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浙江学术文库 共25册 2014
《当代浙江学术文库》PDF电子书共25册,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至2015年出版。
《当代浙江学术文库》 书目:当代浙江学术文库 朱湘论稿当代浙江学术文库 周作人的文学道路 围绕“文学店关门”的考察当代浙江学术文库 中国因素在世界的影响当代浙江学术文库 浙东藏书史当代浙江学术文库 元明清楚辞学史当代浙江学术文库 徐渭戏剧研究当代浙江学术文库 温岭方言研究当代浙江学术文库 淑世与超旷 苏轼仕杭时期活动与创作评析当代浙江学术文库 权力博弈中的晚清法律翻译当代浙江学术文库 吕大临理学思想研究 兼论浙东学派的学术进程当代浙江学术文库 慧琳《一切经音义》韵类研究当代浙江学术文库 杭州城市早期现代化研究 1896-1927当代浙江学术文库 汉代骚体诗赋研究当代浙江学术文库 当代中国电影产业的文化资本研究当代浙江学术文库 吐鲁番出土文书语言研究当代浙江学术文库 书法章法形式原理当代浙江学术文库 清代《红梦》的图像世界当代浙江学术文库 民国浙籍作家穆时英研究当代浙江学术文库 岭南武术文化研究1927-1937年民营报业经营研究 以《申报》《新闻报》为考察中心当代浙江学术文库 20世纪浙江戏剧史当代浙江学术文库 《春秋明经》注析当代浙江学术文库 《初学记》引经考当代浙江学术文库 “沈宋体”研究当代浙江学术文库 上古汉语反义词研究《当代浙江学术文库》部分书目介绍:《当代浙江学术文库:20世纪浙江戏剧史》介绍了自19世纪末始,曾经闪耀浙江剧坛的传奇退出舞台,成为浙江人永远的记忆,而以摊簧和乱弹为代表的浙江地方戏逐渐走上舞台的中心。其中又以新崛起的越剧为著。相较于以剧本为中心的历史,这时期的浙江地方戏却选择了一条对其发展多少是一种制约的重表演、轻剧本的发展路径。最早改变这一发展路径的是扎根上海的越剧人。20世纪40年代初期,姚水娟、袁雪芬有意识地引文人加盟,着手越剧的大胆改革,并取得有目共睹的成就。其他如绍剧、婺剧、瓯剧、台州乱弹、甬剧、姚剧、湖剧、睦剧、杭剧等仍旧在坚持演提纲戏之路上蹒跚而行,这一状况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才告一段落。目录第一章 浙江传奇、杂剧的衰败第一节 嘉庆、道光间的传奇、杂剧第二节 辛亥革命前后的传奇、杂剧第三节 黄燮清和《倚晴楼七种曲》第四节 洪炳文的戏剧创作第五节 浙江杂剧传奇的消亡期第二章 浙江地方戏的崛起第一节 浙江地方戏的起源考述第二节 二三十年代的浙江地方戏第三节 40年代的浙江地方戏第三章 浙江地方戏剧目第一节 剧目概况第二节 题材和审美趣味第三节 作品举隅第四章 一枝独秀的越剧第一节 艰难的起步第二节 群星璀璨的越剧女班第三节 《祥林嫂》《梁祝哀史》等越剧作品第五章 昆曲在浙江的延伸第一节 杭嘉湖地区的正昆第二节 宁波昆班第三节 温州昆班第四节 金华昆班第六章 浙江京剧第一节 浙江徽戏第二节 杭嘉湖京剧第三节 宁绍京剧第四节 温州京剧第五节 “海派”宗师周信芳第七章 浙江话剧第一节 早期新剧与浙江文人的开创之功第二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后的浙江话剧新探索第三节 抗战语境与浙江话剧叙事第四节 夏衍的话剧创作第八章 “戏改”时期的浙江戏剧第一节 配合政治形势的浙江戏曲改革第二节 旧剧整理及改编第三节 现代剧创作与演出第四节 昆曲《十五贯》现象剖析第九章 “大跃进”背景下的浙江戏剧第一节 政治主导的戏剧编演第二节 传统剧整理、改编和演出第三节 《于谦》《海瑞罢官》等历史剧创作第四节 浙江昆苏剧团的“传”字辈和“世”字辈第五节 《半把剪刀》等甬剧三大悲剧第六节 《断桥》等婺剧四折子戏第十章 “文革”时期的浙江戏剧第一节 大演革命戏第二节 浙江戏剧界的批斗风第三节 “文革”中的另一种文学精神第十一章 改革时代的浙江戏剧第一节 浙江戏剧的恢复演出第二节 浙江戏剧的改编和创作第三节 八九十年代浙江戏剧的演出结语参考文献后记《当代浙江学术文库:<初学记>引经考》的研究有利於订正今本《十三经》讹误,廓清异文产生的轨迹,保存古本与佚文,同时也为文字学、音韵学、词汇学的历时演变研究提供鲜活的材料与证据。另外,《当代浙江学术文库:<初学记>引经考》分析了《初学记》引经存在的问题,以实例的形式详细罗列了错、倒、讹、脱、衍等多种情况,有助於《初学记》的进一步整理和其他类书引文的研究。目录凡例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初学记》的作者一 张说二 其他撰者第二节 研究回顾一 清以前二 现当代三 存在的问题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第二章 《初学记》的体例第一节 全书体例第二节 引经体例一 意引二 合引三 选引四 注文提示式五 句末总结式六 “又曰”提示新引文七 引文补足原书省略成分第三节 引注体例第三章 异文研究(上):因形嬗变第一节 古今字一 《初学记》引文为古字二 《初学记》引文为今字第二节 异体字第四章 异文研究(中):因音嬗变第一节 通假字一 《初学记》引文为借字二 《初学记》引文为本字三 二者均为借字第二节 专用名词第三节 联绵词第五章 异文研究(下):因义嬗变第一节 同义替换第二节 避讳改字一 避唐太宗李世民讳二 避唐高宗李治讳第三节 方言异称一 方言差别二 古今异称第四节 双音化一 并列式复音词二 偏正式复音词第五节 文化现象一 同名异称二 历日换算……
top of page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