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刘申叔遗书补遗 全2册 广陵书社2008

¥7.00Price
刘申叔遗书补遗 全2册 广陵书社2008
Quantity
  • 刘申叔遗书补遗 全2册 广陵书社2008

    《刘申叔遗书补遗(上下)》收集了《刘申叔遗书》失收的文章,为编者在研究刘师培的过程中发现的佚文,主要包括《国文典问答》,安徽、江苏、江宁乡土历史、地理教科书以及发表在《中国白话报》、《警钟日报》上的文章等等,是研究刘师培的重要资料,对于窥探刘师培思想、学术全貌有重要参考价值。

     

     

    《刘申叔遗书补遗》目录:

    前言
    凡例
    正编
    一八九九年
    和阮文达公秋桑诗并序
    一九0一年
    早期文十一篇:
    大司徒以土会之法辨五地之物生论
    文化、治术之美,唐宋并称,然其国力、民质之强弱程度迥异,厥故安在论
    关中称西北陕区,长江为东南天堑,其地土之肥瘠、形势之险夷,试以历朝陈迹,证之近今大势,博考精求,为政治地理学之一助论
    ……
    一九0二年
    一九0三年
    一九0四年
    一九0五年
    一九0六年
    刘申叔遗书补遗下册

     

    《刘申叔遗书补遗》序言:

    刘师培,字申叔,号左庵,江苏仪征人。1884年6月24日(农历闰五月初二)生于扬州,小字闰郎。曾祖父刘文淇、祖父刘毓崧、伯父刘寿曾三世共疏《春秋左氏传》,并入《清史儒林传》。刘师培幼年由母亲李汝萱授《尔雅》、《说文解字》、《诗经》等,后随从兄刘师苍问学,8岁开始学习《周易》,14岁开始研读《晏子春秋》等子部著作,打下了扎实的国学根柢。18岁参加府试,以“木兰已老吾犹贱,笑指花枝空自疑”警句名噪一时。1902年赴南京参加江南乡试,中第十三名经魁。并游历南京,与缪荃孙等交往。
        刘师培少年时代,中国社会动荡,内忧外患不断。他十分关心时局,写下了《湘汉吟》、《燕》、《宫怨》等诗作。1903年3月,刘师培赴开封参加会试,行前,慨然于“苟安旦夕”、“墨守旧习”的学术风气,撰写《留别扬州人士书》寄给《苏报》,强调建立小学基础,实行欧化主义,革保守之旧习,生兼善之念,鼓励出洋留学,组织师范学会,广募教育经费,兴办新式女学。会试落第后,刘师培往来于南京、扬州,与缪荃孙、杨文会、桂蔚丞、方尔谦、方尔咸等名流交往,并接受王锺麒(郁仁)等进步人士的影响,筹办扬州师范学会、协助扬州乡人出洋留学社,以联合教师,改良教法,鼓励留学;针对清政府《密谕严拿留学生》,发表了《论留学生之非叛逆》,强调“抚我则后,虐我则仇。政府甘为公敌而不辞,于学生何尤?”“中国者,汉族人之中国也!叛汉族之人,即为叛中国之人;保汉族之人,即为存中国之人!”在《黄帝纪年论》中,要求废除帝王纪年,改用黄帝纪年,公开提倡排满反清。秋,与王锺麒同赴上海,结识章太炎、蔡元培、章士钊、林獬、陈去病、汪允宗、林宗素等,改名“光汉”,作《中国民族志》,详细论述汉族扩张、异族入侵和各族融合的历史;编撰《攘书》,强调“夷夏之防”,宣传“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鼓吹民族革命。同时,加入中国教育会、对俄同志会,参与爱国学社工作,与蔡元培等创刊《俄事警闻》,并积极为林獬创办的《中国白话报》撰稿,发表大量的通俗文章,用白话文向普通民众宣传革命理论。写成《驳泰誓答问》、《小学发微》。
       1904年2月,《俄事警闻》改名《警钟日报》,刘师培任编辑主任。2月29日,刘师培致信湖北巡抚、署湖广总督端方,劝其“举两湖之疆,归顺汉族”,并参与对俄同志会改组为争存会的工作。5月,刘师培因“苏报案”回扬州暂避,后赴南京等地;次月与何班结婚,不久夫妇同赴上海,何班改名何震,入爱国女校,接受革命思想,成为当时著名的革命夫妻。7月,所著《中国民约精义》出版,该书“举吾国前哲所言,凡有与西儒民约之旨相合者,悉加采录,而每条之后,悉加后案,以与《民约论》相印证。”使“改革政治之阻力,亦无从而生”。11月,光复会在上海成立,刘师培由蔡元培介绍入会。此时,广西总督王之春来沪联俄,刘师培与万福华等策划暗杀王之春,行动失败后,万福华等被捕。刘师培与林獬四处筹资,延聘律师为万福华辩护,最终万福华被判监禁十年。
        1905年初,刘师培与邓实、黄节等在上海发起成立国学保存会,发刊《国粹学报》,“以发明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增强民族自信心。3月25日,清政府查封《警钟日报》,并通缉刘师培等报社人员。刘师培化名金少甫,逃往浙江嘉兴,协助敖嘉熊处理光复会温台处会馆事宜,同时从事中国学术史研究,发表《古学起源论》、《古政原始论》、《群经大义相通论》、《两汉学术发微》、《汉宋学术异同论》、《理学字义通释》、《文说》等,综合运用西方社会学理论和扬州学派的传统治学方法,研究中国经学、诸子学、文学等学术思想的起源、继承和发展关系。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刘师培以光复会会员身份加入上海分会。同时,刘师培先后编写了《经学教科书》、《中国历史教科书》、《中国地理教科书》、《中国文学教科书》、《伦理学教科书》等,以近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为基础,按照种族革命的需要,以进化论的观点对历史文献进行全面的审视,得出了许多新的结论。特别是《中国历史教科书》,突破了传统的纪传体方式,采用专题史的形式,突出了对古代社会生活的阐述,表现出新史学的生气和活力。
        1906年春,刘师培由嘉兴赴上海,结识柳亚子等,旋回扬州,应陈独秀之约,偕母亲李汝萱、妻何震同赴安徽芜湖,任皖江中学、安徽公学、赭山学堂等校教师,与柏文蔚、陶成章、张通典、谢无量等同事,参与岳王会、暗杀团活动,并邀请苏曼殊、敖嘉熊、徐慕达等革命志士来芜湖,以教师身份作掩护,继续宣传革命。秋,刘师培肺病发作,11月初,由芜湖经南京赴上海治病,并捐书660册,与邓实、黄节等发起国学保存会藏书楼,向国学保存会会员及社会人士开放。由于刘师培在学校公开宣传反满革命,引起清吏关注,刘师培由上海返还芜湖后,托胡渭清将一百名新近吸收的同盟会会员名册送往上海交蔡元培,举家迁回扬州。不久,与何震再赴上海,筹建国粹学堂,未果。这期间,刘师培还发起编辑乡土教科书,并抱病编成了《江苏乡土历史教科书》、《江苏乡土地理教科书》、《安徽乡土历史教科书》、《安徽乡土地理教科书》等,激发爱乡爱国、保族保种的热情。同期完成的还有陈庆林、黄节等编写的湖北、直隶、江西、广东等省乡土历史教材。
        应章太炎的邀请,1907年2月13日刘师培夫妇与汪公权、苏曼殊同赴日本,参与《民报》编撰工作,并结识孙中山、胡汉民、宋教仁、黄侃、钱玄同等东京革命党人和宫崎滔天、幸德秋水、和田三郎、北辉次郎等日本志士,与章太炎等发起成立亚洲和亲会,“宗旨在反对帝国主义,期使亚洲已失主权之民族,各得独立。”以“韦裔”、“豕韦之裔”的笔名参与革命宣传,发表了《普告汉人》,强调排满不是革命的目的,“今日之讨满,乃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并行者也。”在《辨满人非中国之臣民》中,详细考证了满人历史沿革,驳斥《新民丛报》关于明朝亡于清,“其国虽亡而不曰亡”的论调,结束了《民报》与《新民丛报》的大论战,当时有“二叔”(章太炎字枚叔,刘师培字申叔)的说法。这时,章太炎与孙中山等因日商赠款问题发生矛盾,掀起“倒孙”风潮。刘师培介绍北辉一郎、和田三郎入同盟会,并提议改组同盟会本部,由于刘揆一的反对而中止,同盟会内部矛盾加剧并公开化,刘师培、章太炎等在思想上产生了动摇。
        刘师培夫妇到东京后,很快看清了资本主义发展中民众生存危机的严峻现实,对民族主义革命产生了怀疑,开始接受当时盛行于日本的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1907年6月,何震与陆恢权、徐亚尊、周怒涛等发起成立女子复权会,出版机关刊物《天义报》,“以破坏固有之社会,实行人类之平等为宗旨,于提倡女界革命外,兼提倡种族、政治、经济诸革命。”刘师培与张继、汪公权等创办了社会主义讲习会(后更名“齐民社”),先后举办15次集会,与幸德秋水、堺利彦、北辉次郎、和田三郎等日本无政府主义者互通声气。刘师培在《民报》发表《悲佃篇》,主张“尽破贵贱之级,没豪富之田,以土地为国民所共有”。在《天义报》上,提倡“人类均力说”,“扫荡权力,不设政府,以田为公共之物,以资本为社会公产,使人人作工,人人劳动”,认为无政府主义的平等观是真正的平等观,“仅言无政府,则种族革命该于其中;仅言种族革命,决不足以该革命之全。”无政府主义革命优于种族革命;他把中国古代的老庄思想、大同理想与西方无政府主义思想相联系,认为中国人民具有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传统,中国政府的统治形同虚设,“故世界无政府,以中国为最易,亦当以中国为最先。”立宪派提出的“新政”,“虽名曰图强,实则利于上而不利于下。若今日中国之新政,则尤为病民之根。”

Copyright © 2019-2020 魅影书斋 PDF电子书下载平台

客服微信:mypdf001  QQ:253995907  邮箱:253995907@qq.com

免责声明:
(1)本站不生产任何资料,不拥有此类资源的版权!
(2)本站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对非法转载,盗版再版等行为的发生不具备充分监控能力.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但若某资影响到您的版权,请版权拥有者出示充分版权证明材料时,本站负有移除该资源的义务!
(3)本站在满足前款条件下采取移除等相应措施后不承担任何相关责任!如果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 我们将尽快处理!

(4)本站服务资源不定时更新,展示极为有限,如果需要更多资源的代找服务,请联系客服!本站暂未提供交易接口,如需更多资源代找及交易服务,请咨询客服!

(5)关于所收取的费用与其对应资源价值不发生任何关系,仅为站点运行消耗及各项服务的综合费用!

(6)本站展示资源及代找资源的内容与本人无关,尤其其中堪舆地理易学中医等相关资源,所有资源内容仅供参考,本站不负有任何责任!

(7)仅供学习和交流优质文化服务,便利大众,以上,请知晓!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