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历代赋汇 全12册 2000

¥16.00Price
历代赋汇 全12册 2000
Quantity
  • 历代赋汇 全12册 2000

    《历代赋汇》共12册,由北京图书出版社1999年根据清康熙45年刻本影印出版。

    《历代赋汇》为清代陈元龙奉敕编纂,是迄今为止辑录先秦至明代赋作最为完备的赋体作品总集。陈元龙为清康熙时进士,授编修,后授文渊阁大学士,为饱学之士。他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广搜博采,分类编排,于康熙四十五年编成本书,总计一八四卷。以当今的学术眼光看,陈元龙所编的《历代赋汇》,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陈元龙(1652~1736)字广陵,号乾斋,浙江海宁人,清朝大臣康熙二十四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直南书房。累迁侍读学士。四十二年,再迁詹事。五十年,迁吏部侍郎。授广西巡抚。五十七年,擢工部尚书。六十年,调礼部。世宗即位,命守护景陵。七年,与左都御史尹泰同授额外大学士,寻授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十一年,以老乞休,加太子太傅致仕。乾隆元年卒,赐祭葬,谥文简。

     

    《历代赋汇》出版说明:

    賦,作爲一種文體的名稱,可追溯到戰國時代荀子的《賦篇》。從源頭上説,賦是由先秦時代《詩經》、《楚辭》的表現手法和縱横家的言辭藝術綜合衍化而成的。
    《文心雕龍,詮賦》將賦的特點概括爲「鋪采(鋪陳文采)摘文(羅列詞藻,體物〔描摹亊物)寫志」。即是用藻麗的詞句鋪叙事物,抒寫情志。賦從它形成之日起,兩千年間歷經流變。漢賦氣勢奔放,恢宏盛大;六朝時的俳賦對偶精工,用典繁巧,聲律諧美,氣勢跌宕起伏;唐代興起的律賦對仗工整,音節諧暢;宋賦的主體I文賦則如行雲流水,舒展自由。盡管受其自身體制的制約,賦體文學發展到元明清時代漸趨式微,最終被詞曲和小説戲劇等通俗文體所取代,但賦體文學在我國文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畢竟曾有過輝煌燦爛的I頁,留下了許多千古名篇,作爲我國優秀歷史文化遺産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些賦作啓迪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學士的才思,對後世的文學創作産生過深遠影響。其中不少膾炙人口的名篇名句至今仍在人們的語言文字中閃耀着光彩。

    《历代赋汇》即是我國第一部亦是最好的|部搜集歷代賦體文學作品最完備的總集。由淸康熙時陳元龍等奉敕編輯。陳元龍,字廣陵,號乾齋。浙江海寧人,生於清順治九年,卒於乾隆元年。康熙二十四年進士,授編修,累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卒謚文簡。工詩,有《愛日堂詩》一一十七卷,又輯有類書《格致鏡原》,并傅於世。《歷代賦彙》以前人成果爲基礎,通過廣搜博采,編爲目録四卷;正集|百四十卷,收録叙事記物之作,内容廣博,分三十類,計3一34篇;外集一一十卷,彙集抒情言志之賦,分八類,計424篇;殘文逸句一一卷,計一77篇;又書成之後,補遺十一卷,計370篇,并附逸句50篇。全書共收入先秦至明代各類作3928篇,殘文逸句227篇,總計455篇(比四庫全軎總目》的統計數多出一54篇0兩千年間叙事體物行情言志之名賦基本囊括於内。所憾因編輯年代的限制,清代作品未録,部分作品未考出作者姓名。遼寧人民出版社《歷代賦辭典》載據説秀水莊仲方編有《賦彙續補》,未刊。」特轉録於此,留待日後有志者鈎沉索隠,拾遺補缺。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今據陝西省圖書館藏清康熙四十五年所刻《歷代賦彙》影印出版,并重新編制了目録索引,檢索十分便捷。我們特將這套集收藏、鑒賞、研究、查詢諸功用於一身的新版《歷代賦彙》奉獻給廣大謓者。
    需要特别説明的是,我們在重新編制目録索引時,發現原書的目録及正文前著録的著者姓名、時代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個别地方著録不|致。同一著者,兩種著録法,如(楚)荀况、(周)荀卿;(梁)蕭統、(梁〕昭明太子。稱謂也有不一致之處,有的著者用尊稱,有的則未用,如(宋)朱子、(楚〕荀况。一一、個别著者的朝代、國别有誤或不明確,如(周)宋玉、(楚〉荀况;再如(周)庾信,應爲〈北周);(宋)鲍照,應爲(南朝‘宋(齊)謝跳,應爲(南朝.齊)等。三、個别著者姓名及賦名用字有誤。如(南朝丨宋)鮑照,著爲鲍昭;(宋)周敦頤,著爲周惇頤等等。爲使新編目録、索引與原書保持一致,我們在編制目録索引的過程中,對上述問題|仍舊制,未作任何改動。特此説明,請讀者明鑒。

    清代较大规模地辑录整理赋体文献的工作有两次:一是康熙年间翰林院侍读学士陈元龙奉敕编纂的大型赋集《历代赋汇》184卷,分类辑录编排先秦至明代以赋名篇的作品(包括部分残篇、逸句)近四千篇;二是光绪前期鸿宝斋主人编辑的《赋海大观》32卷,辑录先秦至清代赋一万余篇。

     

    江苏古籍出版社曾出版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的《历代赋汇》、《敦煌赋汇》、《辞赋大辞典》等书,又于2004年推出《历代赋汇》新整理本。《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所称颂的“正变兼陈,洪纤毕具,信为赋家之大观”的《历代赋汇》,为清代陈元龙奉敕编纂,是迄今为止辑录先秦至明代赋作最为完备的赋体作品总集。陈元龙为清康熙时进士,授编修,后授文渊阁大学士,为饱学之士。他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广搜博采,分类编排,于康熙四十五年编成本书,总计184卷。全书正集140卷,收叙事体物之作,计3042篇,分为天象、岁时、地理、都邑、治道、典礼、祯祥、临幸、搜狩、文学、武功、性道、农桑、宫殿、室宇、器用、舟车、音乐、玉帛、服饰、饮食、书画、巧艺、仙释、览古、寓言、草木、花果、鸟兽、鳞虫等30个类目;外集20卷,收抒情言志之作,计423篇,分为言志、怀思、行旅、旷达、美丽、讽谕、情感、人事等8个类目;逸句二卷,计117篇;补遗22卷,计369篇。以当今的学术眼光看,陈元龙所编的《历代赋汇》,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不少作品没有考出作者姓名,有少量篇幅相重,有的作品张冠李戴,又不注原文出处等,马积高先生《历代辞赋研究史料概述》204至206页已指出不少差错,可以参考。但总的来说,《历代赋汇》资料丰富,编排有序,仍是至今为止最好的一部搜集历代赋体文学作品的总集。     新版《历代赋汇》根据清光绪年间双梧书屋俞樾校本原书整理影印出版,每面纳原书两页,以大十六开本精装一册印行。该本力求弥补存在的不足,并与当前学术研究接轨,提供最新赋学研究信息。

    何新文先生曾提出“一些规模较大的总集如《全汉赋》、重印的《历代赋汇》等,还没有来得及编附‘篇名索引’和‘作者索引’之类应有的资料。如此等等,当然有待于进一步修订和补充”。本次重印的《历代赋汇》则尽力弥补此不足,由笔者增加了“《历代赋汇》作者与篇名索引”。正如马积高先生《历代辞赋研究史料概述》(203—205页)所指出的那样:“陈氏在康、雍间,虽久司文翰,颇负文名,而于学术非深有造诣。且其时考证之学未盛,整理文献的义例,尚不为人们所熟习和注意。故他在纂集此书时虽意存谨慎,除搜罗未备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疏失。”如“本书所标作者姓名及所属朝代多有讹误”、“本书所收赋有缺作者姓名者,有缺作者所属朝代者”、“本书所收赋有误分一篇为二篇者”、“有前后重收者”,还有一人误分为数人,等等。这些疏失给编制作者索引与篇名索引就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我

    《历代赋汇》新整理本尽管以影印为主,但又不仅仅是影印,而是增加了学术性的综述,增添了资料性和工具性的研究论著索引、作者与篇名索引,力图增强此新整理本的资料性、学术性和工具性,以期方便读者,服务学术。《历代赋汇》新整理本可能还会有一些不足之处,我们希望该书的出版,能为赋体文学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个实用的读本,为赋体文学研究的深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平台。

     

     


    《历代赋汇》目录:

    卷一 天象 第一函 七一

    天地賦晉成公綏

    乾坤 懱 地賦唐陸肱

    天賦唐劉允濟 唐闕名

    碧落賦唐翟楚賢

    天行健賦唐闕名

    披霧見 i天賦唐王起

    鍊石補天賦唐闕名

    天象賦漢張衡

    觀象賦陳張鏡

    管中窺天賦唐張仲素 唐闕名

    三無私賦唐范榮

    曆者天地之大紀賦宋蘇頌

    五六天地之中合賦宋楊傑

    齊七政賦宋周渭

    渾天賦唐楊烔

    新渾儀賦唐李光朝二首

    卷二 天象 八六

    象賦唐林琨

    曆象賦宋汪應時

    大演 其一賦唐謝觀

    光賦唐甘子布

    氣賦唐張文 唐闕名

    空賦唐闕名二首 唐郭□ 唐張嗚鶴

    明賦唐田沉

    日賦唐王捧珪 唐李邕 唐李

    慶雲抱日賦唐闕名二首

    寅賓出日賦唐王儲唐 獨孤授 唐表同直

    唐周謂日浴咸池賦唐柳喜

    黃雲捧日賦唐闕名二首

    日五色賦唐李程 唐湛賁 唐崔護

    日抱戴賦唐潘炎

    日載中賦唐許堯佐 唐關搆 唐闕名

    日中有王字賦唐鄭錫 唐喬琮

    王者宜日中賦唐歐陽詹

    卷三 天象 一○一

    迫 守日賦唐嚴維

    二 迫 守日賦唐滕邁 唐闕名

    太陽合朔不虧賦唐楊發

    日中烏賦唐康僚

    日月如合璧賦唐韋展 唐盧士 開唐賈餗

    野人獻日賦唐歐陽玭

    羿射九日賦唐周鍼

    琅琊臺觀日賦唐熊曜

    海日照三神山賦唐紇十俞

    登天壇山望海日初出賦唐闕名二首 唐王起

    唐蔣防

    海東洲磐陀石上觀日賦元吳萊

    冬日可愛賦唐齊映 唐席夔

    夏日可畏賦唐賈嵩

    秋陽賦宋蘇軾

    秋日懸 [光賦明唐文獻

    日升月恒賦 b姚希孟

    日重光賦明馮有經  b 戚x

    日方升賦 b沈一貫  b李維楨  b徐顯卿

    明王家屏

    日蝕賦 b張鳳翼

    暘谷賦元邵公任

    卷四 天象 一一八

    月賦漢公孫乘 宋謝莊 宋汪莘 宋楊簡

    明馮時可

    月重輪賦唐潘炎

    月暈賦宋楊萬里

    瑞雲承月賦 b夏言

    初月賦唐王泠然 唐鄭

    新月賦宋徐鉉

    王釣賦唐張仲素 唐紇千俞

    月中佳 髻x唐趙蕃 唐楊貞弘

    姮娥奔月賦唐蔣防

    秋月賦唐歐陽詹

    破鏡飛上天賦唐李程

    月照寒泉賦唐闕名

    臺月賦唐王淮

    明月照 {樓賦唐鄭

    月臨鏡湖賦唐陸贄

    新月誤驚魚賦唐白行簡

    漣漪濯 b月賦唐侯喜

    海上生明月賦唐徐晦

    華月照方池賦唐李濋

    月映 [淮流賦唐楊諫

    月 b星稀賦唐韋琮

    明月照積雪賦唐闕名

    怨嶢月賦 b夏完淳

    卷五 天象 一三一

    星賦梁陸雲公

    五星同色賦唐張叔良 唐崔淙 唐姚逖

    唐林益

    北斗賦唐崔損

    \星拱北賦唐李程二首

    \星環北極賦唐趙蕃

    斗 帝車賦唐白行簡

    帝車賦元王詵

    泰階六符賦唐錢起 唐婁玄 薄√品靠

    元彭士奇 元曾翰

    三階平則風雨時賦宋孔文仲

    紫微垣賦元汪克

    二氣合景星賦唐裴度 唐闕名

    天晴景星見賦唐夏方慶 唐陶拱 唐李蘭

    景景星見賦唐闕名

    星回於天賦唐馮宿

    德星聚賦唐何類瑜

    老人星賦唐郗昂 唐楊烔 朱范仲淹

    查客至斗牛賦唐何類絅

    天上種白榆賦唐薛逢

    參賦宋米黻

    卷六 天象 一四七

    明河賦唐謝偃

    秋河賦唐張環

    天河賦唐虛肇

    曙觀秋河賦唐王損之

    雲賦周荀卿 晉楊乂 晉陸機  b朱同

    白雲無心賦唐韋執中 唐闕名

    白雲照春海賦唐姜公輔

    白雲起封中賦唐 {孚

    山川出雲賦唐李曾

    五色卿雲賦唐李煇 唐闕名

    五色雲賦明屠隆

    郊天日五色祥雲賦唐元稹

    早秋望海上五色雲賦唐張何
    春雲賦宋田錫

    夏雲賦唐劉元淑

    夏雲多奇峰賦明錢文薦

    ……

    ……

    ……

Copyright © 2019-2020 魅影书斋 PDF电子书下载平台

客服微信:mypdf001  QQ:253995907  邮箱:253995907@qq.com

免责声明:
(1)本站不生产任何资料,不拥有此类资源的版权!
(2)本站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对非法转载,盗版再版等行为的发生不具备充分监控能力.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但若某资影响到您的版权,请版权拥有者出示充分版权证明材料时,本站负有移除该资源的义务!
(3)本站在满足前款条件下采取移除等相应措施后不承担任何相关责任!如果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 我们将尽快处理!

(4)本站服务资源不定时更新,展示极为有限,如果需要更多资源的代找服务,请联系客服!本站暂未提供交易接口,如需更多资源代找及交易服务,请咨询客服!

(5)关于所收取的费用与其对应资源价值不发生任何关系,仅为站点运行消耗及各项服务的综合费用!

(6)本站展示资源及代找资源的内容与本人无关,尤其其中堪舆地理易学中医等相关资源,所有资源内容仅供参考,本站不负有任何责任!

(7)仅供学习和交流优质文化服务,便利大众,以上,请知晓!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