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天下 全4册 2011
《族天下》全4册,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族天下》书目:
族天下 不周山黄帝时代
族天下 大洪水帝舜时代
族天下 击壤歌帝尧时代
族天下 鼎九州帝禹时代
《族天下》出版说明:
中国史书,是以纪传为主的,重人而不重事,往往记录一件事情,只关注当事人的品行,至于事情的成效如何,却不是很放在心上。这一点,和西洋人的史学传统可谓是大异其趣了。看西洋的古史,你可能很难了解一个人,但是对于他所处理的事,则可谓“事无巨细,悉究本末”。像描述亚历山大远征,每一场战役的准备,包括动员地点和行军路线,莫不详备。写《族天下》的最大难题也在于这里了。
写这本书,简直是破案。中国先秦文献本来就少,涉及上古时代,更是零散。比如共工氏之怒触不周山是怎么一回事,又比如围绕鲧氏之死、整个黄帝王朝内部各大派系的政治恶斗是怎么回事,要说清楚这些,对于四千年之后的我来说,由于文献之匮乏,几乎成了不可能之事。我所做的努力,便是将各种零散文献中需要整理出的事件逻辑,形成一连贯的“行动"。目前中国上古史的研究有一个困境,就是各大学者都有各自的门厅院落,至为封闭。这诚然有小径通幽之美,然而所造成的弊病,便是门外汉往往很难系统地把握中国的上古史。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将这些封闭的门厅院落统统开放,形成一个巍巍的大建筑群。
这本书勉强提出了很多骇人听闻的新说,希望读者阅读时,不要太在意,因为这些不过是本人的一家之言,并非定论。本人也并非专家学者,只是努力地想让中国上古时代的历史不再笼罩在神话的巨大阴影之下。谈完了这本书的内容,也顺便说一说本书的写法。这其实是至为无关的话题,然而我知道读者们在看完这本书之后,必然会对本人多所非难,因此提前写下了这些求饶告饶的文字。中国人很喜欢谈论上古三皇五帝时代,谈论尧舜禹的禅让,认为那个时代是道德最美好的时代,是中国人最淳朴的童年。对于这点,先秦诸子不论是儒家、法家,还是道家、墨家,各家都是共同认可的。即便是严苛的法家代表人物商鞍也认为一上古时代的人民淳朴又厚道,现在的老百姓啊,非常较猜而且虚伪。这种印象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反而是大大地加强了。西晋时代的隐士陶渊明就说‘悠远的上古时代多么美好,那时候人民刚刚出现在大地上,他们傲然自足,性情最淳朴、最本真了。唐代的唐玄宗甚至将上古风俗道德之美上升到这样的髙度一上古时代的民风是那么淳朴,所以根本就没有道德这一说。因为大家凭着自己淳朴之心、本真之情行事,也就无所讶道德不道德了。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想,看完《族天下》这本书的读者,大体会认同一点,那就是古代人和现代人也没啥两样,也有理想、有梦想,也有欲望和野心。那时道德观念还没有稳定成型,所以老百姓一野蛮起来,是完全可以人
食人的。基本上,高层的贵族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实现自己的野心,打击自己的对手,更是无所不用其极,完全不受后世政治伦理的束缚。而国家的最高领袖,为了扩展势力范围、争夺生存空间,更是恶战连
绵,至为残酷。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后世的中国人,包括当代的中国人都认为自己的祖
先非常善良淳朴,都认为那时代的国家领导人尧舜禹是美德的典范呢?道理很简单,从上古时代到西周王朝,历史都是由官方专职的史官记载,这些史官秉承的传统就是曲笔。何谓曲笔?要谈论这个问题,就得揭到一本书,这本书也是曲笔传统之终结者。它就是《春秋》。相传《春秋》一书为孔子所撰写,他认为该写的就写,该删的就删,即使是子复之流的高足弟子也不能改动一字一句。弟子们听授《春秋》时,孔子说广后代了解我的凭这部《春秋》,而怪罪我的也凭这部《春秋》。”孔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撰写《春秋》,虽然没有现身说法,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但却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孔子的这一发明,有个专业名词,叫做春秋笔法。在舰倾题之前,这里我们先綱定一点~~?孔子到底知道不知道細《春秋公羊传》认为,孔子的肚子里肯定有一本明白账。这从孔子写作傻秋》为什么选择从鲁隐公开始,到鲁哀公时代结束’便已了然了一《春秋》为什么从香隐公时代开始记栽呢?
因为在此之前,祖先的亊情都是传闻,所见到的是不同的说法,所听到是不同的说法,所传所闻也是不同的说法。
依秋》又为什么会在魯哀公十四年结束呢?
因为从此以后就已经很详细完整,有迹可查了。
按照现代人的观点,《春秋》简直就是大毒草。
孔子明明知道历史真相,还以这么恶搞的态度撰写史书,让后世研究历
史的人是很头疼的。大家为了知道《春秋》到底是写什么的,在那个时代到底
都发生过啷些事情,又先后出了不少注解的书。
最终,又衍生出了三个权威的版本,那就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
传》、《春秋谷梁传》。
—说,有了这三个版本,春秋时代的历史真相应该是明明白白了吧?结果却是三家各有各的说法,彼此打架。这架一打就是几千年,到现
在,学者、专家还为春秋时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争论不休。
照理说,孔子这么地恶搞历史,加大了历史研究者的工作难度,最终使
得有些历史真相永远再无揭晓之日,是注定要站到被唾弃的位置上的。
然而奇怪的是,恰恰相反,注解《春秋》的三家都对孔子给予了深切的同
情和理解。
《春秋左氏传》的作者左丘明就认为一
《春秋》的记述,用词细密而意思显明,记栽史实而含蓄深远,婉转而顺
理成章,穷尽而无所歪曲,警诫邪恶而褒奖善良。如果不是真正的贤者,谁
能够编写?
《春秋公羊传》的作者公羊高则认为一
澄清纷纷扰扰的乱世,让所有在乱世被颠瘦的传统价值观念都得到保存
和还原,啊,世界上没有一本书比《春秋》的撰写更接近这一伟大的原则了。
《春秋谷梁传》的作者谷梁子则认为一
《春秋》这本书啊,撰写的指导原则是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
者讳疾。
他们说得言简意赅,解释起来却很麻烦,这里就只解释一下“为尊者讳
耻”这一句’以见大概。
何为尊者?尊者就是国君。何为讳耻?就是国君在执政过程中,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
段。这里的“目的”,自然是指维护国家和政权的稳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国君往往要超越政治的善恶伦理观念,有时候简直可以说是伤
天害理、坏事做绝了。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春秋》的作者即便明知真相,也要对尊者予以深切
的同情和理解,讳而不书,是名“讳耻”。
任何时代的史学家都比普通民众更了解一件事一尊者也是人,也有人
的种种弱点和隐私。
是不是一定要把弱点和隐私宣扬出去,告诉民众?
top of page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