲义·宋元明清中医各家学说及医案选·中级讲义中医各家学说讲义卷六中医各家学说研究中医各家学说·中医专业用卷七中医各家学说研究中医各家学说讲稿卷八临床医学著作任氏传染病学·上卷中医各科精华·内科学中医各科精华·内科治疗学中国小儿传染病学卷九临床医学著作病机临证分析经验小方选集任应秋医案实录中医诊断学研究脉学研究十讲中医病理学概论中医舌诊(1960年)中医舌诊(1976年)卷十医论文集医学小议教育学习医学史论卷十一医论文集医理讨论典籍研究医学流派卷十二医论文集方药琐言争鸣碎语证治撷英序言评语诊余诗文
top of page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