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 全10册 2004清晰
《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全10册,由陕西科技出版社2004年出版。
《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是由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稿,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郭教礼先生带领的中医专家群体组织编纂的一套系列性丛书。他们计划推出全国祖传四代以上的中医世家50余位,足见其内容之宏富,积淀之深厚。对每位中医世家的宝贵经验又分为家传史略、学术研究、临床经验、医案医话及家传秘录五个篇章来编写,体例合理,内容全面。尤其该套书以“医案医话”为载体辐射其学术研究成果,推广其临床独特经验,做到有理有据,令人信服,确是一项有意义、有力度的垦荒工作。该丛书在首批推出郭谦亨、姚树锦、刘茂甫、赵怀德、王庆林先生的世家经验之后,又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时振声、张学文、孙朝宗、陈恩及孟维礼五位中医世家的宝贵经验,共计五册,百万余言,可谓洋洋大观。作者们历时两载,撰著而成,又诚邀我为之加序。我以为此举于中医学术进步多所裨益,愿庆梨枣之寿世,以慰作者之辛劳。《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书目: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 陈恩中医世家经验辑要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 郭谦亨中医世家经验辑要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 刘茂甫中医世家经验辑要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 孟维礼中医世家经验辑要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 时振声中医世家经验辑要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 孙朝宗中医世家经验辑要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 王庆林中医世家经验辑要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 姚树锦中医世家经验辑要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 张学文中医世家经验辑要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 赵怀德中医世家经验辑要中医学是以生物学为基础,与理化数学交融,与人文哲学渗透的古代医学科学,以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和重视临床医学为两个重要的特征。当今医学朝向健康,其主要课題是亚健康、常见病与难治病的防治和生存质量的提高,因此,临床研究则显得更为重要,其目标就在于提高临床疗效,这是体现中医学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中医理论的升华,新见解、新概念的提出,来源于临床实践,中医新方药与新技术的研制开发亦来源于临床实践。二十一世纪生命科学将会有长足的进步,生物医药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领域。人们渴望返璞归真,因此绿色医药备受青睐,这将给中医药学科的建设与中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为了弘扬中医临床医学的优势,从宇宙观、方法论、功能基因组学的多方位出发,倡导“大一与“小一"的融合,“大综合”与“大分析"的衔接,学习与运用复杂系统科学的相关理论,针对中医、中药非线性复杂系统的研究对象,深化辨证论治体系的研究,不断提高临床水平,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名医,从而为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不懈的努力。《时振声中医世家经验辑要》目录:开篇 家传史略第一节 一代宗师 育人为本一、维护国医 反对守旧二、融贯中西 走创新之路三、重视实践 以效为求四、博采众说 汇集诸长五、胸怀仁术 德高艺精第二节 二代名医 学贯中西第三节 三代传人 百花齐放一、探讨“天癸学说”的江海身二、工于肾衰的王国柱教授三、专于肾炎实验机理研究的李平四、深入研究肾炎血尿康的都占陶五、钻研糖尿病性肾病的倪青六、激素治疗慢性肾病的探索者肖相如上篇 学术研究第一节 《内经》发病理论旨要一、正虚是发病的根本二、体质强弱影响发病三、四时气候影响发病第二节 《伤寒论》的六经实质第三节 《内经》厥证探论一、厥的含义二、厥证分类三、对后世的影响第四节 《伤寒论》之厥阴病一、厥阴病的实质二、热厥转化三、寒热胜复第五节 《温病条辨》代表性方剂分析一、辛凉法二、辛温法第六节 热病证治十二法第七节 伤寒温病—炉论第八节 中医辨证中的标与本第九节 中医内科临床研究方法一、指导思想二、科研选题三、观察疗效四、疗效判定五、临床总结第十节 肾脏病中医临床研究思路一、继承与发扬二、理论与实践三、思路与方法四、回顾与预测五、实验研究思路第十一节 创立中医肾脏病学诊疗体系一、肾命学说和补肾十三法第十二节 肾炎的中医病机与治疗规律探讨一、急性肾炎的中医病机二、慢性肾炎的中医病机三、肾功能衰竭的中医病机四、慢性肾炎治疗八法五、存在问题及研究方向第十三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一、病因病机二、证候分类三、治疗方法四、治疗体会五、研究方向第十四节 中医学临床思维的特点和偏向一、基本特点二、常见偏向第十五节 中医临床研究生的培养一、以实践为主二、结合科研工作三、强化中医意识第十六节 关于中医药现代化的思考一、中西医结合与中医现代化二、中医理论研究方法三、中医临床研究问题中篇 临床经验第一节 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一、肝功能损害二、夹杂病症三、精神因素四、体重增加因素五、补药应用问题第二节 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合并腹水第三节 重症肝炎第四节 尿浊第五节 遗尿第六节 淋证第七节 血尿第八节 慢性肾炎一、水肿阶段二、水肿消退阶段第九节 肾病综合征第十节 蛋白尿一、病机分析二、治法探讨第十一节 隐匿性肾小球疾病第十二节 慢性肾炎复感外邪一、培根本,阴阳相配二、祛外邪,寒温汇通三、兼标本,圆机活法第十三节 关格一、辨证要点二、临床表现三、治疗原则四、辨证论治五、其它疗法六、预防调护第十四节 尿毒症一、扶正补虚二、驱邪排毒第十五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一、病机分析二、辨证特点三、治疗要点四、减轻消化道症状五、控制可逆因素第十六节 肾性尿少尿闭一、急性肾衰二、慢性肾衰第十七节 狼疮性肾炎一、清热解毒二、滋养肝肾三、健脾益肾四、益气养阴第十八节 紫癜性肾炎第十九节 肾盂肾炎第二十节 肾结石一、湿热型二、气滞型三、肾虚型下篇 医案医话第一节 内科病证一、慢性肾炎脾肾气虚案二、慢性肾炎脾肾阳虚案三、慢性肾炎肾阴不足案四、慢性肾炎气阴两虚案五、慢性肾炎阴阳两虚案六、慢性肾炎合并支气管扩张案七、紫癜性肾炎案八、紫癜性肾炎案九、糖尿病肾病案十、急性肾盂肾炎案十一、慢性肾盂肾炎案十二、慢性肾衰脾虚肝郁案十三、慢性肾衰阴虚阳亢案十四、慢性肾衰脾肾阳虚夹水湿案十五、慢性肾衰用大黄后虚体难支案十六、慢性肾衰合并心包炎十七、慢性肾衰合并肺部感染第二节 杂病医案一、春温二、中毒性痢疾三、结核性腹膜炎四、肝血瘀阻夹湿热案五、高血压病案六、运动神经原病案七、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案第三节 谈谈辛开苦降法一、黄连配半夏二、黄连配苏叶三、黄连配厚朴《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 孟维礼中医世家经验辑要》目录:开篇 家传史略第一节 一世鼻祖孟子章一、崇善敬孝,立志学医二、投师求教,悬壶坐堂三、贫富同视,乐善好施四、练方制药,精研医术五、崇尚大医,舍己为民第二节 二世名医孟维礼一、辍学从医,继承家学二、钻研医术,为民治病三、继承家学,精研妇科四、承研胃肠,练方致效五、深钻温病,善治乙脑六、承前启后,服务社会第三节 三世医哲孟国栋一、立志自学,艰苦求医二、深学理论,培实基础三、秉承妇科,着眼创新四、为民解危,研治胃肠五、学研针灸,功于临床六、与时俱进,探讨学术第四节 四世医秀齐争妍上篇 学术研究第一节 医源于易 “中和位育”第二节 崇尚丹溪 代有发挥第三节 工于妇科 论治有方一、妇女诸病,调气为要二、妇以血贵,治脾为首三、调理月经,理肝为先四、崩分阴阳,补虚泻实五、带下肾虚,健脾化湿六、养胎之法,清柔平和七、坠胎滑胎,清热补肾八、产后多虚,化瘀补肾九、不孕不育,调经补肾十、妇女更年,先兆滋肾第四节 研脾胃学说 创治疗新法第五节 慢性胃炎 利胆通调第六节 萎缩性胃炎 益气化瘀攻毒第七节 乙肝解毒化痰 提高免疫机能第八节 辨治脑中风 早治清开窍第九节 男性更年征 调心理补肾第十节 风火咳嗽 麻杏芩甘第十一节 慢性结肠炎 灌肠清湿热第十二节 小儿麻疹 清透血毒第十三节 针灸瑰宝 临床验效一、针灸止痛十二法二、灸法温补,慢病良效三、针治腰痛,刺络拔罐四、面瘫歪斜,灸气针好中篇 临床经验第一节 妇科病一、月经不调二、痛经三、经闭四、崩漏五、月经前后诸症六、经断前后诸症七、带下病八、妊娠恶阻九、妊娠水肿十、妊娠腹痛十一、先兆流产十二、子晕及子痫十三、产后恶露不绝十四、产后发热十五、产后乳汁不行十六、产后病总括十七、妇人不孕症十八、脏躁十九、乳痈二十、黄褐斑第二节 胃肠病一、慢性胃炎二、消化性溃疡三、甲型病毒性肝炎四、肠痈五、痢疾六、慢性结肠炎第三节 脑中风一、中风先兆二、中风发作期第四节 乙型病毒性肝炎第五节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第六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一、发病期二、恢复期三、后遗症期第七节 儿科疾病一、麻疹二、顿咳三、痄腮四、疳积下篇 医案医话第一节 妇科病症一、月经过多二、经闭三、刮宫后闭经综合征四、阴痒五、血虚痹六、胎漏七、癥瘕八、脏躁九、经断前后诸症十、产后病十一、不孕症十二、男性不育证第二节 胃肠病症一、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二、慢性萎缩性胃炎三、慢性腹泻四、肝郁证五、肠痈六、疳积第三节 内科病证一、脑中风先兆症二、脑中风三、老年气郁感冒四、邪伏少阳证五、麻疹六、内伤发热七、偏头痛八、热中嗌干九、梅核气十、耳鸣十一、眩晕十二、面瘫十三、胸痛十四、悬饮十五、郁证十六、乙型肝炎十七、乙型脑炎十八、痹证十九、虚劳二十、遗精二十一、大小便失禁二十二、膏淋二十三、慢性湿疹第四节 针灸医案第五节 医话一束一、祖医逢春感党恩二、“秀才学医,笼子提鸡”三、中医药学必然会成为全球共享医学四、代赭石临床应用述要五、孟维礼先生九十寿诞庆典纪事附篇 传世秘录
top of page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