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圣济总录(校点本) 全2册 2013 高清

圣济总录(校点本) 全2册 2013 高清

¥7.00Price

圣济总录(校点本) 全2册 2013 高清

Quantity
  • 圣济总录(校点本) 全2册 2013 高清

    《圣济总录(校点本)》PDF电子书上下2册,由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出版。

    《圣济总录》是宋代医学巨著,由宋代政府征集当时民间及医家所献医方结合“内府”所藏的秘方经整理汇编而成。本书分上下两册,共200卷,66门,共收医方近2万个。内容首列运气、叙例、治法等项,次列各门共66个,每门又分若干病症,有内、外、妇科、儿、五官、针灸等科以及杂症、养生等等。

    《圣济总录(校点本)(套装上下册)》为北宋末政府组织编修的大型医书.以各科医方为主体,幕收医理及针灸等内容,为北宋医学集大成之作。我社于1962年曾出版排印本,对传播该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又重新整理校点该书,出版校点本。
    《圣济总录(校点本)(套装上下册)》共200卷,收医方2万余首。内容首列运气、叙例、补遗、治法等医理内容,其后的66门中,有61门以病类分门,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病症。每门病症下先有论说。后列方剂,辨病理论与用方经验紧密结合,内容极为丰富。另有补益、食治、针灸等5门,介绍了一些古代其他治疗方法。上述内容充分反映了北宋医学发展的状况与成就。

    本校点本分上下两册,有以下特点:①以国内外所存元大德重校本残卷为首选底本,无大德本的卷帙,则以日本江户医学馆木活字聚珍版为底本,重加校正,并出校语,以保证原文的准确。②校点本保持了原书的完整性,未对有实质内容的图文做任何删节。③书附有方剂索引,方便读者检索。
    《圣济总录(校点本)(套装上下册)》保存了北宋及其以前医学发展的诸多成就,是一部极具研究价值与临床实用价值的古代医学文献,适合广大中医工作及热爱中医的人士参阅。

     

    《圣济总录(校点本)》前言:

    《圣济总录》是北宋政和至宣和年间0111—1125〕医官奉宋徽宗赵佶之敕令编纂的一部大型医书。全书200卷,以各科医方为主体(收方20000余首〉,兼收医理及针灸等多种疗法内容,为北宋医学集大成之作。此书在元、清两代均曾翻刻,但流传不广。196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首次出版该书的整理排印句读本〔197卷〕,使该书得以广泛传播。为弥补此排印本的若干不足,人民卫生出版社约请我们再次对《圣济总录》进行整理。我们在精选《圣济总录》最佳底本的基础上,将该书完整地予以校点,以飨读者。
    一、《圣济总录》的成书与流传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北宋帝王及其臣僚对医药最为关注。以医方为主体的大型医书而言,北宋初有宋太宗赵光义(原名赵匡义〉诏令王怀隐等编纂的《太平圣惠方》100^(992年、北宋末则有宋徽宗赵佶敕纂的《圣济总录》与之呼应。前者所集,主要是唐代到宋初的医药文献,后者的主体内容则为北宋百余年间涌现的医方与各科医学成就。这两部巨著各领风騷,互相辉映,堪称北宋医书之双璧。

    宋徽宗乃亡国之君,治国无能,但对书画、医药却颇下功夫。他在位时,朝廷专有医官负责编纂医书。其中由众医官参与、以赵佶领衔编纂的医书就有《圣济经》与《圣济总录》。据《圣济总录》赵佶御制序,该书初名《政和圣济总录》,故此书始编当在政和年间〔1111一1117〉。赵佶在《政和圣济总录》序中提到他于“万机之余,著书四十二章,发明《内经》之妙,曰《圣济经》”;又《圣济总录》中直接引用了《圣济经》的条文,因此,《圣济总录》的完成,当在《圣济经》颁行的重和元年(口化)之后。靖康二年〔1127〉四月,宋徽宗、钦宗被金兵掳走,《圣济总录》等官修医书也被作为战利品被金兵掠至北地。可见《圣济总录》最终编成,约在宣和年间〖1119一1125〉。此时该书甫及刻成,还来不及颁行。南宋〔1127—1279〉与金元对峙的百余年,此书在北方流传,南宋人对此书则一无所知。

    现知《圣济总录》先后在金大定〈1161—1189〉中及元大德四年0300〉两次重刊。今存世者仅元大德间江浙行省刊本(简称大德本〉。明代虽无该书的翻刻本,但《普济方》等书曾多引此书。直到清乾隆间,才由汪鸣珂燕远堂搜集佚逸,再次翻刻(1785--178”。在此以前,明嘉靖间来华留学的日本学者将元大德本携回日本。日本文化十年(巧⑴),该闰医官杉本良及丹波元胤等将《圣济总录》大德本与丹菠氏家藏古写本合校,用木活字刷印而成聚珍版《圣济总录》(以下简称聚珍本〉,是为现存最完整准确的版本。民国间〈1919年〉上海文瑞楼石印本《圣济总录》,即依据日本聚珍本重新刊印。40多年后,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整理出版了《圣济总录》排印句读本,卷帙浩繁的《圣济总录》始得以广为传播。

    二、《圣济总录》的内容与特点
    在编纂体例方面,《圣济总录》继承了宋初《太平圣惠方》的传统,即“逐病分门,门各有方;据经立论,论皆有统”。也就是说,该书的主体是按疾病分门类,各门类下以病带方。该书200卷中,有180卷是按病分门的(共61门〕。各门或以常见病症为名,或以五脏六腑、身形、妇人、小儿等为纲统领诸病。诸病排列次序,以风病为首〔风为百病之长〉,其余伤寒、温疟、杂病,则按轻重缓急为序;排在后面的是面体、髭发、眼目、耳、鼻、口齿、咽喉等类病症各门,外科类病症各门,妇人、小儿类病症各门。其疾病的覆盖面非常广泛。该书每门疾病之前,先有论说,叙述该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大法。有些大病还先有“统论”,下属子病名又各有分论。这一体例的好处是可以“观论以求病,因方以命药”,把诊察疾病的理论与处方用药紧密结合起来。与《太平圣惠方》不同的是,《太平圣惠方》诸病之前的论说多直接摘取自《诸病源候论》,而《圣济总录》诸病的论说多数由编纂者自行撰写。因此后者能更好地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使其内容更贴近临床。《圣济总录》的这一特点,充分反映了北宋百余年间医学的长足进步。
    北宋间官修的本草书,多是后一书包裹前一书,再增补若干内容,但《圣济总录》与《太平圣惠方》之间完全没有这样的关系。例如,《太平圣惠方》辑录的药方,多采自宋初以前的民间药方,很少取用《伤寒论》等常见医书之方,故其中有许多无名的“又方”、小方与单方;《圣济总录》则不然,其方重在实用,故多采前人医书常用之方,其中也包括《伤寒论》等书的许多方剂。所以《圣济总录》的药方相对而言多有方名,且多为大方,方中药物的炮制方法及各方的剂型、服用等内容也更为详细。不仅如此,即便此二书都收载的同名病症(如“三十六黄”〉,其病名下的理论论说、疾病内容及治法药方等,均有很大的不同。


    《圣济总录》编成之时,北宋医家们经百余年的努力,已经完成了手抄医书向版刻医书的过渡。许多古代经典的医著(如《素问》、《伤寒论》、《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都已由校正医书局整理刊行。北宋官家新修的医书也不少。在编纂《圣济总录》时,朝廷曾“诏天下以方术来上,并御府所藏”,为编纂提供资料。例如宋初贾黄中奉诏编纂的《神医普救方》081—986〉多达千卷,早已亡佚,但其中少量佚文却被《圣济总录》收录。由此可知《圣济总录》采录之广泛。正是受北宋医书广泛刊行之惠,许多医学名著中的内容得以广泛传播,并对此后的医学发展产生了影响。例如《素问》校正刊行之后,其中“至真要大论”提到的许多治疗原则和方法,给《圣济总录》以直接启发。因此该书卷四专设“治法”一章。该书的“治法”包括了当今所说的“治则”与“疗法”两类,既有平治、本标、通类、逆从、奇偶、轻重、补益等治则、组方等内容,也有渍浴、祝由、熨引、按摩、导引、灸、刺、砭石等药疗之外的各种治疗方法。该书虽然以药疗法为主,但也设有“针灸门”〔4卷〉,以及“神仙服气”等篇章。这些都属于非药物疗法的内容。因此,不能把《圣济总录》看成单纯的医方书,实际上它是以医方为主,兼及医学理论及其他非药物疗法等内容的医学全书。毋庸讳言的是,号称道君皇帝的宋徽宗赵佶,也把他个人某些爱好塞进了《圣济总录》。该书设有“符禁门”、“神仙服馆门”(各3卷〉,这样的内容在医书中所占比例之大,亦属前所未见。宋徽宗特别相信五运六气,政和年间甚至用政府名义颁布“运历”,企图以此指导全国医生的用药。在此思想影响下,《圣济总录》书前用了两卷(每卷又分上、中、下)的篇幅来介绍运气。出于整理古籍的需要,也相信读者自有甄别取舍的能力,所以我们完整地保留了这类的内容。


    三、关于《圣济总录》校点本
    《圣济总录》自成书以来,除金代一次重刊、元代一次重校之外,只有清代乾隆间汪鸣珂燕远堂重刻过(光绪间有此本的再刊本〉。但汪氏尽力搜求,仍未能获得足本,故在拼凑之余,也曾以后人所编内容充数。日本学者经对照比勘,称此本“文字颇有删窜,其篇章亦多加私改”(《㈣访古志》)。尽管国内所藏乾隆燕远堂本甚多,但因其残缺删窜,无法作为校点《圣济总录》的底本。明、清两代都曾有《圣济总录》多种抄本,却都无法反皦圣济总录塬貌(详见“校后记”夂所幸的是东邻日本于文化十年(巧口)利用彼邦所藏《圣济总录》元大德全本,由江户医学馆组织39位“医官暨其子弟肄业于医学者”与参校本进行校勘,费时四年〖1813—1816〉,用木活字版印刷了该书200部,是为“聚珍本’’。目前存世的、聚珍本以后的各种《圣济总录》抄本及印本,没有任何一种能确切展示其底本是大德全本的依据,只有聚珍本的底本既“全”且“真”。其督刊者为当时日本国家级医官杉本良、山本瑞、千田恭、曲直赖正隆、丹波元胤等7位医学大家,因此该本校勘质量乃上乘水平。1962年,人民胜出版社出版了现代第一个《圣济总录》排印句读本,为传播、阅读、理解该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受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出版者对原书中“不正确的部分”做了一些删节,其中包括第158卷“产妇推行年等法并安产图”一节及第195、196、197三卷(符禁门)的图文都被删除,约计图文6万余字,符300余道。甚至连第1卷的“叙例”、“补遗”、“治法”三节也予删除,从而人为地造成了该书残缺。该本《圣济总录》没有“校后记”,仅书前“出版者的话”称此本“依据现存善本与残存的元刻珍本”进行互校增补。究竟“现存善本”是什么版本却语焉不详。至于“元刻珍本”,“出版者的话”出示了元大德本残存第27卷的卷号(笔者核对后明确此为当时北京图书馆所藏本〕,此外还提到明抄《圣济总录》9卷残卷。其他各卷则不明采用何种版本作为校勘底本。该排印本确曾校勘订误,但全书无一处校语,无法得知校改的依据。因此从严格的古籍整理校勘要求来说,该排印句读本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去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为了弥补《圣济总录》排印本的不足,约请笔者再次组织力量整理校点该书。我的大学同学汪惟刚主任医师、日本留学生犬卷太一君与我联袂担当此任。在对《圣济总录》成书、流传以及对现存该书各种传本进行广泛调査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选定的底本有二:一是现存中、日两国的元大德《圣济总录》重校本(以下简称“大德本”)残卷,二是日本江户医学馆木活字《圣济总录》聚珍版全本。在校勘过程中,参考了多种古医籍(详见“校后记”〉。全书采用横排简体字加现代标点。所有校正之处,除“凡例”注明的统改之处外,其余校改均出校记。对文字、药名等的处理方法与实例已在“校后记”中予以介绍。为尽力保存该书原貌,本校点本未对原书实质内容作任何删节,书中插图均取聚珍本影印图像插人相应之处。为便阅读与检索,本校点本将《圣济总录》分上下两册,每册各100卷。下册之末,将重要版本的序言等作为附录以备参。附录之后为“校后记”,详细介绍校勘整理的各种有关事宜。书后编制了方剂索引。该索引的主体是“方剂笔画索引”,指示全书各药方所在页码;又在“方剂笔画索引”基础上,提取“方剂字头拼音索弓I”,以适应不同读者的检索需要。
    《圣济总录》卷帙浩繁,@大德^中日多个图书馆,给我们校勘整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们的對只有限,因此在校膝点、赚注释等方面肯越存在不駄处,恳髓者抛糊正。


    《圣济总录》目录:

    运气
    叙例
    补遗
    治法
    诸风门
    诸痹门
    伤寒门
    中喝门
    疟病门寒热瘴气附
    霍乱门
    肝藏门
    胆门
    心藏门
    小肠病门
    脾藏门
    胃病门
    肺藏门
    大肠门
    肾藏门
    膀胱门
    三焦门
    心痛门
    心腹门贲肋附
    消渴门
    黄病门
    胸痹门
    膈气门
    呕吐门
    痰饮门
    咳嗽门
    诸气门
    吐血门
    鼻衄门
    积聚门痃癖附
    泄痢f_]露虫附
    水病门
    脚气门
    腰痛门
    虚劳门
    骨蒸传尸门
    诸疝门
    阴疝门
    大小便门
    诸淋门
    九虫门
    诸尸门
    诸注门中恶、客忤等附
    面体门
    髭发门
    眼目门
    耳病门
    鼻病门
    口齿门唇舌附
    咽喉门
    瘿瘤门
    瘰疬门诸瘘附
    痈疽门
    疮肿门疥癣附
    金疮门
    痔瘘门
    伤折门
    杂疗门
    妇人血风门
    妇人血气门
    妊娠门
    逆产门
    产后门
    小儿门
    乳石发动门
    补益门
    食治门
    针灸门
    符禁门
    神仙服饵门
    附录
    校后记
    方剂索引
    一、方剂首字拼音索引
    二、方剂笔画索引

Copyright © 2019-2020 魅影书斋 PDF电子书下载平台

客服微信:mypdf001  QQ:253995907  邮箱:253995907@qq.com

免责声明:
(1)本站不生产任何资料,不拥有此类资源的版权!
(2)本站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对非法转载,盗版再版等行为的发生不具备充分监控能力.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但若某资影响到您的版权,请版权拥有者出示充分版权证明材料时,本站负有移除该资源的义务!
(3)本站在满足前款条件下采取移除等相应措施后不承担任何相关责任!如果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 我们将尽快处理!

(4)本站服务资源不定时更新,展示极为有限,如果需要更多资源的代找服务,请联系客服!本站暂未提供交易接口,如需更多资源代找及交易服务,请咨询客服!

(5)关于所收取的费用与其对应资源价值不发生任何关系,仅为站点运行消耗及各项服务的综合费用!

(6)本站展示资源及代找资源的内容与本人无关,尤其其中堪舆地理易学中医等相关资源,所有资源内容仅供参考,本站不负有任何责任!

(7)仅供学习和交流优质文化服务,便利大众,以上,请知晓!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