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集校注 全3册/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2011高清
《元稹集校注》PDF 电子书全3册,为《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之一,由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出版。
《元稹集校注(套装全3册)》包含:《元稹集校注(上)》《元稹集校注(中)》《元稹集校注(下)》共三册。主要为对元稹文集的校勘、注释。元稹为中唐著名诗人,常与白居易唱和,并称“元白”。
《元稹集校注》为我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之一。元稹(779-831),唐代著名文学家,字微之,洛阳人,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后裔。元氏早慧,十五岁即明经及第,宪宗元和元年举制科、对策第一,穆宗时曾任宰相数月,后历任同州、越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等职。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称“元白”,《旧唐书》论云:“元和主盟,微之、乐天而已。”其唱和、悼亡之作对后世也有较大影响。元集流传至今,向无完整注本,此次整理以文渊阁四库全书《元氏长庆集》为底本,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力求校勘正确,系年得当,注释简明扼要。元集佚文南宋时已补辑两篇,明马元调刊刻元集时又补遗六卷,今人卞孝萱、冀勤与陈尚君诸先生续有补遗,但仍不完备,且有误补、误拟题目者。今据群书再次补遗,辑为三卷。书末另附《误补作品存目》、《佚诗文存目》和《元稹简谱》,并有编年、笔画两个索引供读者检索。
《元稹集校注》序言:元稹(七七九-八三一)字微之,行九,其袓先爲鲜卑族人,原姓拓跋氏。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漢化政策,遷都洛陽,元氏袓先隨之南遷,定居洛陽,改漢姓元,遂稱洛陽人。但至遲至隋代,元氏已遢居長安。大曆十四年,元稹即出生於長安靖安坊之袓宅中。元稹八歲時,其叔父辭世,父元寬不久也跟着離開人間。本不富裕的元家經濟上更加拮据,以至一度考慮賫掉長安袓宅以解目前生活之困窘。「長安米貴,居大不易」,出於經濟上的考慮,元家西遷鳳翔,「依倚舅族,分張外姻」(《告贈皇考皇妣文》〕。貞元十年,十六歲的元稹以明一一經及第。中唐時期,舉子禮部試及第後,即取得了出身,禮部「以名上於天子而藏之屬之吏部」(韓愈《贈張童子序》,成爲國家的候補官吏,但並不馬上授予寊際官職,而要經過一段不短的守選時間。而如果通過吏部試,則可以馬上獲取實授官職。貞元十九年,元稹在長安中吏部平判科第四等,被授予秘書省校書郎。雖然这只是一個正九品上的小官,但屬於京官,且居職清閑,得到提拔的機會也較多,因此,「爲文士起家之良選」(杜佑《通典》卷一一六《職官典.諸卿中》〉。元和元年,元稹又參加了制舉科考試,爲敕頭,授左拾遗。數月,因上書言事,爲執政所忌,出爲河南縣尉。因母鄭氏之喪,旋解官回長安,丁憂在家。
元和四年一一月,元稹被授予監察御史,次月充劍南東川詳覆使,按任敬仲獄,並彈劾劍南東川節度使嚴礪等「揸没管内將士、官吏、百姓及前資寄住等莊宅奴婢」及「於税外加徵錢、米及草等」。I:、六月,回長安,又彈奏山南西道於兩税外加配草。此舉雖得到百姓好評,但亦使被彈劾者及同類切齒於元稹,於是元稹甫到長安,旋即被排擠出京,分務東臺。在洛陽,元稹仍I如既往處理不法,又觸怒權貴與宦官,次年三月被奪俸徵還,至長安復被貶爲江陵士曹參軍。在江陵期間,元稹曾做短暫的襄陽之行、潭州之行及淅陽之行,並曾隨幕主嚴綬討激州蠻首張伯靖。元和九年十月,嚴綬移節襄陽,兼充申、光、蔡等州招撫使‘兀稹爲從事,司章奏,自江陵來到唐州。次年正月,元稹與劉禹錫、柳宗元等一同被詔回長安。三月,又與劉禹錫、柳宗元等同時被趕出京城,貶爲通州司馬。六月,元稹至通州,九月底「染瘅危重」,不得不赴興元療疾〈通州屬山南西道節度使轄區〕。十I|年秋或冬,元稹自興元返回通州。次年三月或四月,通州刺史卒,元稹權知州務。元和十三年底,白居易自江州司馬遷忠州刺史,元稹亦遷虢州長史。次年春,元白各赴新任,邂逅於峽州之夷陵,相話三宿而别。在虢州未|年,元稹入朝爲膳部員外郎,結束了約十年的貶謫生涯。元和十五年正月,唐憲宗崩,唐穆宗即位,宰相令狐楚爲憲宗山陵使,元稹爲判官。約一一月,元稹遷「祠曹員外試知制誥」《白居易0兀稹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賜紫金魚袋制》1五月,又遷祠部郎中、知制誥,賜緋魚袋。七月,令狐楚出爲宣歙池觀察使。八月,令狐楚再眨衡州刺史‘兀稹草制,揭其前短,「楚深恨之」。此後,元稹常被穆宗召見,密謀國事,同時遭牛黨讒毁,仕宦潛伏危機。長慶元年二月,元稹遷中書舍人、翰林承旨學士,賜紫金魚袋,「一日之中,―一加新命」,倍受穆宗恩寵。三月,元稹與同在翰林之李德裕、李紳劾奏錢徽取士不公,穆宗詔王起、白居易重試,權鬥無藝子弟多黜落,錢徽、李宗閔、楊汝士因此事而被遠貶。四月,元稹爲穆宗起草《戒勵風俗德音》,「制出,朋比之徒,如撻於布,咸睚貲於绅、稹」〔《舊唐書‘錢徽傳》)。十月,裴度弾劾元稹结交宦官擾亂朝政,元稹罷中書舍人、翰林承旨學士,出爲工部侍郎,然穆宗對元稹之私寵不衰。一1年一I月,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崔植罷爲刑部尚書‘兀稹以工部侍郎同平章事。五月,李賞受李逢吉指使,誣告元稹欲遣人刺殺宰相裴度,詔韓皋、鄭覃、李逢吉按驗,無狀,而元稹與于方合謀「反間而出」牛元翼事因之公開。六月,與裴度俱罷相,元稹出爲同州刺史,李逢吉漁人得利,同平章事。元稹在同州刺史任僅一年餘,長慶三年八月,改越州刺史、浙東觀察使。雖官職有所升遷,但距長安更爲遥遠,入朝之希冀更爲砂茫。四年春,穆宗崩,敬宗即位,元稹灰心至甚,作《長慶曆》、《題長慶四年曆日尾》以抒心中之悲慨。大和三年九月,元稹被詔爲尚書左丞,留滯浙東逮七年之久,終於等來了回長安的機會。歲杪‘兀稹至長安,「振舉綱紀,出郎官頗乖公議者七人」《《舊唐書“元稹傳》),他也因此再度被政敵趕出長安。四年正月‘兀稹除户部尚書兼鄂州剌史、御史大夫、武昌軍節度使。次年七月,元稹突然「遇暴疾」而卒,年僅五十三歳。又次年七月,葬於咸陽縣奉賢鄉洪瀆原元氏之袓填。元稹貌美,擅書法,精音樂、舞蹈、酒令,尤長於詩文,有「元才子」之稱。
top of page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