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外版兴亡的世界史系列丛书全21册繁体八旗文化远足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日本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系列在大陆推出了,第一批推出的是九册,而台版已经全部推出完毕,共有二十一册。凝聚日本28位大家智慧。
这套书的特点是从大量的史料中抽出原理来讲解,在讲解原理的同时会配以相关的史料来佐证,所以读起来十分解渴,尤其是在自己没怎么接触过的领域,更有醍醐灌顶之感。但是这套书良莠不齐,大部分很好,也有一部分阅读时所得不多,花时间阅读性价比较低,大司马在此将会给大家排一个推荐指数,帮助大家决定要不要阅读。如果大家喜欢,此后大司马还会挑几本,加上自己的心得进行详谈。
为了避免不一致,书名大司马选取的都是台版书名。
一、《人类的黎明与黄昏:
——何谓文明?又何以灭亡?》
作者:青柳正规
推荐:★★★☆
此书主要讲解全世界各文明产生的过程,涉及面很广,包含了世界各文明从史前时代进入历史的过程,大司马也正在准备一本这样的大书。该书条理比较清晰,但限于篇幅,除了欧洲文明之外,对其他文明的介绍都不太深入和全面,可以说不够解渴,而且如果缺乏对石器时代历史原理的了解的话,有些地方会比较困惑。
二、《亚历山大的征服与神话:
——非希腊中心视角的东西方世界》
作者:森谷公俊
推荐:★★★★★
此书旨在纠正西方传统史学对亚历山大大帝和希腊化时代的神化,详谈从马其顿王国建立到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再到分裂为几个希腊化帝国的过程。本书的亮点是,道出了马其顿王国在压制希腊之前已经学习了许多波斯元素,并且揭示出被严重溢美的亚帝的独夫性格,再就是展示了希腊城邦的精神从昂扬到萎靡的悲剧的过程。
三、《草原王权的诞生
——斯基泰与匈奴,早期游牧国家的文明》
作者:林俊雄
推荐:★★★★
此书结合作者在蒙古考古的经历,讲述世界范围内的游牧文明是怎样诞生的,以及斯基泰、匈奴和匈人的关系,是一本考古学占相当比重的著作。亮点是发现游牧文明是蒙古高原的诸多新发展传到黑海后,再由黑海的游牧民结合先进的地中海文明的成果,建成了第一个游牧帝国——斯基泰,还从考古角度证明了匈人并非匈奴。推荐度没有满星是因为可读性略逊。
四、《迦太基与海上商业帝国
——非罗马视角的六百年地中海史》
作者:栗田伸子、佐藤育子
推荐:★★★★★
该书是华语书籍中少有的腓尼基、迦太基全史。以往腓尼基人因为跟希腊有商业竞争,迦太基人因为跟罗马世仇,在深受希腊、罗马影响的欧洲传统史学中被贬低过甚。该书从考古学上叙利亚地区文明的出现,写到迦南人如何在海上民族入侵后转型成航海民族,再到腓尼基对希腊人和犹太人的影响,以及其分基地迦太基与西西里和罗马的战争,文笔优美流畅,将迦太基与罗马波澜壮阔的争霸战争写得极其生动,是一曲伟大文明迦太基的悲歌,非常推荐。
五、《地中海世界与罗马帝国
——一部充满人类历史经验结晶的世界帝国千年史》
作者:本村凌二
推荐:★★★★★
该书从亚述、波斯、马其顿帝国入手,对比罗马帝国的独特结构,讲述罗马怎样从一座城的共和国击败一个又一个强敌,成为称霸地中海的强权,以及怎样演变为帝国和西罗马帝国怎样灭亡。罗马史大家相对较熟悉,该书注重从纷繁的史料中找出罗马演变的历史脉络,介绍与东方帝国截然不同的罗马共和国乃至罗马帝国的体制,给我们的教训很多,文笔也晓畅易读,非常推荐。
六、《丝路、游牧民与唐帝国
——从中央欧亚出发,骑马游牧民眼中的拓跋国家》
作者:森安孝夫
推荐:★★★★☆
日本近年来致力于打通西洋史与东洋史,其中的关窍就是致力于连接两者的“内陆亚洲”的研究,在伊斯兰世界的研究方面成果尤多。此书就是内亚史方面的杰作,前半部主要讲粟特人的历史,以及粟特人对鲜卑、突厥乃至鲜卑化的隋唐的影响,亮点是唐朝皇帝自我认同为北族,故而相比于汉族更加优待北族;后半部则主要谈粟特人的接班人回鹘人的历史,以及从回鹘帝国开始,内陆亚洲游牧帝国的大升级。西亚的可萨汗国与塞尔柱帝国、中亚的喀喇汗国与加兹尼王朝、东亚的辽与夏均是脱胎换骨的新型“征服王朝”,这股“征服王朝”的风潮一直延续到蒙古统一欧亚大陆。没打满星是因为学术味较浓,可读性略逊。
七、《伊斯兰帝国的吉哈德
——一部奋斗、正义与融合的伊斯兰发展史》
作者:小杉泰
推荐:★★★★
上一本才说到日本史学家对伊斯兰研究很有成果,这一本就是介绍伊斯兰世界的好书。该书从穆罕默德建立伊斯兰教开始,讲到阿拉伯帝国大扩张以及倭马亚、阿拔斯两个王朝的不同道路,最后讲到伊斯兰世界在近代的衰落。该书纠正了不少对伊斯兰世界的误解,比如伊斯兰教创教时的平等性、对女性的保护,伊斯兰教法学派对人民的保护和对暴君的制衡等。该书着重辩明了“吉哈德”本意不仅是“圣战”,还包括一系列复杂的个人修为,且“圣战”按教义也绝非个人可以轻易发动,以纠正一些常见的误解。该书的缺陷是讲了伊斯兰世界的兴起和衰落,唯独阿拔斯帝国分裂后的各王朝的历史粗提了一下却没细讲,需要另外看书。
八、《凯尔特·最初的欧洲
——被罗马与基督教覆盖的文化水脉》
作者:原圣
推荐:★
此书主要讲解凯尔特人的历史,但不甚推荐。作者在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着墨过多,却没有能够用一条线索将凯尔特人的历史贯串起来,对凯尔特文化认知不深的读者容易被东一章西一章的绕晕。此书给我的感觉就是把简单的东西说复杂了,而且说是凯尔特人的历史,其实大部分篇幅都在讲布列塔尼和英伦三岛的凯尔特人,对欧陆的凯尔特人介绍太简略,总的来说看完以后并不能对凯尔特人有清晰的了解。
九、《义大利·海洋城市的精神
——中世纪城市如何展开空间美学和历史》
作者:阵内秀信
推荐:★★☆
大司马原以为该书讲的是意大利城邦怎样作为罗马传统和近代欧洲的纽带,将二者连接起来的过程,但实际上主要讲的是阿马尔菲、热那亚、威尼斯、比萨四个城市的历史,顺带也介绍了几个与上述北意大利城市不同的南意大利海洋城市。虽然对于大司马关心的议题也有一些讨论,在对四大港城的介绍中也有一些收获,但终究是介绍城市现代风貌的篇幅太多,作者是想尝试新鲜写法,但大司马读完不甚解渴。
十、《蒙古帝国的漫长遗绪
——后蒙古时代与世界史的重新构图》
作者:杉山正明
推荐:★★★
杉山正明以想象力超人甚至惊悚著称,有的时候还会在证据不充足的情况下以论代史,这在他的其他作品《游牧民的世界史》、《忽必烈的挑战》中都已经领教过了。这本相对来说是比较收敛的一本,主要讲蒙古四大汗国在俄罗斯、中东、中亚的发展,因为杉山自己懂得中西亚多种语言,所以这方面有不少新鲜的东西,包括蒙古帝国崩溃后,蒙古诸汗的驸马爷们(伊凡雷帝、帖木儿、也先)对欧亚大陆的持续支配等。但该书同样具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特点,比如不给证据就推测窝阔台和察合台是耶律楚材毒死的,背后指使者是脱列哥那,还推测旭烈兀是历史学家志费尼的哥哥毒死的,诸如此类,需要小心辨别。
十一、《鄂图曼帝国五百年的和平
——跳脱土耳其视角的伊斯兰帝国》
作者:林佳世子
推荐:★★★★☆
该书讲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从萌芽到1830年加速走衰之前的历史,作者认为以1830年为界,奥斯曼帝国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帝国。1830年之前的奥斯曼帝国是土耳其意味很淡、伊斯兰色彩也不浓厚的十分成功的多民族多宗教帝国,1830年之后则强调土耳其民族属性和伊斯兰宗教权威,最终走向解体,与同时代的满清比较会很有意思。该书也描绘了伊斯兰教法统摄下的政治与社会的实景,可以纠正一些偏见,遗憾的是对1830年之后的奥斯曼帝国交代过于简略,需要搭配《奥斯曼帝国的衰亡》之类的书来阅读。
十二、《亦近亦远的东南亚
——夹在中印之间、非线性发展的多文明世界》
作者:石泽良昭
推荐:★★★
该书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主要内容是吴哥王朝的历史,只是在一头一尾加了两章简介东南亚各文明及其在现代的发展,介绍得也不算精彩。不过如果把该书当做一本《吴哥王朝史》来看的话则相当不错,吴哥王朝作为印度教和佛教影响下的独特文明,本书介绍得非常全面,吴哥王朝将印度教和萨满教融合作为王权合法性来源的做法,对于理解其他早期文明也很有帮助。
十三、《印加与西班牙的交错
——从安第斯社会的转变,看两个帝国的共生与诀别》
作者:网野彻哉
推荐:★★★☆
该书的内容分三块,介绍印加帝国的由来、介绍西班牙王国的建立,以及介绍西班牙统治下的印加故地。前两块在介绍两个帝国的制度时颇有新颖的见解,第三块详细描绘西班牙在印加的统治,可以纠正不少错误认知。西班牙在印加行的是与国内类似的完善的封建制度(这一点又来源于伊斯兰统治时期的影响),对于印第安人的征发也是采取的印加帝国旧有的徭役制度,在残酷度上未必胜于印加,而印加人也接受了西班牙的统治,直到法国大革命后受到民族建构思潮的影响,才与西班牙走向决裂。该书的遗憾是对独立后印加故地诸国的走向缺乏交代。
十四、《欧洲霸权的光和影
——“近代”的形成与旧秩序的终结》
作者:福井宪彦
推荐:★★★★★
该书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了欧洲怎样从大航海时代开始,经过政教分离、开明专制、大革命、工业革命、民族主义、帝国主义等步骤,走向统治世界,又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而遭受重挫的过程。全书提纲挈领,语言凝练,对各个时代的来龙去脉都剖析得十分到位,充满了史诗感,而且角度也很全面,既重视欧洲促成现代文明的巨大功绩,对于欧洲在殖民和拓展过程中的阴暗面也多有批判,强烈推荐。
十五、《摇摆于欧亚间的沙皇们
——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的大地》
作者:土肥恒之
推荐:★★★☆
该书试图从政治史和社会史的角度解析罗曼诺夫王朝乃至俄罗斯文明,不过很遗憾的是前半部分做到了,后半部分没有做到,也就是说对罗曼诺夫王朝的政治演变和制度建设介绍得很到位,但对于当时俄罗斯的社会背景和社会观念,虽有涉及却没能给出清晰的演变脉络,读来不够解渴,是比较遗憾的地方。
十六、《东印度公司与亚洲的海洋
——跨国公司如何创造二百年欧亚整体史》
作者:羽田正
推荐:★★★★★
该书讲解的是从欧洲大航海时代开启,到工业革命初见端倪为止的两百年的历史,作者认为理解了“近代”前两百年(1600~1800)的历史,自然也就理解了后两百年(1800~2000)的历史,而这“前两百年”的历史基本上跟各国设立东印度公司的时代对标。东印度公司作为商业机构,不但对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亚洲同样有促进物流、降低成本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作者还颇有新意的以对东印度公司采取不同态度的三座城市,即日本长崎的严厉管束、印度马德拉斯的自由放任、波斯伊斯法罕的武力支配三种模式,来剖析东印度公司与亚洲各文明的关系。随着东印度公司在东方开始武力占地,商业时代结束,工业时代到来,东印度公司也随之没落。该书对东印度公司时代的亚欧历史解析十分精到,强力推荐。
十七、《大英帝国的经验
——丧失美洲,帝国的认同危机与社会蜕变》
作者:井野濑久美惠
推荐:★★
该书主要介绍大英帝国失去北美之后的积极转型,这些转型成功的维持了日不落帝国的荣耀。作者想通过说故事的方式介绍社会史,从而剖析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转型的方方面面,如果操作好了会是一部非常精彩的作品,但是很可惜,在讲故事的时候作者没能把社会和政治的脉络串起来,变成看零散的故事风情书了。除了讲解美国独立的第一章之外,没有太多精彩之处,不甚推荐。
十八、《大清帝国与中华的混迷
——现代东亚如何处理内亚帝国的遗产》
作者:平野聪
推荐:★★★
该书主要讲述满清在“内陆亚洲”一面,也就是蒙疆藏的统治策略,满清对汉地的统治则只是本书的配角。作者的专业是西藏政治史,故而对满清在蒙疆藏统治的成功,以及满清在近代从“天下”转型为民族国家的历程阐述得十分精彩,但对儒学偏见太重,了解也不够,故而对儒学有贬抑过甚之嫌,这好像也是日本内亚史方面学者常见的一个问题。话说日本也有不少一流的儒家经学学者,这两拨人之间难道不对话的吗?
十九、《大日本·满洲帝国的遗产
——强人政治与统制经济如何影响近代日韩》
作者:姜尚中、玄武岩
推荐:★★★
该书主要讲述日本在伪满洲国实行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怎样通过当时在伪满任职的岸信介和朴正熙,在二战之后继续影响到日本和韩国。日本少壮派当时有把伪满视为集权政策实验田,等实验好了施行于日本本土的意思,不过因为战败而没有成功,但战后日本岸信介内阁以及韩国统治者朴正熙都把当年在伪满的部分实验成果运用到日韩的建设上,取得了功过难言的一定的成绩。对于经济学和近代史,大司马研究不多,只能随便看看,目测还不错。
二十、《空中帝国·美国的二十世纪
——庶民文化的精神与战争世纪的转变》
作者:生井英考
推荐:★★★☆
该书从航空史的角度来介绍20世纪的美国。进入20世纪以后,空战迅速成为战争的主角,故而航空史对美国一战、二战、韩战、越战、海湾战争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航空对大众文化和平民心理也有很大影响。可以说该书有利于纠正不少常识性的误解,比如南北战争时期出于刻入骨髓的对政府的防范,南北双方都不愿意扩军,而是倾向于利用平民志愿兵作战,以及美国陆军长期人数不足欧洲各国的几十分之一等等,在观念史方面也有一些新见,但可能讲大众文化的篇幅太多,压缩了政治、社会方面的内容,读来不够解渴。
二十一、《人类该往何处去
——从源出非洲到海洋扩散,未来人类的历史省思》
作者:杉山正明、大冢柳太郎、应地利明、森本宫诚、松田素二、朝尾直弘、青柳正规、阵内秀信、隆纳·托比
推荐:★★★☆
该书是丛书编委会对前面二十册之外缺块的部分进行的补充合集。杉山正明谈全球史的成型,以及内陆亚洲和伊斯兰世界历史的重要性,虽然里头夹带不少私货但也有不少精辟之处;大冢柳太郎谈世界人口史以及史前人口的迁徙,有不少能令中国读者眼前一新的观点;应地利明谈蒙古人种和高加索人种怎样先后占领海洋,也是新见迭出;东大寺长老森本宫诚回顾历史,谈宗教在现代的作用,比较泛泛;松田素二谈非洲历史对现代的启示,颇有卓见,如非洲的“部族”是欧洲人有意建构的,以及非洲本身的灵活的共同体组建方式等等,但口水话略多;朝尾直弘谈室町幕府和德川幕府时代的日明贸易,较为平平无奇。最后是青柳、阵内和托比关于世界史的无边界闲谈记录,其中颇能激发智慧的火花,但有的地方过于偏左了,也可一看。
这套书没涵盖的世界史内容,主要就是波斯、印度、中北美洲各文明,以及阿拔斯王朝分裂后的伊斯兰各地方王朝史了。印度史方面,大司马推荐德国人赫尔曼·库尔克与迪特玛尔·罗特蒙特的《印度史》;波斯史方面,大司马推荐英国人麦克·安斯沃西的《伊朗——从琐罗亚斯德到今天的历史》,英国人杰佛瑞·帕克和布兰达·帕克的《波斯人》;中北美洲文明方面,大司马推荐英国人彼得·沃森的《大分离——旧大陆与新大陆的历史与人性》。伊斯兰地方王朝史方面,大司马还没找到特别好的书,恳请大家推荐。
这些全部看完,就能够对世界史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了。
top of pag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