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共35册

¥22.00Price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共35册
Quantity
  •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共35册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共35册,是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清史研究的结集。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书目: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国之大臣王鼎与嘉道两朝政治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清史纂修研究与评论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上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下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清诗考证上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清诗考证下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清史编纂体裁体例讨论集上册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清史编纂体裁体例讨论集下册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清代理学史上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清代理学史中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清代理学史下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晚清报刊与近代史学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天国的陨落——太平天国宗教再研究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清代新疆社会经济史纲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戊戌时期康有为议会思想研究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清代西北生态变迁研究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蒋良骐及其《东华录》研究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外债与晚清政局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清代外交礼仪的交涉与论争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张謇——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前驱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清代民间婚书研究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清史稿·乐志》研究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李定国纪年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清朝京控制度研究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伍廷芳评传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嘉庆以来汉学传统的衍变与传承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清代辑佚研究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清代北京旗人社会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清代江南市镇与农村关系的空间透视——以苏州地区为中心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卫拉特蒙古文献及史学以托忒文历史文献研究为中心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清朝前期涉外法律研究以广东地区来华外国人管理为中心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地方性流动及其超越——晚清义赈与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清人笔记随录:附《清人笔记中社会经济史料辑录》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罕为人知的中日结盟及其他——晚清中日关系史新探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书摘1:

    道光二十二年四月三十日,序近仲夏,时已黄昏,京师西北郊弓园湖光塔影,在夕晖映照下更见清幽。皇上与一众枢机大良勤政殿议事,全无暇顾及窗外景致。乞光帝旻宁素称简朴,既不像皇祖热衷于南北巡幸,也不学
    持要木兰秋称,却像他们一样地喜欢圆明园,每年有大量卜此问理朝政。英舰由浙东渐移向吴淞口外洋面,长江告宁忧心忡忡,连日与臣僚商讨对策,这天更是一拨拨各见臣与枢机重臣问对定议。勤政殿,又名勤政亲贤殿,后楹额曰难”,出自雍正帝手笔;东西两壁悬挂《创业守成难易说》和《为君难跋》二文,为乾隆帝御制。只是在最近几年,旻宁才感受到其意蕴之深郁沉重,再看看眼前几位枢臣,也是一个个面色凝
    重。就这样议至华灯初上,再至夜静更深。
    本书的主人公,身兼东阁大学士和军机大臣的王鼎,因为恩賜病休,不在勤政殿中,却也身穿朝服来到园中,默默坐于不远处的昨斋庭,像是在等待首席军机穆彰阿,又像是等候皇帝召见。他是在下午略晚时分到的,穆彰阿等军机大臣都不在,小军机告以去了皇上那里,引他到昨斋庭稍作等候。该庭自成小小院落,与军机直房略有距离,被称作军机处别院,可供枢阁大员饮啜小憩,甚为安静。已是左副都御史、“仍留直”的陈孚恩闻讯赶来,其是“穆党"中坚,精明敏锐,早瞥见王晶身边案上的大红封套,知有紧要奏疏,也不多问,陪聊了几句,见王鼎神色淡然,也就借故离去。待穆彰阿、潘世恩等人终于退直,闻知连忙到茶房与王鼎晤面,赫然见他挂于房梁之上,已是自缢身亡。王鼎是来上疏的,大红封套中装的即其长篇奏疏。他要等穆彰阿等人说话么?要等待皇上召见么?真的很难说清。由上一次陛见时的交锋,王鼎更清楚地意识到:穆彰阿便是琦善等议和
    派的后台,道光帝也已坐到他们一边。数日来,他从焦灼愤激中渐渐平静下来,或沉思冥会,或备笔疾书,将心中要说的话汇成最后一折,再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呈献给皇上。这就是“尸谏”,陈尸以谏,一死向皇上谏诤。陈孚恩猛然想起见面时光景,急趋前几步,于逝者怀中,取出那件沉甸甸的红封套……
    一位大学士和军机大臣的暴亡,且自缢在军机处别院,带来的最初震惊是可以推想的。逝者当能预想到这种震惊,要的也正是这种震撼效果,却难以想象事态的走向:稍稍稳下神来,穆彰阿等即迅速分派,有人连忙解下王鼎,安放舆车上,锦被遮盖,送往其园邸“救治”;有人飞骑城内,要王鼎唯一的儿子、翰林院庶吉士王沆火速赶来;有的速召朝中几位王鼎小同乡,前来料理丧事;更为重要的是要另外造作一份"王鼎遗疏”,还要由王沆亲笔书写……一切都在严密封锁消息的状况下运作,军机处之外,包括不在现场的军机处人员,皆被瞒过。经过一个不眠之夜,待次日向皇上奏报王鼎病重故去,呈上“王鼎遗疏”,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大红封套还是那个,王鼎所写的主要内容,据说约有三千余言,魏源诗中称为万言,已被焚为灰烬,飘向浩渺夜空。

    闻听此讯,道光帝也觉得突兀和惊愕。几天前,这位老臣还在御前激切言亊,争持嘶喊,怎会一下子就没了呢?他派近侍去吊唁慰问,希望了解到真实情况,然一切早被遮块得停停妥妥,就是一个久病而逝。伪作的“王鼎遗疏”词意挚切,诉说对先皇和皇上的感恩戴德,诉说久治不愈的病况,大有君恩难舍之义。道光帝读后甚为感伤,谕令加赠太子太保。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书摘2:

    四、拒绝"维新”
    在悼念父皇的谕旨中,嘉庆帝赞美父亲“继统绪则为守成,论功业则兼开创”。而亲政之初,臣子应诏上言,国子监祭酒法式善提出“亲政维新”之说,皇上读后很不满意,忍着没有发作,心里却很是别扭。看看到了岁末,众大臣举荐的贤才中,法式善赫然在前列。嘉庆帝传谕内阁,一上来先说到法式善的建言:本年春间,国子监祭酒法式善条奏事件,折首即有“亲政维新"之语。试思朕以皇考之心为心,以皇考之政为政,率循旧章,恒恐不及,有何维新之处?^后面还有许多严词峻语,火气很大,却有些让人莫名其妙。维新,乃始更新,出于《诗经丨文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虽属套话,但词义甚美,后世多用于新帝登基,引申为改变旧法推行新政。打着守成大旗的颗琰,习惯于这般借题发挥,大讲“以皇考之心为心,以皇考之政为政”,大约又听到一些议论,说他诛杀父皇近臣、偏离父皇之道。法式善的奏章,是在嘉庆帝下求言诏时所上,为何在10个月后又翻出来?细读下去,始知别有原因:先是有旨令各大臣密保所熟悉的人才,丰绅济伦密荐法式善“明甶结实,办事妥协”。丰绅济伦为福隆安之子,其母则是高宗第四女和嘉公主。这位乾隆帝很喜欢的亲外孙子,可谓得风得雨,位列公爵,官至兵部尚书,领鉴仪卫,至颗谈亲政之后,便逐步被边缘化。嘉庆帝多疑擅猜,推断法式善必然像过去巴结和珅、福长安那样,走了丰绅济伦的门子。他不愿意直接驳回,让录人备选名单(类似于今天的“任职公示”〉,可十天过去,要进人任命程序了,仍未见有人论奏,顿时发作。颗琰大谈法式善在国子监“声名狼藉”、“赃私累累",又举出“开馆取供事”之事,说早闻其劣迹。供事,又称书办,翰詹等衙门中吏胥也。此事未见别处记载,大约做皇子或嗣皇帝时听人讲过,从此对法式善留下一个恶劣印象。

Copyright © 2019-2020 魅影书斋 PDF电子书下载平台

客服微信:mypdf001  QQ:253995907  邮箱:253995907@qq.com

免责声明:
(1)本站不生产任何资料,不拥有此类资源的版权!
(2)本站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对非法转载,盗版再版等行为的发生不具备充分监控能力.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但若某资影响到您的版权,请版权拥有者出示充分版权证明材料时,本站负有移除该资源的义务!
(3)本站在满足前款条件下采取移除等相应措施后不承担任何相关责任!如果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 我们将尽快处理!

(4)本站服务资源不定时更新,展示极为有限,如果需要更多资源的代找服务,请联系客服!本站暂未提供交易接口,如需更多资源代找及交易服务,请咨询客服!

(5)关于所收取的费用与其对应资源价值不发生任何关系,仅为站点运行消耗及各项服务的综合费用!

(6)本站展示资源及代找资源的内容与本人无关,尤其其中堪舆地理易学中医等相关资源,所有资源内容仅供参考,本站不负有任何责任!

(7)仅供学习和交流优质文化服务,便利大众,以上,请知晓!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