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学术经验研读录 全3册 2011
《国医大师学术经验研读录》PDF电子书全3册(第1-3辑),由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年出版。2009年,从全国从事临床工作的中医药人员中,遴选出“首届国医大师”30 名。大师们医术精而医德诚,理论造诣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学术成就卓著,为中 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堪为同道之典范,后学之榜样,获得了社会的广 泛赞誉。马继松、江厚万、储成志、王晓戎等诸君有志于将“国医大师”之学术经验仔 细研读,并予评述,分册付梓。所编著的《国医大师学术经验研读录》以研读国医 大师学术经验为主体思想,医案评述贯穿其中,此种编著主旨,令人耳目一新。医 案之重要,古今共识。清代医家周学海曾言:“宋以后之医书,唯医案最好看,不 似注释古书之多穿凿也。每部医案中,必有一生最得力处,潜心研究,最能汲取众 家之所长。”近代章太炎先生指出:“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经验心 得,医案最有线索可循,循此钻研,事半功倍。”该书所辑医案后皆附有“评述”,借此阐发研读心得。论其内容,或议医理, 或评方义,或论药用。言其作用,或为解惑,或可索隐,或以发微。所录之处,均 不拘一格,有感而发,对读者领悟大师的辨证思路、施法机巧、遣方特色等颇能起 到指点迷津的作用。本人粗阅其初稿,大有爱不释手之感。《国医大师学术经验研读录》主编马继松先生早有专著《闻过喜医辑》为业界尽知。厚万兄系我大学同 窗,大学在读期间,其聪慧之过人,思维之敏捷,阅览之广博,为同学所公认、所 钦佩。从业之后,虽数度易地执教从医,然潜心中医志向未改,不时有髙论发表, 佳作面世,更令本人所为之叹服、为之骄傲。兹遵嘱乐为其所主编的《国医大师学 术经验研读录》作序。《国医大师学术经验研读录》书目:国医大师学术经验研读录 第1辑国医大师学术经验研读录 第2辑国医大师学术经验研读录 第3辑《国医大师学术经验研读录》出版说明:中医学几千年的发展史表明,中医学术主要是按照继承一发扬一传递的基本模 式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纵观一部中医药学发展史,也是一部名医学术经验传承 史,历代名医们通过师承授受,继承发扬,将中医药学的发展不断推向新的高度。2009年5月5 口,囷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 合评选出了首届30名“国医大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首次隆重表彰遴 选出的30位国医大师,表明了国家对名老中医成长及学术经验传承的重视。然而, 让我们忧虑的是,这批中医“国宝”们年龄最大的已98岁,最小的也已77岁。如 何尽快地把国医大师宝贵的学术经验传承下米则成为当务之急,杏则,这些经验和 专长将会失传,从而造成+可弥补的损失^鉴于此,我们组织编写了《国医大师学 术经验研读录》系列从书,计划分3辑推出。以对国医人师学术经验的研读,特别 是对医案的研读为切入点,通过对国医大师们学术经验和临证特色的总结和推广, 指导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辨证论治与处方用药,以提高整个中医药队伍的理论与临 床素养,提高中医药临床整体治疗水平。《国医大师学术经验研读录》是我们儿位中医学子在认真拜读了诸位国医大师的相关学术著作之后, 对蕴涵尸国医大师学术经验文章之屮的卓绝积验、独特见解,得鱼忘筌地进行钩沉 与解读;对深藏于这些经验与见解背后的潜德幽光,不遗余力地予以彰显与扬厉。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国医大师们临证涉及领域广泛,本从书仅根据编者手头 现有资料或编者的自身学科优势,重点对国医人师某一诊治领域进行仔细研读,如 邓铁涛治瘘证、朱良#治痹证等。力求领会大师们的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经 验,尤其足他们的理论创见与总结的临证绝技。在研读过程中,我们大胆地进行了 评述,哪怕是不成熟的意见,也要“和盘托出”,我们的态度是,不主张“述而不作”的谦谦之姿,更反对“费马猜想”式的空论玄谈。其次,《国医大师学术经验研读录》除了向读者充分展示人师们学术园地里不同的“主景点”〈所剖 析的某一诊治领域)以外,还引导读者浏览其色彩各异的“副景点”〈羽翼展读〉,以 便让读者能够得到一幅有关大师的更加完整的学术经验图景。必须说明,这种“主 副”之分难免带有编者的主观色彩,不同研究方向的读者或许能在羽猓展读中,发 现自己的“众里寻她千百度”。由于资料及条件限制,还有13位国医大师的医案著作未能弋获而不能入编,祈 请海涵。《国医大师学术经验研读录》蒙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其忠教授在百忙中为 之作序,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赵国胜校长等领导对本书的写作予以了极大的关 心和支持,山西省著名书法家周先宝题写书名,钟娅、韩薇二女士协助打字,在此 一并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国医大师学术经验研读录》第2辑 目录:班秀文六经辨治妇科病证经验研读一、学术思想(一)外感、内伤概以脏腑辨证定位(二)经、带、胎、产病证可从六经辨证论治二、诊治经验(一)以太阳病辨治法论治妇科病证(二)遵阳明病辨治法论治经行浮肿(三)从少阳病辨治法论治经行发热(四)按太阴病辨治法论治经漏不止(五)循少阴病辨治法论治妇科病证(六)仿厥阴病辨治法论治妇科病证三、羽翼展读(一)辨妇科病证,首重肝肾(二)疗妇科病证,喜用花药(三)治妇女不孕证,重温通,调经带四、教科研与海外交流郭子光诊治血液病证经验研读一、学术思想(一)病证结合,分三层次治慢性贫血之血虚(二)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概从肝脾论治(三)微观辨证,清营凉肝治血小板增多(四)白细胞减少症治从气血两虚(五)辨治上的拓展二、诊治经验(一)巨幼细胞性贫血(二)缺铁性贫血(三)再生障碍性贫血(四)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五)血小板增多症(六)白血病三、羽翼展读(一)探索伤寒六经方证本质,倡“病理反应层次”学说(二)开掘中医康复学术领域四、教科研与海外交流路志正诊治妇科病证经验研读一、学术思想(一)虚实寒热辨痛经(二)从肝脾肾治闭经(三)灵变驭常治倒经(四)清心宣肺治崩漏(五)健运脾胃除恶阻(六)随证施方固胎漏(七)母子双顾治子嗽(八)取法仲景治子痫(九)妊娠便秘治从本(十)妊娠阴痒当究因(十一)温建中宫治阴吹(十二)深研傅学出新意二、诊治经验三、羽翼展读(一)引经据典论痹病(二)提要钩玄话中风(三)火郁证治发微四、教科研与海外交流徐景藩诊治脾胃病证经验研读一、学术思想(一)阐发经典,重视体质(二)胃病病机,体用失常(三)脾胃阴虚,证治各异(四)胃心(胆)同病,脏(腑)腑同治(五)分部切诊,充实腹诊(六)胃病夹湿,巧用两法(七)胃病夹瘀,四法随证(八)三型论治胃病,重视理气护膜(九)统治消化病,八字为总纲二、临证经验(一)利尿法治胃病饮停呕吐(二)通补法治“胃下”(三)养阴益气治脾胃阴虚证(四)创“残胃饮”治残胃炎症(五)治久泻侧重肝脾肾(六)多剂型疗法治胃肠病三、羽翼展读(一)健脾养阴治痹证(二)参用健脾治红斑(三)重视运脾治阳痿(四)调补脾肾治再障(五)调治中焦治郁病(六)益气补胃治水病(七)妙用附子治肝炎(八)解酲法治脾胃病四、教科研与海外交流颜正华学术经验研读一、学术思想(一)师古不泥,刻意求新(二)善抓主证,注重脾胃(三)精研本草,思路新颖二、诊治经验(一)心律失常(二)心绞痛(三)眩晕病三、羽翼展读(一)呼吸系统病的证治经验(二)消化系统病的证治经验(三)妇科疾病的证治经验(四)儿科疾病的证治经验四、教科研与海外交流颜德馨掌术经验研读一、学术思想(一)疑难病证与气血学说(二)疑难病证治法举要二、诊治经验(一)老年痴呆症病因病机阐析(二)老年痴呆症辨治纲要(三)老年痴呆症用药宜忌三、羽冀展读(一)衡法临床应用(二)心脑血管病证治则(三)心血管病证治疗方法(四)脑血管病证治疗方法(五)周围血管病证治疗方法
top of page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