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复旦大学藏甲骨集 全2册 2019高清

复旦大学藏甲骨集 全2册 2019高清

¥10.00Price

复旦大学藏甲骨集 全2册 2019高清

Quantity
  • 复旦大学藏甲骨集 全2册 2019高清

    《复旦大学藏甲骨集》PDF电子书全2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出版。
     
    复旦大学博物馆藏甲骨文字的内容涉及商代农业、田猎、战争、天文、气象、地理、方国、供纳、巡狩、历数、卜法等诸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向来为海内外研究者所重视。这些甲骨中有近一百片以往未曾见于著录,内容非常重要。本书乃复旦大学所藏甲骨之整理、研究材料的汇编著录,包括未曾见诸著录新材料的公布。通过原骨六面摄影、拓本、摹本形式准确记录复旦大学博物馆所珍藏的甲骨信息,对甲骨文字做出精确释文,并收录新考释论文,展示甲骨学研究新进展,便于学者利用。
     
    该书的整理是甲骨文著录走向精细化的一次新尝试,以在当前条件下,尽可能完善地对馆藏甲骨实物重新著录、深入研究为目标,寻找突破点。一方面,利用新数字化手段,充分发掘就甲骨实物进行研究的优势。另一方面,尊重、吸收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反映此次整理研究的进展。
     
     
    《复旦大学藏甲骨集》书目:
     
    复旦大学藏甲骨集  上册
    复旦大学藏甲骨集  下册
     
     
     
     
     
     
     
     
    《复旦大学藏甲骨集》出版说明:
     
    復旦大學現藏殷墟甲骨320片(綴合前爲368片,另有雕花骨棡1條),入藏時間約在195年前後。這批甲骨起初由歷史系保存,1991年復旦大學博物館成立後,則改由博物館收藏在復旦大學歷史系、博物館及檔案館,目前都没有能夠說明甲骨λ藏情況及具體來源的資料。已知唯一的記録見於博物館總登記帳,其中甲骨的“來源情況”欄登記爲“胡厚宣”1947年至1956年,著名甲骨學家胡厚宣先生曾任教於復旦大學歷史系。對於這批甲骨的入藏,胡先生應該是重要的見證人或經手人。因此,我們對復旦大學藏甲骨來源的考察,主要是通過分析胡先生的相關記載並核對舊著録完成的其中,關於復旦大學藏甲骨的數量,《續存序》所謂“三百片”當爲約數。從《大陸現藏》所記三部分藏品數量之和爲335片、拓本數(應等於有字片數)亦爲“335片”看,實物數量“335”當是胡先生所掌握的一個比較精確的數宇,與現有藏品368片去除小碎片之後的數量基本相合。
     
    關於復旦大學藏甲骨的來源,《續存序》分爲兩部分,《大陸現藏》分爲三部分。兩者對朿世澂〔天民)舊藏的記録比較明確,對其餘部分的描述則存在差異,需要以實物査對。雖然《大陸現藏》已列岀三部分藏品的具體數量,但復旦大學藏甲骨目前的分盒、編號成形於21世紀初,與其來源已没有明確的對應關係。因此,我們對各片甲骨實際來源的考察,及本書的分類編排,都是通過比對舊著録完成的。下面便以著録情況爲依據,分别做一說明。束世澂舊藏甲骨。
     
    束世澂(1896-1978)字天民,著名歷史學者,於殷商史方面著有《殷商制度考》①《殷商之社會組織》②等文。如《續存序》所言,束世澂舊藏甲骨是“在南京所購劉鐵雲舊物”已著録在《甲骨六録》中。
     
    束世澂是柳諂徵門生,⑧因而也參與了此事,所獲甲骨有10片見於《鐵雲藏龜》(參看本書附録四·二)。稍晚參與收購的商承祚在其《殷契佚存》中也收録了8片束世澂藏品(參看本書附録四·三)。
     
    抗戰爆發後,束世澂内遷四川,仼四川大學教授,隨行携帶了這批甲骨。在四川,胡厚宣先生以之編爲《甲骨六録》之“束天民氏所藏甲骨文字”(《六束》),《六束·自序》曰《殷墟發掘》出版於1955年5月,束世澂舊藏甲骨撥歸復旦的時間很可能也在1955年。關於束世澂舊藏甲骨的數量,《六束》共編149號,正反兩面各計一號,實爲122片,《大陸現藏》則作“129片”。205年,裘錫圭先生曾向筆者出示一份暨南大學舊藏甲骨釋文(見本書附録一),約爲其1958年所作,上有“暨南大學129片”字樣。可見“129片”是1950年代經清點的確數,或許就是甲骨撥歸復旦時的數字。從裘先生的釋文看,《六束》中的一片當時或已碎成兩片(如本書第7號,對應第10、第66兩條釋文)。此次整理時,我們又發現未見著録而可與《六朿》某號綴合者兩片(見本書第1、第σ7號)。《大陸現藏》較《六束》多出的7片可能就包含以上兩種情況,或許還包括個别無字片。
    本書第一部分“束世澂舊藏”收録可與《六束》對應的實物122片(以145片綴合而成),在本書第五部分“未見著録者”中或許也有個别《六束》未收的束世澂藏品。
     
    金祖同舊藏甲骨
     
    金祖同(1914-1955字壽孫,筆名殷塵,號鄣齋,著名甲骨學者,編著有《殷契遺珠》《龜卜》《殷虚卜辭講話》③等書。根據《續存序》及《大陸現藏》的記載,復旦大學藏甲骨有一部分“購自金祖同”,且數量明確爲“106片(大骨)”。然而,各種舊著録中的金祖同藏品却難以同復旦大學藏甲骨實物相對應。
    1.舊著録中的“金祖同藏甲骨”
    舊著録中的“金祖同藏甲骨”主要見於金祖同《鄗齋所藏甲骨文字》及郭若愚《殷契拾掇》二編、三編。《鄣》收録金祖同自藏甲骨26片,《合集》采用了15片,《合集來源表》對應的“原骨拓藏”欄均作“復旦”。《掇二》“金祖同藏”部分收録甲骨兩片(《掇二》189-190),《合集來源表》對應的“原骨拓藏″欄均作“復旦”。《掇三》“金祖同藏”部分亦收録甲骨兩片(《掇三》699、700),《掇三·圖版說明》曰金祖同藏甲骨兩版。一九五四年供我氈拓,收入本編。据云此兩骨後歸復旦大學收藏。此外,《續存》收録了一批日本三井源右衛門藏甲骨的拓本,由金祖同提供(參看《續存序》)。《合集》采用了其中43片,《合集來源表》也將其中33片的“原骨拓藏”欄標爲“復旦”(以上各片《合集》號見本書附録四·一之附表)。
     
    實則以上四批甲骨均未入藏復旦大學。其中《鄗》《掇二》各片現藏不明,《掇三》兩骨現藏上海博物館(見《上博》27838、27839),來源爲1950年代受贈於潘景鄭。三井源右衛門藏甲骨則仍應在曰本,金祖同携帶歸國的僅爲拓本。①不過,從《合集來源表》《掇三》編者的誤解也可以看岀,他們當初確寳知曉金祖冋舊藏甲骨售歸復旦之事,只是不了解具體情況,才出現了偏差。
     
    就目前所見,舊著録中明確稱“金祖同藏甲骨”,且可與復旦大學藏實物對應的,僅有一張十分特别的大骨反面拓片。其上没有文字,只有鑽鑿。這張拓片見於《續存補》5.291(左圖),標注爲“金祖同藏甲骨背面”,而它所對應的,正是復旦大學藏甲骨中唯一一片相對完整的“大骨”(本書第220號)《申報》1939年10月31日第9版有題爲《語文展覽會即開幕名貴陳列品送到》的報道,提到該展覽徵集到的展品中有“金祖同之巨塊甲骨”,也是指這塊大骨。
     
    由此可見,《大陸現藏》所謂“金祖同藏106片(大骨)”,當指金祖同舊藏106片中含有“大骨”1片。這片大骨正面的拓片已見於《續存》的“復旦大學歷史系藏”(《續存》上2374)。根據《續存序》其收録的復旦大學藏甲骨一部分爲束世澂舊藏,“部分最近購自金祖同”。但是,《續存》“采録資料索引表”所列出的“復旦大學歷史系藏四九片”(實爲46片)②却完全没有包括《續存》中實際存在的束世澂舊藏。那麽,這46片似乎就應當全部屬於金祖同舊藏。不過,46片和“106片”還有很大差距,復旦大學藏甲骨中來自金祖同的部分還有一大半没有明確的著録,也無法和實物相對應。
    2.《掇三》中的“方增壽藏”“孫叔仁藏”在本書編撰工作開始的第二年,2005年秋,郭若愚先生編集的《殷契拾掇三編》出版。《掇三》中出現了大量復旦大學藏甲骨的拓片,許多還是首次著録。但是,這些拓片在《掇三》中的歸屬却和胡厚宣先生的記録完全不同。
     
    前述金祖同藏“大骨”一片見《掇三》582,被歸入“孫叔仁藏”。所謂“孫叔仁藏”僅此一片,似乎是一個獨立的章節。但是,我們發現,已見於《續存》的金祖同舊藏甲骨集中出現在《掇三》中緊鄰“孫叔仁藏”之前的“方增壽藏”部分,且集中在“方増壽藏”靠近“孫叔仁藏”的後12頁(第326-337頁,“孫叔仁藏”在第338頁)。而且,這12頁上其餘各片對應的實物,基本都在復旦大學收藏。
     
    如果把分屬“孫叔仁藏”及“方增壽藏”(後12頁)的《掇三》482-582結合起來看,可以發現它們應當是完整的一組,具有明顯的共同點:
    1.《掇三》在各來源下按時代排序,《掇三》481之前爲一組,《掇三》482-582再是一組,從早期到晩期,終於《掇三》582黄類“大骨”,《掇三》583又從早期排起。
    2.《掇三》482-582對應的甲骨實物幾乎全部收藏於復旦大學。其中《掇三》517未見實物,但從多種舊著録看應屬於同一批(見本書正文所附“實物未見一片”)。誤排入這一部分的僅有三片:《掇三》518、536現藏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見《歷》296、1117),當改入《掇三》“智籠自藏”部分,《掇三》545現藏地不明。
    3.《掇三》482-582完全涵蓋了《續存γ采録資料索引表”歸入“復旦大學歷史系藏”的46片,後者的來源當爲金祖同舊藏。
    4.《掇三》482-582共101片中,屬復旦大學藏品者共98片。在館藏實物中,與之對應者目前共有107片。加上實物未見一片(《掇三》517)、減去無號小碎片兩片後,恰爲106片,而與《大陸現藏》所謂“金祖同藏106片(大骨)”相吻合。
     
    據此我們可以確定,《掇三》482-582中的98片正是金祖同售予復旦大學的所謂“106片(大骨)”。那麽,《掇三》爲何將這些甲骨分别歸入“方増壽藏”“孫叔仁藏”晛?“方増壽”“孫叔仁”和金祖同是不是先後收藏的闌係呢?《掇三》歸入“金祖同藏”的兩片又有什麽來歷呢?2006年7月,筆者帶着這些問題拜訪了時年86歲的郭若愚先生。郭先生告訴筆者,《掇三》的圖版是1963年前後編成的,還没來得及寫說明文字就遇到了政治運動。直到40多年後,他才將稿本重新整理,加寫說明,但相隔太久,許多事情已記不清楚。①對於金祖同藏甲骨歸復旦大學之事,他確有印象:;對孫叔仁、“方增壽”分别是何人,則無法記起:對《掇三》中究竟哪些片屬於金祖同、孫叔仁或“方増壽”,已無法確定。由此可見,《掇三》中可能存在較多“名實不副”的情況。後來,筆者通過比對舊著録對《掇三》重新作了分類整理,其結果詳見《〈殷契拾掇三編〉校理》一文。②根據此次整理的結果,《掇三》中的“方增壽”藏(共22頁、151片),實際應分爲三部分:第1頁(《掇三》431-436)與“上海市文物倉庫藏”部分有關;第2-10頁(《掇三》437481)爲浙江省博物館臧品,當歸入“浙江省博物館臧”部分;第1-22頁(《掇三》482581)除個别誤排者外,基本爲復旦大學藏品,當歸入《掇三》“金祖同藏”。三部分均與方曾壽無關(“方增壽”是“方曾壽”之訛)。對比《續存》中的“方曾壽先生藏”可知《掇三》中真正的方曾壽舊藏包括誤歸“浙江省博物館藏”的《掇三》50-11及誤歸“智寵自藏”的《掇三》701-704,均與金祖同無關。
     
    關於“孫叔仁”,《掇三》圖版說明中没有具體信息。《八十五年》記有“(在上海的)孫叔仁舊藏3”,而《掇二》中已有“孫叔仁藏”3片(《掇二》186-188),《掇三》中是否還有孫叔仁藏品尚不得而知。
     
    3.“金祖同藏106片(大骨)的流傳上述“金祖同藏106片(大骨)”的來源當與劉鹗有關,或亦興羅振玉有關。金家與羅家爲世交,自金祖同祖父金爾珍起便與羅振玉有交往。③金祖同之父金頌清曾與羅振玉之弟羅振常在上海合夥開設食舊廛書店。④
     
    1911年春,羅振玉命羅振常及妻弟范兆昌赴安陽搜購甲骨,①金頌清亦在同時前往,可能也有不少收穫。《甲骨年表》記有此事(金頌清訛作“金宋卿”):聞小屯村人言,(與羅振常)同時搜求購買者,尚有上海估人金宋卿,及山東范兆慶,北京祝續齋。羅振常時年四十許,貌似日人,村人呼曰“日本羅”。②不過,“金祖同藏106片”中有21片見於《鐵雲藏龜》(參看本書附録四·二),可見其中至少有一部分爲劉鹗生前(1909年以前)或《鐵》出版以前(1903年以前)收藏,而不是金頌清在1911年或更晚時候收購的。
     
    此外,“金祖同藏106片”中又有一片見於《殷虚書契後編》、兩片見於《殷虚書契續編》(參看本書附録三)。《後》所收多爲羅振玉自藏甲骨,偶有别家拓本;③《續》所收則爲羅振玉藏拓本,來源較雜。從這兩部分著録看,金祖同106片”可能與羅振玉有關,也可能另有來源。金祖同收藏這批甲骨的時間似乎較晚,出版於1935年的《鄣齋所藏甲骨文字》並未收録。但從《申報》1939年10月31日報道“金祖同之巨塊甲骨”看,此時至少所謂“大骨”已爲金祖同所臧。
     

    這批甲骨入藏復旦大學的時間則比較明確。作於1955年10月的《續存序》曰:“一部分最近購自金祖同。本書拓本,一部分即金先生所贈。”而金祖同去世於1955年8月。從《續存序》的記載看,此次出售甲骨不像金祖同家人處理遺物所爲,而更像是金祖同在決意棄世前主動處理了自己的藏品。因此,這批甲骨入藏復旦的具體時間可能是1955年8月前不久。關於金祖同舊藏甲骨的數量,胡厚宣先生作於1950年的《五十年甲骨文發現的總結》記爲“約200片”。④從數量看,這“約200片”似乎既包括《大陸現藏》所謂“金祖同藏106片”,又包括“金淑娟金貴南藏100片”,而金淑娟、金貴南正是金祖同的胞妹、胞弟。穩妥起見,本書第二部分“金祖同舊藏”僅收録與《掇三》對應的實物97片(以107片綴合而成,另有實物未見一片附於正文最後),以及從本書150號反面剥離的一片。在本書第四、五部分中,或許還有《掇三》未收的金祖同藏品。 

Copyright © 2019-2020 魅影书斋 PDF电子书下载平台

客服微信:mypdf001  QQ:253995907  邮箱:253995907@qq.com

免责声明:
(1)本站不生产任何资料,不拥有此类资源的版权!
(2)本站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对非法转载,盗版再版等行为的发生不具备充分监控能力.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但若某资影响到您的版权,请版权拥有者出示充分版权证明材料时,本站负有移除该资源的义务!
(3)本站在满足前款条件下采取移除等相应措施后不承担任何相关责任!如果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 我们将尽快处理!

(4)本站服务资源不定时更新,展示极为有限,如果需要更多资源的代找服务,请联系客服!本站暂未提供交易接口,如需更多资源代找及交易服务,请咨询客服!

(5)关于所收取的费用与其对应资源价值不发生任何关系,仅为站点运行消耗及各项服务的综合费用!

(6)本站展示资源及代找资源的内容与本人无关,尤其其中堪舆地理易学中医等相关资源,所有资源内容仅供参考,本站不负有任何责任!

(7)仅供学习和交流优质文化服务,便利大众,以上,请知晓!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