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医经典医案赏析系列 全13册 2015清晰
《大国医经典医案赏析系列》全13册,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年出版。《大国医经典医案赏析系列》书目:大国医经典医案赏析系列 章次公经典医案赏析大国医经典医案赏析系列 张聿青经典医案赏析大国医经典医案赏析系列 张锡纯经典医案赏析大国医经典医案赏析系列 喻嘉言经典医案赏析大国医经典医案赏析系列 尤在泾经典医案赏析大国医经典医案赏析系列 叶天士经典医案赏析大国医经典医案赏析系列 吴鞠通经典医案赏析大国医经典医案赏析系列 王旭高经典医案赏析大国医经典医案赏析系列 费伯雄经典医案赏析大国医经典医案赏析系列 丁甘仁经典医案赏析大国医经典医案赏析系列 程杏轩经典医案赏析大国医经典医案赏析系列 陈莲舫经典医案赏析大国医经典医案赏析系列 曹颖甫经典医案赏析《大国医经典医案赏析系列》出版说明:医案,古时称为诊籍、脉案及方案,现在亦称为病案、案典。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中医医案起源极早,其萌芽可追溯到周代,《左传》及先秦诸子著作中亦散在记载关于医家诊治疾病的过程,可视为医案之雏形。现存最早且记录比较完整的病案为氵享于意的诊籍,每则我有患者姓氏、住址、职务、病名、脉象、治法及预后等内,涉及内、外、伤、妇、儿各科病证,诊法以脉为主,兼有病机分析,治法有药物、针刺、熏洗等,用药或汤或九或酒。秦汉以降,医学崇尚方书,直至隋唐五代,医案未能取得突破性发展。宋金元时期为医案空前发展的阶段,灾代许叔微的《伤寒九十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案专著。该书将常见的伤寒病证方分为90种,每证一案。立案严谨,内容全面完整,且以《内经》、《难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为依据,对医案加以剖析,颇有启发。然纵览许多名家医案,其并非简单的诊疗纪实,也不同于一般的病历记录,而是取材于大量病案中的验案总结,蕴涵着医家心法和创意,反映了医家临床经验和学术特点,启迪思维,给人以智慧因此,医案不仅是医学发展的奠底石,也是中医理论形成的最基本元素。大国医是指在中医药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较大声望和非凡中医造诣,对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著名中医《大国医经典医案赏析系列》,收集明清及民国时期薯名中医医家如喻嘉言、尤在泾、叶天士吴鞠通、程杏·轩、王旭高、费伯雄、陈莲舫、张聿青、丁甘仁、张锡纯、曹颖甫、章次公等的经典医案,这位医家均为当时名噪一时,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中医大家,丛书以各医家医案为分册,以临床各科常见疑难病为主题,内容涉及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选录医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的病案进行分析、辨别、评按。关于张锡纯:张锡纯(1860〜1933年),字寿甫,河北盐山人。出生于累世业儒的书 香之家,少时广泛涉猎经史子集,读书之暇随父习医。1893年因科举不第, 转攻医学,各家典籍,深究博览,采撷精华,独探奥妙,卓然自成一家。为 人治病,往往力排众议,独任其责,群医束手之证,常能力挽沉疴,远近咸 服其胆识。1911年投戎武汉为军医正,1918年在沈阳创立达中医院。1924 年直奉战时悬壶于河北沧县,临证救难,常能起死回生,医名日噪。其时与 吴郡陆晋笙、泰兴杨如侯、香山刘蔚楚同列,人赞谓"医林四大家”。又与 慈溪张生甫、嘉定张山雷齐名,世誉之"名医三张”。与冉雪峰有"南冉北 张”之说。他主张衷中参西,以中医为主体,沟通中西医医学。中西医应互 取所长,补己之短。遵古而不泥古,参西而不背中。为我国早期主张中西医 汇通派人物之一。1928年寓居天津,办天津“国医函授学校”,设"中西汇 通医社",努力培养后学,弟子私淑半天下。1933年秋病逝,享年74岁。《医学衷中参西录》是张锡纯一生临床经验的心血结晶,理论联系实际 的典范。当时《山西医学杂志〉称之为"医书中第一可法之书”,〈绍兴医 报》称之为"医家必读之书”。据《奉天医学杂志》记载,朝鲜人称为"至 贵至宝之救命书”,"从此知《衷中参西录》实为医学家不可不备之要书 也”。自成书以来,历经增删修订,多次付梓印行。目前,国内版本总计有 几十种之多,可见该书之价值。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医案部分,内容丰富,分类请楚,记载 项目,尤能要言不繁,简而不漏,首尾完整,层次井然,可为医案的范例, 后来的津梁。它不仅是张氏学术思想载体,也凸显了张氏学术特长。在张氏 医案的叙述中,对气独具见解,创升陷汤治疗大气下陷证;重用萸肉救脱; 发扬生石膏的治热病的功效,创制了中西药合用的方剂,如“石膏阿司匹林 汤”以石脅清里热治渴,阿司匹林解表热以除周身壮热,表里双解,体现了 他主张的"不妨以西药治其标,中药治其本,则见效必速”的汇通思想;创立丰富多彩的虚痨治方;对当时霍乱防治提出"治霍乱当以解毒之药为主, 以助心活血之药为佐,以调阴阳奠中土之药为使",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为了继承和传播张锡纯的学术思想,本书以《医学衷中参西录》书中医 案部分为蓝本,选录十八门疾病医案进行分类整理,案后加赏析,其赏析原 则,秉持有一得,书一语,避免无病呻吟、信马由缰。由于张氏胆识过人、 学验倶丰,辨证常能独辟蹊径,用药经验独到、自成一家,而著者学识有 限、经验不足,所以诚惶诚恐,谨言慎笔,以免词不达意。为了彰显国粹之 真谛,存续中医之命脉,虽无咏絮之才,但确怀苦呤之心,不揣冒昧,解读 张氏医案。试图用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语言,解析张氏的辨证思路、组方 原则、用药特点以及配伍技巧,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加深对张氏医学学术 思想精髓的理解,以期为研习提供捷径。为保持张锡纯医案的原貌,所录医 案中药物的剂量均沿用原单位。关于吴鞠通:吴瑭,字鞠通(1758~1836),江苏淮阴人,清代四大温病学家之一。《吴鞠通医案》系吴鞠通所撰,是其学术思想和毕生临证经验融会贯通的结 晶。18世纪,瘟疫蔓延,吴鞠通在总结清代以前温病学成就的基础上,提出 三焦辨证理论和清热养阴治则,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温病辨证体系,对 各种流行于其时的温热疾患亲身辨治,深入研究并付诸临床验证。该医案中 不仅转载了不少前贤有效方,还记载了自创的许多传世名方,如银翘散、桑 菊饮、清营汤等。该医案亦收集记载了审脉、辨证、治法与方药,不仅有温 病,还涉及内、外、妇、儿各科,且大部分医案有连续性记录,使后学者有 规矩可循。本书以《吴鞠通医案〉为蓝本,通过对吴鞠通医案进行选释和评述,结 合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剖析了其立法用药的指导原则,总结其药物用量用法 特色,旨在探求治疗温病的精髓,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并融以笔者的心得 体会和临床经验。医案赏析有详、有略,根据情况而定,有的重点在病因 病机,有的重点在治法方药,以期对读者理解吴鞠通学术思想有一定指导 意义。为使读者能够原汁原味地阅读吴氏医案,我们尽可能保留了医案的完整 性。原医案中有些记载篇幅较少的病历也一并保留并点评,根据其特点在两 个或三个病历之后加以综合总结。为不影响原书内容的准确性,避免因换算 造成的人为错误,旧制的药名、病名、医学术语、计量单位均未改动。关于叶天士:叶桂(字天士)为清代著名医学家,因先生(以下文中均尊称叶天士为 先生)毕生忙于诊务,生前并没有任何医案著作发表,只是在逝世后近20年 才有他人整理的《临证指南医案〉面世,此后又有多种叶案陆续发行,如 《叶氏医案存真〉、〈种福堂公选良方(医案丨〉等。先生医案一直为临床医家 喜读之书,只是由于他在温病学方面的开创性贡献,掩盖了其在中医临床其 他领域的光芒。近20年来,叶案之学术价值重新为中医界所认识,叶案之研 究著作、文章纷陈,但鉴于各类医案均非先生亲自撰写,且先生医案大多记 录简单、四诊不全,同时,因后世不同研究整理者撰写时选材角度不同,观 点不一,因此,虽然学术研究成果不少,但系统研究整理先生医案,雅俗共 赏的读本不多,所以后世学习者直接阅读原文,领悟叶案用药遣方之精妙依 然面临诸多困难。有鉴于此,编者在系统研究叶案基础上,选择先生部分精 华医案进行评析,有助于学习者以窥先生临床学术之全貌。为保证医案原汁原味,先以疾病归类方式收录原案,后对先生诊治思路、 处方用药进行赏析,重点阐发其精妙之处,同时亦附编者学习先生用药之体 会于后,以供读者参考。从本书选择收录的叶案范围与内容看,《临床指南医案》里面的医案略 多,但同时亦收录了其他选本的医案,虽然这些医案只记载寥寥数语,且按 语缺如,但这应该是当曰应诊大多数时侯的实际情况,且这一部分案例因彼 此用方相似,应该最能反映先生日常诊务的用药遣方特点,也最有学习研讨 价值。在编写过程中,因叶案原文大多四诊不全,论理也不详尽,因此编写者 重点剖析先生用"法”的规律。同时,因先生为临床大家,其广泛汲取各家 学术精华,并将名家治疗经验归纳为不同的"法",所以总结先生诸"法" 的使用规律,与学习方药配伍规律同样重要。
top of page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