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丛书 共54册 1987-2015清晰
《理学丛书》共54册,由中华书局1987至2015年出版。
理學也稱道學、性理之學或義理之學,興起於北宋。主要代表人物有程顥、程頤,相與論學的有張載、邵雍,後人又溯及二程的本師周敦頤,合稱「北宋五子」。南宋朱熹繼承和發展了-一陏學説,並汲取岡、漲、邴學説的部分内容,加以綜合,熔鑄成龐大的體系,建立了理學中居主流地位的學派;與此同時,也有以陸九淵爲代表的理學别派與之對峙。南宋末,朱學確立了主導地位。@理學北傳,流播地區更廣。阁代,睡味理學仍是正統官學,但陳獻章由宗朱轉而宗陸,王陽明繼之鼓吹心學,形成了理學中另一佔主流地位的學派。明初理學盛極而衰,雖仍有勢力,但頹勢已難挽回,一世學風逐渐轉變爲以乾篇樸學爲主流。理學從産生到式微,經歷約七個世紀。而它在思想界影響的廣泛深人,超過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南北朝隋唐的佛學。理學繼承古代儒學,融會佛诸,探討了宇宙本原、認識真理的方法途徑、世界的規律性和人類本性等哲學問題,提出了比較完整的哲學體系,並涉及道德、教育、宗教、政治等諸多領域,繼承改造了許多舊有的哲學範疇和命題,也提出了不少新的範嚙和命題,進行了细致的推究。「牛毛繭絲,無不辨晰」(黄宗羲溯儒摩絮凡例),雖有煩瑣的一面,也有精密的一面。就理論思維的精密程度而論,確有度越前代之處。在我國哲學思想發展史上起過重大的作用,在國際上也有影響。作爲民族哲學遺産的一部分,我們没有理由無視它的歷史存在。建國以來,學術界對理學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在一段時間内,由於「左」的思想影響,妨礙了對理學進行實事求是、全面系統的研究,相關古籍资料的整理也未能很好地開展。近幾年情況有了很大變化,有關的論文、專著多起來了,有關的學術討論會也不断召開。爲配合研究需要,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剷小組制訂的一九八二至一九九〇年的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中列人了理学丛书,並開列了選目。這套叢書將由中華書局陸續出版。理學著作極爲繁富,有大量經注、語録、講義和文集。私人撰述之外,又有官修的讀物,如牲理大全、牲理稩遘;也有較通俗的以至訓蒙的作品,使理學得以向下層傳播。本叢書只收其中較有代表性的著作。凡收人的書,一般只做點校,個別重要而難懂的可加注釋,或選擇較有參考價值的舊注本進行點校。熱切期望學術界關心和大力支持這項工作。《理学丛书》书目:理学丛书 二程集 (上册)理学丛书 二程集 (下册)理学丛书 吕坤全集 (上册)理学丛书 吕坤全集 (下册)理学丛书 吕坤全集 (中册)理学丛书 崇正辨斐然集 下 斐然集理学丛书 崇正辩斐然集 上 崇正辩理学丛书 王廷相集 (一)理学丛书 王廷相集 (二)理学丛书 王廷相集 (三)理学丛书 王廷相集 (四)理学丛书 朱子语类 (第一至八册 8册合1)理学丛书 榕村语录 榕村续语录 (上册)理学丛书 榕村语录 榕村续语录 (下册)理学丛书 澹园集 (上册)理学丛书 澹园集 (下册)理学丛书 王文成公全书 1理学丛书 王文成公全书 2理学丛书 王文成公全书 3理学丛书 王文成公全书 4理学丛书 阳明先生集要 (上册)理学丛书 阳明先生集要 (下册)理学丛书 陈献章集(上册)理学丛书 陈献章集(下册)理学丛书 陈確集(上册)理学丛书 陈確集(下册)理学丛书 颜元集 (上册)理学丛书 颜元集 (下册)理学丛书 关学编(附续编)理学丛书 北溪字义理学丛书 周敦颐集理学丛书 困知记理学丛书 夏峰先生集理学丛书 孟子字义疏证理学丛书 万廷言集理学丛书 二曲集理学丛书 张载集理学丛书 曹端集理学丛书 朱子晚年全论理学丛书 泾野子内篇理学丛书 潘子求仁录辑要理学丛书 胡宏集理学丛书 蓝田吕氏遗著辑校理学丛书 邵雍集理学丛书 陆九渊集理学丛书 高拱论著四种 本语 春秋正旨 问辨录 日进直讲理学丛书 黄梨洲文集
top of page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