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淡安医集 全2巨册 2017高清
《承淡安医集》PDF电子书全2巨册,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年出版。《承淡安医集》系统收集了承淡安先生的遗著、门人为其整理的讲稿、未刊手稿、译著、论文及日记等,共2卷:上卷为针灸精华,集中反映了承淡安先生在不同时期对经络腧穴、针灸治疗、刺法灸法等的认识,是一部“浓缩的近现代针灸学发展史”;下卷为医学传薪,汇集了承淡安先生的个人学术经验、医论医话、对子午流注针法的发挥以及对《伤寒论》《十四经发挥》等古代医籍的真知灼见。《承淡安医集》书目:承淡安医集 上册 针灸精粹承淡安医集 下册 医学传薪《承淡安医集》出版说明:承淡安(1899一1957)是近现代杰出的针灸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他以“东方学术自有其江河不可废”的自信,以“提高和弘扬针灸学术为己任"的责任感,系统构建了现代针灸学体系和范式、确立了现代中医高等教育模式,开创了近现代中医学术史上具有科学学派性质的“澄江针灸学派”。承淡安原名启桐、秋梧、澹肅,江苏江阴人。他出生于中医针灸世家,四岁时跟同乡瞿简庄学习中医内科和外科;22岁参加西医函授,后又到上海实习西医。1925年春,独立开诊。1930年在苏州望亭创办“中国针灸学研究社”,以弘扬针灸学术为己任,开始了为之一生的针灸事业。1931年秋出版《中国针灸治疗学》;1933年10月创办《针灸杂志》;]934年10月东渡日本,学习和考察针灸;1935年5月创办中国针灸讲习所,1936年春末改名“中国针灸医学专门学校",并开设针灸医院等,构建了医教研一体化的现代针灸学术模式。四37年沪淞战争后,承淡安避难西迁,在“战争缺医少药,针灸亦利民生"的思想指导下,开设各种针灸培训学习班、出版多种针灸专著。1947年冬返回家乡,1950年底在苏州恢复中国针灸学研究社。1954年夏,承淡安受江苏省政府邀请参加筹办江苏省中医院和江苏中医进修学校等工作,同年9月3日到江苏省中医院工作,10月30日受聘为江苏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前身)首任校长。他以“提高中医学术为宗旨",规划和开创了现代中医医院模式和现代中医高等教育模式。1955年6月1日,受聘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学部委员,并任中华医学会副主席、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等。1957年7月10日,承淡安因积劳成疾在苏州病故。作为现代杰出的针灸学家和中医教育家,承淡安一生著述颇丰,不仅亲自编撰了一系列针灸著作,而且整理、校注了《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和其他相关针灸文献,同时翻译或指导弟子门人翻译了一批日本针灸医籍另外,他还留下了大量的论文、讲稿、手稿、日记等;还有部分门人弟子记录承淡安讲课和口述文稿资料等。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承淡安的著作散落多处,有些著作已经残缺不全,我们在历时十余年系统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编撰出版《承淡安医集》,以期全面保留承淡安的学术资料、系统呈现承淡安的学术思想、全面真实地反映承淡安的学术贡献。《承淡安医集》的编撰,共分上下两卷,分别为“针灸精粹"和“医学传薪"上卷“针灸精粹",收集和汇编了承淡安在针灸方面的著作精华。承淡安先生编撰的《中国针灸治疗学》(193]年)、《中国针灸学讲义》(1940年)、《中国针灸学》(1955年)0这三部著作体现了承淡安在三个不同阶段对针灸学术框架的界定,也体现了现代针灸学术模式的构建过程和轨迹,这是此次汇编的重点。我们按照“针科学"“灸科学"“经穴学”和“治疗学"四大模块对其进行重新整理:其中“针科学"“灸科学"“经穴学"在定位和取穴等内容上,三部著作比较接近,故以《中国针灸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年)为依据;“经穴学”的主治部分,包括了《中国针灸学讲义》(中国针灸研究社,1940年)和《中国针灸学》(人民卫生出版社,]955年)两书的相关内容;“治疗学"的内容则分别以《中国针灸学讲义》(中国针灸研究社,1940年)和《中国针灸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年)为依据。此外,承淡安还吸纳新知,以问答的形式编著了《针灸精华》,涵盖了与针灸相关的生理解剖、消毒卫生及病理诊断治疗等常识;考证腧穴,编撰了《铜人经穴图考》;研究无痛针刺操作,编撰《运针不痛心法要诀》等。下卷“针灸传薪",包括医学传薪、经典校译、医论医话等部分。医学传薪部分主要收集了承淡安的遗著及其门人弟子记录、整理的文稿等。《子午流注针法》为与人合作的著作、《针灸薪传集》为其门人弟子记录的著作。承淡安遗著包括《针灸学术讲稿》和《简易灸治、丹方治疗集》,前者主要介绍经络学术,后者主要是灸法的临床应用。经典校译部分主要收集了承淡安一生校注的中医经典著作和针灸相关著作。其中,承淡安曾校注过《内经》,谢锡亮保留了部分手稿,此次以《内经新注》(部分)结集;承淡安还从针灸视角注解《伤寒论》,并以《伤寒论新注》为名出版(江苏人民出版社,1956年》此外,他还注解了《十四经发挥》《百症赋》《杂病穴法歌》,编撰《经络要穴歌诀》《经外奇穴汇编》等,一并收录。医论医话部分为承淡安发表的论文、未刊手稿及译著序文等。其中发表论文共4]篇,包括《针灸杂志》26篇,《杏林医学月报》《光华医药杂志》《医界春秋》等杂志巧篇。承淡安未刊手稿包括《一年来的教务工作和今后的任务》《新内经》等,前者是江苏中医进修学校办学一年后的总结,后者是最近在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博物馆发现的,虽然仅一册,足以体现了承淡安对于人体组织器官和功能上中西医沟通和融汇之间的努力。此外,本部分还收录了承淡安为译著《经络之研究》(上海千顷堂书局,]955年)、《经络治疗讲话》(江苏人民出版社,1957年)、《针灸真髓》(江苏人民出版社,1958年)、《知热感度测定法针灸治疗学》(上海卫生出版社,1956年)等撰写的序文。正文后附有承淡安自传和日记。自传是承淡安1954年夏即将出任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校长前所写,山受业门人杨福祥整理并保留。承淡安日记为1934年11月到1935年6月旅日时期、1954年到1956年南京中医药大学建校之初,两个时期承淡安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承淡安医集》不仅是承淡安个人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结晶,也是民国时期针灸学术和现代针灸学科体系演变的历史定格。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承淡安先生在诊室里,静心诊治、体悟医理的眼神;承淡安先生在黑板前,循循诱导、示教垂范的手势;承淡安先生在油灯下,整理旧学、发掘新知的侧影。从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承淡安先生在望亭,公开家学、结社继绝的决心承淡安先生在无锡,薪火相续、光耀四海的波澜;承淡安先生在金陵,布道明堂、惠泽天下的壮阔。在承淡安资料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得到澄江针灸学派第二代传人程莘农、肖少卿、杨长森、杨兆民、谢锡亮、仲谟、戚淦等前辈的帮助和指点;得到承淡安的后人梅家真女士,湖南中医药大学严洁、常小荣、刘密等提供史料和帮助;也得到南京中医药大学相关人员的大力帮助和支持;黄煌教授、王玲玲教授和徐斌研究员也给予了指导和帮助;在收集整理承淡安资料和史料时,在香港还机缘获得了江泓成珍藏的赵朴初生前手书墨宝,在此一并感谢。《承淡安医集》目录:承淡安医集 上卷 针灸精粹中国针灸学针科学灸科学经穴学治疗学附:《中国针灸学讲义》针灸治疗部分针灸精华铜人经穴图考铜人针灸经经穴考正阿是穴考运针不痛心法要诀子午流注针法承淡安医集 下卷 医学传薪针灸薪传集针灸学术讲稿简易灸治、丹方治疗集经典校译校注十四经发挥《百症赋》笺注杂病穴法歌注释经络要穴歌诀经外奇穴汇编内经新注伤寒论新注医论医话民国时期医药期刊发表论文新中国成立后医药期刊发表论文未刊手稿译著序文附一:承淡安自传附二:承淡安日记
top of page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