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珍藏甲骨文字 全2册 2008清晰
《北京大学珍藏甲骨文字》PDF电子书全2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出版。
《北京大学珍藏甲骨文字(套装上下册)》是继《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之后,将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所珍藏的约3000片商代甲骨文字按照原骨照相、拓本、摹本三位一体的形式著录传世甲骨的再实践,且以原位释文与摹本相呼应,为更全面、更准确地核验、利用甲骨材料提供了方便。《北京大学珍藏甲骨文字》书目:北京大学珍藏甲骨文字 上 甲骨影本及拓本图版北京大学珍藏甲骨文字 下 甲骨摹本及释文图版《北京大学珍藏甲骨文字》目录:上册序一序二前言编辑凡例甲骨复印件及拓本图版一、农事二、田猎三、祭祀四、战争五、巡狩六、刑狱七、微调 贡纳八、王事九、天象 气象十、干支 历数十一、卜法十二、其它遗失甲骨拓本图版伪刻甲骨拓本图版下册甲骨摹本及释文图版一、农事二、田猎三、祭祀四、战争五、巡狩六、刑狱七、征调 贡纳八、王事九、天象 气象十、干支 历数十一、卜法十二、其它北京大学所藏甲骨文字著录重见表后记《北京大学珍藏甲骨文字》前言: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藏商代甲骨文字,是原国立北京大学研究所与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旧藏。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时两校合并,所藏甲骨连同其它文物归于一处,由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教研室负责管理,以供教学参考与科学研究。两校甲骨的来源与收藏情况,本书《前言》已作详细说明,兹不赘述。我想补充的是,195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教研室接管这批文物之后,分别建立了考古陈列室与文物仓库,由原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资深资料员容媛女士具体负责。文物仓库条件极差,所藏甲骨由于来源不同,装置各异,有的以专制的木匣放存,有的则仅用红践绷扎在草纸板上叠压在破旧的木箱内,保存条件十分恶劣。当时,阎文儒教授兼任考古资料室主任,对这批甲骨的保存状况甚感忧虑,曾找我商量,拟将所藏甲骨进行彻底清理、核实、拓墨,并统一制匣,以妥为存放。我表示愿意协助工作。大约从1963年开始筹备,申请经费、寻觅拓纸(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提供)、雇用拓工、制作箱匣,以至逐片施拓后甲骨编号装匣,拓片装帧编目,到1966年初整理工作纔告结束。中间因下乡搞“凹清”停顿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因我下乡未归,全部工作都是由阎文儒先生一人主持并亲自参与完成的。阎文儒先生是研究佛教石窟的知名学者,本与商代甲骨毫无关系,当时他已年过花甲,肯于花费大量时间,独自完成这批甲骨的整理工作,完全出于对国家文物的爱护与责任心。整理甲骨的工作刚刚结束,灭绝人性的所谓“文化革命”开始了,阎先生受到残酷的折磨和非人的待遇。今天看到当年阎先生亲笔写下的《甲骨目录》和保存完好的69匣甲骨,使我忆起花甲老人独自在阴暗的文物仓库躬身整理甲骨的情景。见物思人,泪脚如麻,悲痛之情难以释怀。李锺淑女士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葛英会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她撰写的毕业论文《北京大学所藏甲骨文字的整理与研究》,就是对这批资料所作的辨伪、缀合、分类、分期、摹写、释文等综合性研究,论文内容写得很出色,得到答辩委员会诸评委的称赞和好评。即将出版的《北京大学珍藏甲骨文字》,是李锺淑博士在葛英会教授指导下,根据她在论文中的创意编着而成的。如实讲,这部著作应该是他们师生联于创作的成果。该书既收取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又在著录体例与分类方法上锐意创新。我由衷地祝贺《北京大学珍藏甲骨文字》一书的出版。在考古研究中,分析、归纳各类型出土文物的演变与阶段性特征作为分期、断代的依据,是考古类型学的基本手段。《北京大学珍藏甲骨文字》尝试借用这种方法,在甲骨刻辞内容分类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别甲骨的钻凿形态以及刻辞所含贞人集团、先祖称谓、人物、方国以至字形、书体等,逐项作横向比较,统一纳入先分类后分期的框架之中,力图使甲骨刻辞成为分类清晰又时序分明的史料体系,与以往甲骨著录先分期后分类的作法相比,显得更加合理。如果说该书还有不足,那就是同其它甲骨著作存有相似的问题,即对个别字的释文遗需作进一步斟酌和切磋,但不影响该书应有的价值。
top of page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