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儿科心鉴 全1巨册 2007清晰

儿科心鉴 全1巨册 2007清晰

¥4.00Price

儿科心鉴 全1巨册 2007清晰

Quantity
  • 儿科心鉴 全1巨册 2007清晰

    《儿科心鉴》PDF电子书全1巨册,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出版。

    《儿科心鉴》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通过对中医儿科学术理论和历代儿科名家学术思想与医疗经验,进行系统、全面地挖掘、研究、整理,而且以历史的面貌完整表达出来,以利于继承和发扬,为医疗、教学、科研服务。本书集中医儿科学术之大成,概括古今儿科学术与经验精华,是中医儿科学领域重要的学术专著,可作为高层次特别是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参考用书,对中医院校中医儿科学教师以及中医儿科临床医生均有很好的教学、临床、科研参考使用价值。
    本书内容包括三卷:第一卷,中医儿科学术源流。以中医儿科学学术发展为脉络、以历代中医儿科学领域的史料为基础,系统全面深入反映中医儿科学术理论与临床医疗的演进与发展。这一卷即是中医儿科学学术发展史,内容包括中医儿科学的起源、奠基、形成和发展。第二卷,中医儿科理论学说。全面、系统、完整地阐述支撑中医儿科学术体系的重要理论学说,包括禀赋学说、体质学说、变蒸学说、小儿生长发育与养护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诊法学说、治法学说、惊风学说、疳证学说、温寒流派等,系统地反映中医儿科重要理论学说与寒温流派的源流与学术争鸣。第三卷,中医儿科各家学说与医疗经验。历代儿科名医大家的学术思想与医疗经验是中医儿科学的精华所在,本卷自我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小儿医扁鹊至今共选取28位历代有代表性的儿科名医大家,内容包括:生平、师承传授、主要著作、儿科学术思想、临证经验、方药创见、古今评鉴以及轶闻趣事、年谱等。全面、如实地反映历代儿科名医的历史风貌和影响,能使读者全面领略这些名医大家的学术思想、临证思维和用药经验,突出反映名医名术,为当今医疗、教学、科研服务。

     

     

     

     

     

    《儿科心鉴》出版说明: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融人文、生命、地理、物候、社会等学科于一体。并以生命为载体、疾病为对象,用辨证的、动态的、发展的战略眼光看待疾病,用“人与自然”、“天人合一”、“整体观念”、“三因制宜”的思想治疗疾病。在历史的长河中,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充分地体现了中医药学的科学性、先进性、人文性,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中医药学的优越近年来,中医在临床上治疗休克、昏迷、出血、急性呼吸衰竭、脑血管意外等急症重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对现代医学的所谓某些疑难病症,如非典型性传染性肺炎(SARS)、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重症肌无力、中风后遗症等也独具特色,解决了西医不少棘手的问题。尤其在儿科方面,如对高热惊厥、小儿抽动一秽语综合征、病毒性心肌炎、小儿哮喘、肾炎、肾病等亦頗具优势,受到了世界很多国家的重视。目前中医药学正被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认,并与17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群服用中药治疗疾病。在欧美及东南亚发达国家,已成立了中医药研究机构,有的国家和地区并与国内著名中医药大学联合办学。因此,中医药学不仅是东方文化遗产的瑰宝,也是世界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世界文明进步,正在日益产生积极的影响。西方有些学者预言,21世纪将是生物医学趋向传统医学发展的世纪,对中医中药来说,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机遇。当前,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交往日益频繁,东西方的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和借鉴,中西医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已成为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医中药如何保持和突出其特色和优势,不迷失自我,坚持“中医为本,西为中用,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方向,坚持继承和发扬、挖掘和整理工作,坚持以我为主,自主创新,坚持全力推动中医药现代研究,坚持提高临床疗效,服务于世界人民,这不仅是中医中药应该面对和承担的任务,而且也是国内外广大人民所关注、所需要的至于中医儿科学术研究与名医经验,毫无例外也应进行继承发扬和创新,历代儿科医家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将他们自己对医学的感受和临床经验体会及其创新之处,著述成书,为中医中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中医儿科领域里的一个值得开发研究、整理提高的宝库,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献研究与临床应用价值。本书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会长朱锦善教授主持,有全国10多家中医院校的专家教授和博士等参加,经过3年的研究整理集体完成,全书近180万字,分为儿科学术源流、中医儿科学术理论、中医儿科各家学说与历代儿科名医经验3卷,命名为《儿科心鉴》。本书的编写是建国后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对中医儿科学术理论与历代儿科名医经验的研究整理,是中医儿科学的重要学木专著,也是朱锦善教授等同道历尽辛苦为中医儿科学作出的最大贡献,非常佩服!

    综观全书,虽然由于历史诸多因素,致使唐代以前的中医儿科学专著及相关的宝贵文献资料,大多珠遗沧海,丢失殆尽,殊堪惋惜,将来如能寻得一鳞半爪、吉光片羽,尝鼎一脔汲取精华,用于临床必将大大有益于提高治疗效果。尽管如此,在作者3年的努力下,仍然收集了大量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整理,确已达到既是对中医儿科学学术的继承,又是对中医儿科学学术的发展;既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又是对后人运用的启迪;既是对前代文献的整理,又是对前人文献的提高;既可丰富基础理论,又可指导临床实践;既有历史的意义,又有现实的意义。它是振兴中医药学的重要工作是研究中医药学学术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不可等闲视之。故特为之序。

Copyright © 2019-2020 魅影书斋 PDF电子书下载平台

客服微信:mypdf001  QQ:253995907  邮箱:253995907@qq.com

免责声明:
(1)本站不生产任何资料,不拥有此类资源的版权!
(2)本站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对非法转载,盗版再版等行为的发生不具备充分监控能力.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但若某资影响到您的版权,请版权拥有者出示充分版权证明材料时,本站负有移除该资源的义务!
(3)本站在满足前款条件下采取移除等相应措施后不承担任何相关责任!如果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 我们将尽快处理!

(4)本站服务资源不定时更新,展示极为有限,如果需要更多资源的代找服务,请联系客服!本站暂未提供交易接口,如需更多资源代找及交易服务,请咨询客服!

(5)关于所收取的费用与其对应资源价值不发生任何关系,仅为站点运行消耗及各项服务的综合费用!

(6)本站展示资源及代找资源的内容与本人无关,尤其其中堪舆地理易学中医等相关资源,所有资源内容仅供参考,本站不负有任何责任!

(7)仅供学习和交流优质文化服务,便利大众,以上,请知晓!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