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南京图书馆藏朱希祖文稿 全7册 2010 高清

¥15.00Price
南京图书馆藏朱希祖文稿 全7册 2010 高清
Quantity
  • 南京图书馆藏朱希祖文稿 全7册 2010 高清

    《南京图书馆藏朱希祖文稿》出版前言:

    朱希袓(一八七九--一九四四),字逷先,一作逖先,浙江海鹽人。一九〇六年官費留學日本早稻田大
    學,在日本期間曾受業於章太炎門下。一九〇九年歸國,任嘉興浙江第一一中學教員。辛亥後被推舉爲海鹽縣知事,不久辭職,就任浙江省教育廳事。一九一三年作爲浙省代表北上出席國語讀音統一會,同年春應北京大學聘,爲預科國文教授,後又兼清史館編修,因不滿時任清史館館長趙爾巽贊成袁世凱恢復帝制而辭職。後任北京大學文學系主任,一九一九年史學系成立,先生改任史學系主任,於新史學開創之功甚鉅。一九一六年因張作霖入關改组北大,乃改就清華大學教授,直至一九I一八年國民政府统一北方,仍回北大任史學系主任,一九三11年改任廣州中山大學文史研究所主任,一九三四年應中央大學聘,任史學系主任,又兼任古物保管委員會委員,嗣後於一九三五、一九三六、一九三九、一九四〇年任高等考試典試委員,主持歷史試題。抗戰中,中央大學西遷,先生隨校至重慶。

    一九四〇年任國史館籌備委員會總幹事,又兼國民政府考試院考選委員。至一九四四年七月病重去世。
    朱希袓先生畢生致力於史學研究,爲民國時期著名的南明史專家,也是這時期重要的藏書家,晚年尤
    注意南明史料的搜集整理與考訂,著述宏富,而逢國家多難、學者流離之際,諸多著作未及在生前刊出。

     

    先生手稿今分藏於國家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及朱氐後人家中。此次南京圖書館將本館所藏朱希祖先生的
    文稿掃描影印出版,原稿有五十一册之多,内容涉及多個方面。原書間有夾附葉,因與正文有關聯,亦一並掃描收入,是以偶有重出,皆爲保存原貌計。先生手稿和抄稿亦未作區分。據朱氐後人辨識,抄稿的筆迹除了來自先生長子朱锲的部分以外,還有的是先生長女朱谈的筆迹,後者研習史學,畢業於北京大學國學門研究所,驗之我館藏朱谈手稿《輯〈集賢注記〉》,確然。諸册大致按時間先後序次,未將各篇目重新分類。第I部分:原分作十五册,封面皆有置札時間,爲民國十一年至民國一一十四年間斷續所記,考之先生任職經歷和已發表的著作之時次,可知先生在那一時段治學用力之處。第一一部分:原分爲十六册,包括《〈周秦名字解詁故〉陳嬗、錢馥注》、《梁事雜記》、《蕭梁雜記》、《宋史筆記》(原題〉、《明代史札》(原題〗、《南明雜記備忘》、《隨筆》、《整理明清檔案筆記》、《南明人事迹考》、《購古錢記》、《集緯書古代神話史料》、《臺灣鄭氏軍政考》、《明清史料雜鈔》、《清代文字獄史料彙编》、《南明人碑傳集錄》、《餘杭章先生行狀》等。第三部分:原有两册,包括《文學雜記》、《〈詩品〉校》。第四部分:原有六種七册,包括《海鹽尚胥里派朱氏本宗錄》、《海鹽著述人姓氏目錄》、《海鹽藝文志儲材篇》、《胥溪朱氏文會堂文鈔目錄》、《海鹽雜錄》、《喙嗚文集摘鈔》。第五部分:原有五册,包括《雜記》(原題〕、《目錄學雜記》、《南明人詩文集目錄》、《海鹽朱氏地方志目錄》、《中興館閣書目續目輯釋》、輯劉敞《先秦古器圖》。第六部分:《先君文存》六册,爲朱锲先生整理裝訂而成,其中文稿的抄寫則多爲朱谈所任。由於原稿篇目或無標題,故目錄所用的小標題中有一些爲编者擬題,有不够精準之處,尚祈方家指正。

    一〇〇九年是朱希袓先生誕辰一百三十週年,當年先生在重慶去世,即借兩浮支路中央圖書館場地舉
    行公祭。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中後期,南京圖書館(由前中央圖書館與國學圖書館合併而成〉獲得了先生的藏書和部分手稿。此次影印出版的内容即從中编選,一切謹依原貌,讀者也許可以從中窺見大師的
    治學方法和途徑,可以瞭解先生的交遊和蔵書活動,可以看出先生對於國家和民族命運的關懷本書所提供的史料不僅對於先生及其治學研究有所取資,而且對那個時代學者的風貌亦可提供直接的觀照。在本書的整理過程之中,得到了朱氏後人元曙先生的諸多幫助,鳳凰出版社的編輯樊昕同志也爲此書的出版付出很多勞動,在此謹致以衷心的感謝。


    《南京图书馆藏朱希祖文稿》 第一册
    隨筆民國十一年置^
    消夏日記民國十二年置
    消夏日記民國十三年置
    隨筆民國十四年置^
    雜記民國十八年置^
    中國近世史札記^
    雜記民國十七年置^

    《南京图书馆藏朱希祖文稿》 第二册
    逷先筆記民國十九年置
    雜記民國十九年置^
    雜記民國二十年置^
    雜記民國二十一年置
    雜記民國二十一年置
    雜記民國二十一年置
    雜記民國二十二年置

    《南京图书馆藏朱希祖文稿》 第三册
    《周秦名字解詁故》陳嬗、錢馥注
    梁事雜記^
    蕭梁雜記^
    雜記^
    雜記^
    南明雜記備忘^
    讓^
    整理明清槽案筆記^
    南明人事蹟考^
    購古錢記附古錢筆記^

    《南京图书馆藏朱希祖文稿》 第四册
    集緯書古代神話史料^
    臺灣鄭氏軍政考^
    明清史料雜鈔^
    清代文字獄史料彙編^
    南明人碑傳集錄^

    《南京图书馆藏朱希祖文稿》 第五册
    文學雜記^
    《詩品》校^
    海鹽尚胥里派朱氏本宗錄^
    海鹽著述人姓氐目錄附海馥詩鈔略例
    海鹽藝文志儲材篇^
    胥溪朱氏文會堂文鈔目錄^
    海鹽雜錄^
    《喙鳴文集》摘鈔^
    雜記^

    《南京图书馆藏朱希祖文稿》 第六册
    目錄學雜記^
    南明人詩文集目錄^
    海鹽朱氐地方志目錄^
    中興館閣書目續目輯釋^
    輯劉敞《先秦占器圖》^

    《南京图书馆藏朱希祖文稿》 第七册

    先君文存〈一〉
    先君文存(二)
    先君文存(三)
    先君文存(四)
    先君文存(五)
    先君文存(六)


    关于:朱希祖与章太炎

    1908年,在日本东京章太炎寓所听其讲课的最初8位弟子中,要数朱希祖(1879-1944年)的年龄最长。如果他们是同时入师门,按照惯例则应算朱希祖为大弟子。朱希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史学家、藏书家。朱希祖治学广泛,精于史学,旁及目录、版本、校雠、考古诸学。于方志学亦研究颇深,在中山大学时开设“方志学”课,并任广东通志馆纂修,其代表作为《中国史学通论》。

    一、名师高徒——朱希祖拜章太炎为师及其师生情谊

    朱希祖,浙江海盐木桥(今富亭乡)人,字逖先。朱希祖出身名门(浙西望族),清道光状元朱昌颐族孙,家有藏书万余卷,他自幼天资聪慧,勤奋好学,17岁中秀才。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官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攻史学专业。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在东京拜章太炎为师,主要学习《说文解字》。
    朱希祖曾说:“余对先师,终有知己之感也。”当年,朱希祖住在东京牛区鹤卷町早稻田大学清国留学生宿舍,与章太炎的寓所牛区二丁目八番地《民报》社相距不远。章太炎的寓所是一套典型的日式居所,课听弟子进门脱鞋,盘腿而坐,与当年孔夫子及弟子盘腿席地而坐的授徒情形相仿;听讲也不仅仅限在章太炎居所,他在1908年的日记中,记录了听讲情况之大概:
    三月二十二日下午,偕屈君至清风亭聆宫崎明藏讲社会主义及无政府主义派别;刘申叔讲法律出于宗教说;太炎讲人之根性恶,以其具好胜心,二物不能同在一处,即排斥性也,而断定愈文明人之愈恶,愈野愈蛮其恶愈减。
    四月四日下午,至清风亭请章先生讲《段注说文》。先讲六书音韵表,为立古合音之旁转、对转、双声诸例。夜阅六书音韵表,仿章先生例,立古音二十二部表目录。
    四月八日天雨。上午阅《说文序》段注。下午,至帝国教育会聆章先生讲《说文序》。先生之讲转注、假借与许稍异,因举例数条。灯下,阅章先生所著《论语言文字学》一篇。
    四月十五日下午至大成中学校,聆讲《说文》自“木”部至“象”部之部首。灯下重阅所受之部首讲义。
    四月十八日下午至大成中学校聆讲《说文》部首完。讲至“王”部。

    这年,从4月初至7月上旬,在大成中学章太炎分20多次,分部讲解《说文》,同时也在寓所为朱希祖等8人讲课。7月11日,朱希祖至章太炎处听讲音韵之学,同学者7人,先讲三十六字母及二十二部古音大略。在14日、17日、22日朱希祖的日记中,都有在章太炎寓所听讲的记载。朱希祖是听课时“笔记最勤”的弟子。据其日记,本年章太炎所讲还有《庄子》、《楚辞》、《广雅疏证》等,其中讲《庄子》次数最多。这种讲课一直持续到1909年春夏弟子们陆续回国止。这两年之间,师生之间留下的不仅仅是学问,还有跟随他们终身的情谊。章太炎一生讲学不辍,但在章太炎的眼中,东京讲学似乎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巅峰。
    1911年,朱希祖集资刻印章太炎的《小学答问》,弟子鲁迅出资15元。1912年,朱希祖又刻印章太炎《文始》一书,分赠同门学友。
    关于刻印《文始》,章太炎于1912年5月25日致信朱希祖曰:
    《文始》旧稿尚在杭州,一时既未能印行,今以五十元付逖先,求善书者移录两份。为他日印行计,原稿仍觅妥人送来可也。
    6月25日,又致信朱希祖曰:
    《文始》如可移写,刻木上石皆宜。作篆龚父最佳,然闻其迁沪已久,未知曾归杭否。
    1913年初,朱希祖、胡仰曾等7名章门弟子有幸奉派出席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读音统一会”,当时代表们先审定了6500余字的国音,但随后在标音方式的讨论上却分成偏旁派、符号派和罗马字母派,各衷一是,难以定夺。朱希祖另起草《读音统一会提案》,在马幼渔、周树人、许寿裳、钱稻孙、陈睿等参会章门弟子共同具名下,经大会多次辨难,最终获多数与会代表的赞成通过。该方案从章太炎由古文籀篆迳省之形所创制的36个纽文(声母)、22个韵文(韵母)中选出39个,作为标音符号。章太炎知晓该方案通过后,致信朱希祖:
    闻以读音统一会事入京,果为吾道张目,不胜欣跃,彼主张拉丁字母者无论矣。主北音者乃以南音雀舌为诮,然试问《广韵》非北人所作乎?何以入声浊音宛然俱在?此可以阒其口矣。今时欲复广韵正音固非容易,就各省语中取其多数相合者以为典型,则武昌其首矣。
    朱希祖于1913年4月进北京大学为教授,其后,章门弟子陆续进入北大。其时,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遭到全国的强烈反对。二次革命失败后,1913年8月章太炎冒险入京,准备领导共和党进行议会性质的斗争,但入京后即被袁世凯软禁。章太炎被软禁后,朱希祖常陪侍左右。章太炎绝食时,呼朱希祖至榻前曰:“余为国绝粒,虽以身殉,亦无遗憾。余没后,经史小学,传者有人,光昌之期,庶几可待;文章各有造诣,无待传薪,惟示之格律,免入歧途可矣。惟诸子哲理,恐将成广陵散矣。”
    解除监禁之后,朱希祖常到章太炎寓所,据戴海斌《袁世凯软禁章太炎事迹考》说,朱希祖一周探望即多达数次,有时一天上、下午均来探视。
    1935年9月16日,设在苏州锦帆路的“章氏国学讲习会”正式开讲,朱希祖为发起人之一,其时,朱希祖正任南京中央大学历史系主任。从1936年2月起,朱希祖每月往讲一次。他还担任了《制言》特约撰稿人。
    章太炎于1936年6月14日病逝。朱希祖在这年的2月至6月,共赴苏州国学讲习会讲学5次,每次均住在章太炎寓所,直至抗日战争开始。从6月到12月这半年间,朱希祖一直沉浸在对章太炎的追念之中,曰:
    余杭章先生,以文章历史,为国性所托,自亡命日本时,已陶铸弟子。民国既建,各大学国文历史教授,大都为章门弟子,迄今不下七八传,而亦弥布全域,大学中学,靡不有其踪迹。至今苏州国学讲习会尚维持不坠,以为先生最终事业,将来效果,必甚弘大。
    上述可见,章太炎与朱希祖师生情义甚笃。
    二、渊衷硕学——朱希祖的学术研究与讲学之路
    章太炎对弟子朱希祖的评价是:“逖先博览,能知条理。”章太炎此话看似轻描淡写,却是许多学者奋斗一辈子也得不到的荣誉。朱希祖作为一个大学者,曾作诗自嘲:“不与人物接,不与山海游。终生伏几案,天地一书囚。”
    1909年,朱希祖从日本学成回国,担任嘉兴第二中学教员,并宣扬革命学说。辛亥革命时,他被推为海盐县知事。1913年1月,教育部在北京召集国语读音统一会,朱希祖奉派出席。朱希祖等6名章门弟子具名的新方案,获多数代表赞成通过。朱希祖之名亦随此震动京师,国立北京大学马上聘为预科教员,并兼清史馆编纂。后因清史馆总纂赵尔巽赞成袁世凯帝制,背叛民国,朱希祖遂愤而辞职。1918年,朱希祖任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及史学系主任,讲授中国史学概要、断代史及文学史。这个系主任很不一般,因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历史系的系主任。朱希祖还发起成立了中国史学会,可谓现代史学的开创人。1919年,朱希祖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倡白话文学,常为《新青年》和《晨报》副刊撰稿,鼓吹民主与科学等革命思潮。他以为历史学是一种社会科学,必须用科学方法从事研究。研究历史必先通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科学。考证史事须以原始史料与实物为依据,决不可轻信坊间辗转复制的次等材料。他主持北大史学系时,把课程分为六系:史学的基本科学;史学的辅助科学;史学史及史学原理等;中外通史及断代史;专门史;第一、第二外国语。这种制度施行后,国内公私大学历史系,一致采用。从此以后,中国史学乃得跻于科学之林,而史学名家培养渐多。
    1922年5月,朱希祖主持明清档案整理会,开设陈列室,供学者研究。他指导北大史学系同学整理,办法是分为三步:首就档案的形式分类,区分年代;次则编号摘由;再次者则研究、考证,并分类统计。以整理就绪者,送入陈列室,供人参观,并在《北大日刊》公布其事由。他编有《内阁档案各衙门交收天启崇祯事迹清单》。朱希祖整理档案的办法为后来文献馆整理内阁大库、军机处、内务府、清史馆及刑部等档案所采用。1926年,朱希祖应聘为国立清华大学及北京私立辅仁大学教授。1928年,他仍回北大为史学系主任,兼清华大学等校教授,并于是年秋发起中国史学会于北平。1930年改就中央研究院研究员。次年,日本军队发动沈阳事变,东北沦陷,朱希祖深痛国难严重,重新研究南明史乘,以发扬民族精神。1932年,国立中山大学校长邹鲁电聘朱希祖为文史研究所主任。1934年春应聘为中央大学历史系主任,兼古物委员会委员。讲学之余,赴南京郊外作古迹调查,写出《六朝陵墓调查报告》等专著。
    1937年,全国抗战开始,南京中央大学奉命西迁。是年11月,朱希祖随校到重庆。为教育部拟颁布大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朱希祖以为历史学系课程,当以学习理论为主;就学理言,则目的有二:一为发现历史真相,除普通史和社会、政治、经济为必修课外,须以考古、地史、人类、人种、言语等学为必修课,而以各种国别史为选修课,更辅以社会史、经济史、专门史等科目;二为发现历史真理。除普通史如社会史、经济史、哲学史、美术史、宗教史等为选修课外,还要以人文地理学、人类学等辅之。

Copyright © 2019-2020 魅影书斋 PDF电子书下载平台

客服微信:mypdf001  QQ:253995907  邮箱:253995907@qq.com

免责声明:
(1)本站不生产任何资料,不拥有此类资源的版权!
(2)本站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对非法转载,盗版再版等行为的发生不具备充分监控能力.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但若某资影响到您的版权,请版权拥有者出示充分版权证明材料时,本站负有移除该资源的义务!
(3)本站在满足前款条件下采取移除等相应措施后不承担任何相关责任!如果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 我们将尽快处理!

(4)本站服务资源不定时更新,展示极为有限,如果需要更多资源的代找服务,请联系客服!本站暂未提供交易接口,如需更多资源代找及交易服务,请咨询客服!

(5)关于所收取的费用与其对应资源价值不发生任何关系,仅为站点运行消耗及各项服务的综合费用!

(6)本站展示资源及代找资源的内容与本人无关,尤其其中堪舆地理易学中医等相关资源,所有资源内容仅供参考,本站不负有任何责任!

(7)仅供学习和交流优质文化服务,便利大众,以上,请知晓!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