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 全6册/浙江文丛 2013高清
《浙江文丛:景岳全书》PDF电子书全6册,由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年出版,为《浙江文丛》之一。
《浙江文丛:景岳全书(繁体竖排)(精装全6册)》以贾棠刊本(光德堂藏板)为底本,鲁超初刊本(学海楼藏板)和查礼南刊本(岳峙楼藏板)为主校本。书中所引各种经典文献,各选善本校勘,更重点用张景岳所着《类经》(明天启二十四年刻本)校勘。《景岳全书》书目:景岳全书 第1册 卷1-8景岳全书 第2册 卷9-21景岳全书 第3册 卷22-37景岳全书 第4册 卷38-47景岳全书 第5册 卷48-54景岳全书 第6册 卷55-64《浙江文丛:景岳全书》序言:《景岳全書》,明代著名醫學家張介賓著。全書六十四卷,按『入道須從性理,明心必貫天人,謨烈聖賢大德,圖書宇宙長春』二十四字,分爲1一十四集,有《傳忠録》三卷、《脈神章》三卷、《傷寒典》11卷、《雜證謨目》一卷、《雜證謨》二十八卷、《婦人規》二卷、《小兒則》二卷、《痘疹詮》四卷、《外科鈐》二卷、《本草正》二卷、《新方八陣略》一卷、《新方八陣》一卷、《古方八陣》十三卷,計《古方八陣目》,補、和、攻、散、寒、熱、固、因八陣,以及婦人方、小兒方、痘疹方、外科方各一卷。内容涉及中醫基礎理論、臨床各科、本草方藥各個方面,是一部理法方藥俱全,學術觀點鮮明,具有較高參考價值的中醫全書。1、作者生平及《景岳全書》的刊刻張介賓,字會卿,號景岳,别號通一子,會稽(今浙江紹興〕人。生於明嘉靖四十二年〈I五六三、卒於崇禎十三年〈一六四〇〕,享年七十八歲。『先世居四川綿竹,明初以軍功世授紹興衛指揮使,卜室郡城會稽之東』〈《全書紀略》〉。景岳生而聰穎,好讀書,『自六經以及諸子無不考鏡」〖《類經^葉秉敬序》)。然而無意仕進,故於兵法戰陣及醫學方藥尤爲喜好。時景岳家道已經敗落,其父壽峰翁外出爲定西侯門客,景岳在年十三歲時,随父到了京師。侯門之中,奇人異士群集,景岳遊歷其中,遂得遍交其長者。其中金夢石精醫術,景岳從之學,盡得其傳。明代的北方邊界,長期受到瓦剌與韃靼等少數民族的侵擾,後來又加上後金努爾哈赤的興起,戰事不斷。景岳既少負經世才,思有所用於世,慨然有『封狼胥、勒燕然』之想,壯年之後‘一十餘年間,往來於京師與北方邊境之間。一方面繼續從事醫學活動,爲人理疾治病,因其高超的醫術,所以『單方重劑,無不應手霍然,一時謁病者輻輳其門,沿邊大帥,皆遣金幣致之』〔黄宗羲《張景岳傳》〕;一方面,『從戎幕府,出榆關,履碣石,經鳳城、渡鴨绿」《《全書紀略》),足迹幾遍。這時的明王朝已極爲腐敗,邊境將帥大多無能,屢戰屢敗。而景岳性耿直,從不俯首求合,由是落落難偶,抱負難以施展。約在明萬曆四十五年〔一六一七)前後,『在遼陽道中,閗御馬者歌聲聒耳,介賓曰:此惡聲也,不出五年,遼其亡矣。已而言驗』。〈黄宗羲《張景岳傳》〕明天啓元年〈一六二一「明遼東經略袁應泰爲後金所敗,文武兵民死傷者甚多。後金兵湧人遼陽,不及一旬,遼沈皆陷,遼之三河等五十寨及河東古城、草河、新甸、寬甸、鎮江、鳳凰、海州、蓋州、金州等大小七十餘城亦陷,遼河以東盡爲金所有。這時景岳已五十七八歲,事業既無所成,雙親年紀愈見衰老,家境也越發贫困,於是浩然歸里,回到故鄕會稽。景岳回家之後,「盡棄其所學,肆力於軒岐,探隠研神,醫日進,名日彰」〔《全書紀略》苦心研究《内經》,於天啓四年〈一六11四),彙成《類經》三十11卷、《類經附翼》十一卷、《類經圖翼》四卷問世。這是繼隋楊上善《太素》之後,分門纂注《内經》的一部重要著作。晚年奮其餘力,再著《景岳全書》六十四卷,對自己的學術經驗和臨床心得,進行了系統的總結。從《景岳全書,雜證謨‘諸氣》中『總論氣理』一節後所標注的時間,『時崇禎丙子〈一六三六「後學張景岳識』來看,直到景岳逝世之前,一直在從事該書的撰寫。到明崇禎十四年庚辰〈一六四〇〕,書寫完了,景岳也就辭世了。《景岳全書》撰成之後,因景岳家貧,且部帙較大,限於資,未及刊刻。清康熙三十九年庚辰〈一七0〇〕,距景岳逝世六十年後,景岳的外孫林日蔚將書稿帶到廣東,見賞於當時任廣東布政使的同鄉人魯超謙庵,『是書膾炙海内已久,余以不得|見爲悵。適林汝暉侄倩攜之來粤,如獲拱璧』,『特付剤劂,以公諸世』(《景岳全書‘魯超序》)於是捐資付刻。《景岳全書》經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在魯超主持下,終於得以問世,難怪林日蔚要發出『不肖得慰藉先人,以慰先外祖於九泉,先外祖可不朽矣』的感慨。〔《全書紀略》〕魯超本刻成之後不久,魯超就去世了,所以印行不多,求者不易,『得其書者,視爲肘後之珍,世罕見之』。(《景岳全書,賈棠序》〗康熙四十九年〈一七一〇「兩廣轉運使贾棠青南『惜其流傳不廣,出俸翻刻,公諸宇内』,這就是所謂『賈本』。然而在賈棠刻成之後,很快即挾以北歸,仍然流行不廣。康熙五十二年〖一七一三),查禮南再次『倡其同志諸君,醵金以授梓.........《浙江文丛:景岳全书》目录:整理前言序跋入集 传忠录道集 传忠录 脉神章须集 伤寒典从集 杂证谟性集 杂证谟理集 杂证谟明集 杂证谟心集 杂证谟必集 杂证谟贯集 杂证谟天集 杂证谟人集 妇人规谟集 小儿则 麻疹诠烈集 痘疹诠圣集 外科钤贤集 外科钤大集 本草正德集 新方八阵目录图集 古方八阵书集 古方八阵宇集 古方八阵宙集 古方八阵长集 古方八阵春集 古方八阵《景岳全书》 保健机理命门之火,谓之元气;命门之水,谓之元精。五液充,则形体赖而强壮;五气治,则营卫赖以和调。此命门之水火,即十二脏之化源。故心赖之,则君主以明;肺赖之,则治节以行;脾胃赖之,济仓廪之富;肝胆赖之,资谋虑之本;膀胱赖之,则三焦气化;大小肠赖之,则传导自分。就形态结构而言,阴成形,精为阴,外在的形肉,内在的脏腑,皆由阴精所构成。具备了一定的形质,才能产生生理功能。虽然不同的脏器与组织结构各异,然皆以具有生命活力的基本物质——;阴精为最本元素,按着不同的组合规律凝聚而成。脏器,组织赖阴精之所由生,赖阴精之所由养,阴精亦脏器组织之所以贮藏。五脏虽各有阴精,但皆统归于肾,肾的藏精之所称作命门,精藏于命门,气化于命门,命门总可藏精化气之权。后天因形以化气,阴生阳也。形即精也,精即水也。神即气也,气即火也。阴阳二气,最不宜偏,不偏则气和而生物,偏则气乖而杀物。经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精化为气,故先天之气。气化为精,后天之气,精化为气,精之与气,本自互生,精气既足,神自王矣。虽神由精气而生,然后以统驭精气而为运用之主者,则又在吾心之神,三者合一,可言道矣。今之人,但知禁欲即为养生,殊不知心有妄动,气随心散,气散不聚,精遂气亡。附论:内脏形体属于阴,阴的核心是阴精,阴精能生成阳气,阳气为神,神气。经络穴位是运行、调动、阳气去影响内脏阴血功能的形式。阴精和阳气最后归于肾,为真阴和真阳,统一到命门。病分内外内为饮食、情志、欲望导致内脏阴阳失调。外为昼夜、季节的寒热进退让身体阴阳失调。所以保健在于调节阴阳转化、平衡。身体机能协调运转---“五液充,则形体赖而强壮;五气治,则营卫赖以和调。此命门之水火,即十二脏之化源。故心赖之,则君主以明;肺赖之,则治节以行;脾胃赖之,济仓廪之富;肝胆赖之,资谋虑之本;膀胱赖之,则三焦气化;大小肠赖之,则传导自分。”然后达到----“精化为气,故先天之气。气化为精,后天之气,精化为气,精之与气,本自互生,精气既足,神自王矣。虽神由精气而生,然后以统驭精气而为运用之主者,则又在吾心之神,三者合一,可言道矣。”昼夜天地阳气变化各不同,人体阴阳相应分属六阴六阳,所以各脏神气有盛衰、成消。能应而畅行则通达和煦,不能则穴位聚集内外相搏,当行补泻调阴阳至于平衡。可以借外气旺经络而疏通经络,也可以调节当时本经气盛衰。调节之余必然动内脏血液,淤滞鸣动为外在标志。血归于太阴,气归于太阳,安定平衡。不能顺归,则调节帮助。按摩、呼吸、架势相合。此为经络养生。宁静之心勿妄行,不劳神,避免耗散神气;不纵欲,不妄作劳,养阳和阴血。此为修身。合为经络修身,自我保健。
top of page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