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名老中医成才之路及续集 全2册 2011-2014高清
由人卫出版社2011至2014年出版。
名老中医是将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前人经验与当今实践相结合,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代表着当前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是当代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杰出代表。名老中医的学术传承是保持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必要保障也是打造新一代名医、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重要方式。然而,对名老中医学术的传承不仅包括临证经验与学术思想,还应包括精神品质与成才经验。因此,“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特设“当代名老中医成才之路的总结研究”一项(由江西中医学院承担),以当代百名中医名家为研究对象,在广泛收集各位名老中医个人成才经验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他们如何成为一代名医的基本经验和共性规律。该研究成果对于培养新一代中医人才、加快名医的成才速率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书分为上篇、下篇和附篇。
上篇是当代名老中医成才共性规律研究,概论当代百名名老中医在成才经验中的共性问题。大致介绍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系统分析了影响成才的共性成分—9个方面30余个因子,重点总结了名医成才的关键因素与基本规律—6大要素2大核心,并基于研究结论,在教育模式、传承手段、政策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改进中医传承模式的系列建议。
下篇是当代名老中医成才经验集萃,多样化展示各位名老中医各自不同的成才经验。各位名老中医的成才经验,均取自“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各纵向分课题提交的名老中医成才经验总结报告,主体内容原则上是经过各位名老中医认可的,并以名老中医姓氏笔画顺序为序。为保证本书质量,本课题组对原报告进行了质量筛选,个别质量不高的总结报告,经反馈后仍未能进一步修改完善的,未能纳入本书。
本书根据各位名老中医的成才领域与专业偏向,又将名老中医大致分为理论经典、中医内科、中医骨外、中医妇儿、中医针推和中西医结合六大类,并对每一大类做了概述性导言,希望能相对显示中医成才在不同专业领域方面的特点,对每篇经验增设了副标题,以达到提示各篇重点与亮点的作用。
《当代名老中医成才之路》书目:
当代名老中医成才之路
当代名老中医成才之路 续集《当代名老中医成才之路》出版说明:
名老中医是将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前人经验与当今实践相结合,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代表着当前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是当代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杰出代表。名老中医的学术传承是保持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必要保障,也是打造新一代名医,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重要方式。然而,对名老中医的学术传承不仅包括临证经验与学术思想,还应包括精神品质与成才经验。因此,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名老中医临证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特设“中医传承规律与传承模式研究课题”一项(由江西中医药大学承担),以当代百名中医名家为研究对象,在广泛收集各位名老中医个人成才经验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他们如何成为一代名医的基本经验和共性规律。该研究成果对于培养新代中医,加快名医的成才速度,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书正文分概论、各论两大部分,后附一附录
概论是名中医成才共性要素与基本规律研究,以“名医成才”为主题,系统研究了古代、近代和当代名中医的成才经验,并从中提取古今名中医成才所具有的共性因素与基本规律,为建立现代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和名医传承机制,提供基本要素及其核心框架等理论支持。
各论是百名当代名老中医成才之路与经验集萃,具体展示全国各地名老中医各自不同的成才经历与成才经验。按各直辖市、省(自治区)分章叙述,按拼音排序。有关内容,均取自“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名老中医临证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传承与数字化研究”各纵向分课题提交的名老中医成才之路研究报告,主体内容原则上是经过各位名老中医认可的。为保证本书质量,本课题组对原报告进行了质量筛选,部分质量不高的总结报告,经反馈后仍未能进一步修改完善的,不纳入本书。本书对部分篇幅较大的名老中医成才之路研究报告进行了小幅删减,删去了其中与主题关系较疏的段落或章节,也减少了与各课题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专题报告可能重复的内容。或有删减不当之处,敬请见谅。
附录为名老中医专业特点参考索引,根据收录的各名老中医的专业特点进行分类,便于读者查阅。
本书承接前集的工作基础,对当代名老中医成才之路研究做了进一步的拓宽、深入和完善。
续
《当代名老中医成才之路》目录:
第一章理论经典类
一、于己百成才经验—推崇经典,衷中参西…
二、王绵之成才经验—精究方术,杂融百家
三、邓铁涛成才经验——立志岐黄思真谛,探索中医求真途……
四、任继学成才经验——一病机理论寻突破,中医急症领风骚………
五、李培生成才经验—精通经典,兼通儒道……………
六、何任成才经验——治学贵勤求博采,临证重四诊八纲
七、张珍玉成才经验——牢记经典精医理,学以致用需践行
八、陈瑞春成才经验——酷爱伤寒读写用,执守经方善化裁……
九、周仲瑛成才经验——法外求法臻化境,实践创新绽奇葩
十、查玉明成才经验——博采众长汇中西,师古勿泥并创新…
十一、郭子光成才经验——聪颖加勤奋,临证有要诀
十二、谢海洲成才经验—一熟读典籍,医药并精…
十三、裘沛然成才经验——书海泛舟学识广,学以致用心法活………第二章中医内科类
一、王自立成才经验——遵仲景法东垣,学究源锲不舍…
二、王国三成才经验——品端学正勤为径,博采众长重师承
三、方和谦成才经验——熟读经典功底坚,勤于临证重实践……
四、卢化平成才经验—做临床胆大心细,做学问智圆行方
五、吕仁和成才经验——一心静思远在全球,与时俱进拓创新………
六、刘祖贻成才经验——博学精思世医承,求是创新脑病精
七、朱进忠成才经验——谨守岐黄和谐纲,学医临证有要诀…
八、朱良春成才经验——一发皇古义融新知,深究虫药誉杏林…
九、李玉奇成才经验——正身立德本聪颖,“小李神医”临证明…
十、李寿山成才经验——名医济仁寿,宗中亦参西
十一、李振华成才经验——德艺双馨医风范,学在于勤知在行……
十二、李辅仁成才经验—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十三、杨春波成才经验—一家传引路自勤奋,敬业尽心求新知…
十四、何炎藥成才经验——愿掬仁心布仁术,无师自通在勤耕
十五、沈宝藩成才经验——勤奋+机遇=成才
十六、张琪成才经验—一学验俱富多著述,疑难重症专喜攻……
十七、张磊成才经验——一天道酬勤,勤学、勤思、勤感悟
十八、张镜人成才经验——世医兼通文史哲,勤做学问读写行
十九、张学文成才经验——活用温病治急症,杏林苑中映奇葩……
十、金洪元成才经验——一理论实践多交替,证理法方有章法
二十一、赵冠英成才经验——苦读经典终身学,广纳诸家中参西……
二十二、胡建华成才经验——六乐老人多师承,学勤术精广涉猎………
二十三、晁恩祥成才经验——读经典结合临床,善思悟天道酬勤…
二十四、钱伯文成才经验一“止于至善”,方能成为“苍生大医”
二十五、钱英成才经验——读经典、常拜名师,创“截断、逆流挽舟
十六、徐景藩成才经验——世家熏陶医早恒,古今融汇实践中
十七、康良石成才经验——敬业成才道,德术兼备铸大医
二十八、章真如成才经验——学贵有恒,术贵专攻
十九、焦树德成才经验——熟读经典巧自生,科技创新立“旭痹”
三十、谢远明成才经验——尊师重道友,实践求创新………
十一、路志正成才经验——树仁爱为怀之心,立济世救人之志第三章中医骨外类
一、丁泽民成才经验——一下工守形上守神,痔科虽小作为大
二、丁锷成才经验——博学,精求,更重心悟…
三、王文春成才经验——一验从善中来,悟从行中出
四、朱惠芳成才经验——厚积薄发志不移,建院创业共成长…………
五、刘柏龄成才经验——活人济世施仁术,勤奋探奥六十春
六、许鸿照成才经验——一中西汇通采众长,正骨“治骨重筋肉
七、孙树樁成才经验——妙在手法随心转,中医正骨出新花
八、余鹤龄成才经验——一出西入中补长短,精于外科谙于内…
九、尚德俊成才经验—一勤奋实践有追求,中西结合医道成…
十、施汉章成才经验—一医者仁术唯在心,重外兼内乃应变
十一、郭维淮成才经验——承祖训秉家学,创立正骨学派…第四章中医妇儿类
一、王子瑜成才经验——立志中医学仁术,补肾调肝理气先
二、王静安成才经验——剑胆琴心济苍穹,著书立说育后人
三、朱南孙成才经验——一弘扬祖业露风华,从合守变燮阴阳
四、刘弼臣成才经验—一立志苦学勤思悟,“体禀少阳守肺门
五、许润三成才经验——一经典不厌百回读,病证结合有妙招
六、李少川成才经验—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西风
七、陆长清成才经验——一勤恒精博悟成学,终必实践出真知
八、蔡小荪成才经验——沪上女科世家传,继承之中有发第五章中医针推类
一、于致顺成才经验——精研、发展中医,勇为针灸栋梁
二、石学敏成才经验——凝聚人心多创新,鬼手神针铸品牌…
三、张沛霖成才经验——一被动、自发、自觉、痴迷,勤学、勤思、勤诊、勤究
四、郑魁山成才经验——郑氏家传针法妙,子午流注灵龟精…………
五、秦亮甫成才经验——一苏沪名医中参西,“东方神针”针麻扬
六、黄鼎坚成才经验—一学医“坚者为宝”,用针“神在秋毫
七、程莘农成才经验——书香名门世家医,兴隆中医针灸扬
八、靳瑞成才经验——业勤思行“持三心”,岭南新派“靳三针”第六章中西医结合类
一、汤益明成才经验——一西医学中从名师,益气活血治心疾
二、李竞成才经验—一实践奇效坚信念,中西汇通治疡科……
三、吴康衡成才经验——黎民装心中,继承促创新
四、张鸣鹤成才经验——一中西结合克难题,风湿免疫有专攻……
五、陈可冀成才经验—一拜承名师汇西中,病证结合创新方……
六、周霭祥成才经验——勤奋敬业心有志,经典临床并科研…
七、郑新成才经验—一学习实践总结提高,中西结合创新治肾·
八、俞尚德成才经验——兼收并蓄汇中西,辩证治病新模式……
九、姚希贤成才经验—一先中后西苦求学,病证结合明症结
十、倪珠英成才经验——西学中医儿科行,常习经典更临证…
十一、唐由之成才经验——攻读岐黄书,钻研龙木术
十二、谢剑南成才经验——临床实践中西合,妇科顽疾探新招…《当代名老中医成才之路续集》目录:
概论 名中医成才共性要素与基本规律研究
概说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研究框架
第一章 古今名医成才经验共性因素研究
一、古代名医成才经验研究
二、近代名老中医成才经验总结报告
三、当代名老中医成才因素与共性规律的再研究报告
第二章 关于中医成才及其瓶颈问题的调查
一、关于名医成才因素对行业专家的调查研究
二、名医成才要素在中医教学中的试行运用研究
三、关于中医成才瓶颈问题对行业专家的咨询调查
四、关于中医成才瓶颈问题对学生的问卷调查
第三章 对名中医成才共性要素与基本规律的总结报告
一、各项研究的综合比较
二、名医共性因素的提炼
三、中医成才特点与名医成才规律
各论 “十一五”百名当代名老中医成才之路与经验集萃
第一章 北京市
一、蔡瑞康——师从名家中西汇,法多方妙护肤神
二、柴松岩——遵循古训汇新知,临证守道解难题
三、陈彤云——橘井泉香,杏林长青
四、房定亚——病证结合衍古义,中西汇通寓新知
五、郭赛珊——坚持中西医结合,融会贯通谋创新
六、黄世林——传岐黄薪火,承中医衣钵
七、孔光一——谦逊仁善济众生,通古求新见真奇
八、李佩文——融汇中西抗癌魔,漫画养生誉杏林
九、李维贤——兼收并蓄纳百川,勤求博采屡出新
十、刘志明——胸中常满艳阳春,医术精湛济世人
十一、马继兴——辑佚考证古医籍,潜心科研硕果累
十二、聂惠民——弘扬仲景学术,创立聂氏伤寒
十三、田从豁——勤求博采筑大医,传道授业育岐黄
十四、周绍华——推陈出新,融汇中西
第二章 上海市
十五、黄吉赓——起沉疴巧用经典,释医道汇通中西
十六、邵长荣——病证合参辨肺病,药对经方功自倍
十七、王翘楚——研精究微饮誉杏林,岐黄翘楚善疗失眠
第三章 天津市
十八、陈宝义——勤读书,精临证,拜名师
十九、张大宁——承继家学皇古意,开辟新学成一统
第四章 安徽省
二十、马骏——多学多问多临床,善思善悟善总结
二十一、徐经世——脾胃肝胆赋新意,升降平衡效奇功
二十二、徐志华——发皇古义创制新方,治瘀独到蜚声杏林
第五章 福建省
二十三、杜建——学经典,重临床,倡导中西医结合
二十四、林求诚——勤学严谨,通权达变,西为中用
二十五、张永树——君子谦中求古训,心通经脉手随神
第六章 甘肃省
二十六、曹玉山——西学中奠定基础,多临床推陈出新
二十七、王道坤——熟谙经典旁通各家,善调气血重视脾胃
第七章 广东省
二十八、陈全新——从小立志缘针灸,岭南独创陈飞针
二十九、丘和明——勤求古训皓首穷经求治血证,清心正气独步杏林铁杆
中医
三十、禤国维——精、勤、博、专、仁,优秀的内在特质,铸就名医成才
之路
三十一、周岱翰——敢为人先开创中医肿瘤大业,与时俱进潜研岐黄抗癌
新路
第八章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三十二、徐富业——古今结合出新法,动静并治显奇效
第九章 贵州省
三十三、黄建业——专医术,重医道,中西融合探求治病规律
三十四、刘尚义——心血为炉,熔铸古今
第十章 海南省
三十五、罗凌介——淡泊明志勤研经典,精辨医理灵活用方
第十一章 河北省
三十六、李士懋——教学临床科研三者共融出真知,读书看病著述一脉相
承创新论
三十七、李英杰——千百疢难不越三,万病治养皆崇脾
三十八、邢月朋——以人为本,道法自然 求真务实,与时俱进
三十九、赵玉庸——不荣则痛补遗篇,肾络瘀阻探新径
第十二章 河南省
四十、崔公让——勇于探索、锲而不舍是成功之道
四十一、高体三——厚德博学,大医精诚
四十二、毛天东——探赜索隐承平乐正骨于无形,钩深致远传心法绝技而
有物
四十三、袁海波——医者在德方精业,衷中参西融古今
第十三章 黑龙江省
四十四、陈景河——读书临证医术精研以解玄理之玄,全形治神畅为至要
可达妙中之妙
四十五、孙申田——继承,实践,创新
第十四章 湖北省
四十六、管竞环——研古义究岐黄,汇中西筑蹊径
四十七、梅国强——通习经典求融通,精研经方讲实效
四十八、邵朝弟——勤耕不辍探杏林,辨证固本疗肾病
四十九、徐升阳——证病合参求至理,天人相应探宏观
第十五章 湖南省
五十、郭振球——博学精研,功医善教
五十一、欧阳恒——中医成在永不弃,比类思辨克肤疾
五十二、张崇泉——学贯中西创新路,养正达邪起沉疴
第十六章 吉林省
五十三、董克勤——继先贤之精要,传承者以华彩
五十四、胡永盛——熟谙百草济众生,倾囊相传弘国粹
五十五、黄永生——独钟学术育新人,无私奉献照后生
第十七章 江苏省
五十六、夏桂成——博古研今,推陈出新
五十七、谢昌仁——勤求古训自天成,传承经方重脾胃
五十八、张志坚——宣肺靖水疗先天,三因学说传青囊
五十九、朱秉宜——融会古今善思考,勇于探索创新知
第十八章 江西省
六十、陈崑山——遵古研古不泥古,衷中参西重辨证
六十一、皮持衡——循古拓今不泥古,相反相成长发挥
六十二、伍炳彩——经典临证信中医,德正艺长名自成
第十九章 辽宁省
六十三、马智——融古通今启沉疴,不吝赐教若谷怀
第二十章 内蒙古自治区
六十四、朱宗元——杏林春暖仁者心,师古融新育后人
第二十一章 青海省
六十五、郭焕章——平乐正骨扬青海,高山仰止淡如菊
第二十二章 山东省
六十六、丁书文——衷中参西重疗效,热毒学说愈心疾
六十七、冯宝麟——西药出身研中药,炮制成名创辉煌
六十八、焦中华——广收博采,融汇中西
六十九、王国才——潜心医海古今术,杏林针推育新株
七十、郑惠芳——宗经典,重实践,治病善于培化源
第二十三章 山西省
七十一、原明忠——博览为充精提炼,吐故创新秀杏林
第二十四章 陕西省
七十二、郭诚杰——勤习善研恒实践,针药并用克乳癖
七十三、黄保中——通古融今治顽疾,病证结合起沉疴
七十四、张瑞霞——临证何须惜血气,精修德艺自馨香
第二十五章 四川省
七十五、李孔定——承先启后传承薪火,德艺双馨誉满杏林
七十六、廖品正——继承与创新并举,医教研全面发展
七十七、孙同郊——医德本于人道,献身必是初衷
七十八、王成荣——爱岗敬业,好学重思
七十九、杨家林——毕生勤奋功夫细,专心妇科力求新
第二十六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八十、刘继祖——追求经典之至理,发扬伤寒之本意
第二十七章 云南省
八十一、孟如——毕生精学仲景门,善教喜用金匮方
第二十八章 浙江省
八十二、李学铭——大医一道,唯其精诚
八十三、王会仍——博学无穷书中来,笃行不倦济苍生
八十四、王永钧——多思唯实求创新,亲历肾病得悟真
八十五、吴良村——良相诚可贵,良医价更高
top of page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