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佛缘 全16册 台版 2013 高清
《百年佛缘》PDF电子书全16册,由佛光出版社2013年出版,为星云大师口述。
《百年佛缘》台版书目列表:百年佛缘 01 生活篇 1百年佛缘 02 生活篇 2百年佛缘 03 社缘篇 1百年佛缘 04 社缘篇 2百年佛缘 05 文教篇 1百年佛缘 06 文教篇 2百年佛缘 07 僧信篇 1百年佛缘 08 僧信篇 2百年佛缘 09 道场篇 1百年佛缘 10 道场篇 2百年佛缘 11 行佛篇 1百年佛缘 12 行佛篇 2百年佛缘 13 新春告白 1百年佛缘 14 新春告白 2百年佛缘 15 别册百年佛缘 16 名家看《百年佛缘》《百年佛缘》序言(吴伯雄):大师弘法半个多世纪了,我个人也跟随他学佛行佛数十年;真正说来,从我的父亲吴鸿麟老居士到我的孙侄辈,我们四代都是佛光人。信仰不只让我的家人有了心灵的依止,更是我们家族重要的传承,走遍世界各地,我一直以身为一个佛光人为荣!在我从政的生涯中,得益于大师的开示良多,让我时时刻刻不忘记以人民为中心,以大众的需要为需要。也因为人间佛教的信仰,使我的生命更加欢喜、充实,我深信佛教具有安顿人心的力量,绝对可以辅助政治及世间一切知识之所不及。最近,大师将出版《百年佛缘》增订本,身为在家信徒的我们,无不感到欣喜雀跃。虽然大师现在眼睛看不到,但是他的弘法脚步从未曾停歇。听他的弟子告诉我,大师写这套《百年佛缘》时,每天都是抓紧时间口述历史,请徒众们为他逐字记录下来,哪怕是十分钟、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心心念念就是要为佛教留下历史,为人间留下美好善缘。我有幸拜读阅览,立即爱不释手,特别将其特色归纳出十点:一、这是大师在近百年的岁月里,以八十七岁高龄,细腻地叙述他的生命过程,如:他接触到的世缘,与他往来过的高层领导人,以及他与一般普罗大众同在的缩影。二、书中呈现百年来,海峡两岸社会、宗教、生活的经验,读者可以直接感同身受,这个时代两岸人民的同源血脉关系。三、透过大师生动地宣讲出来,可以了解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动态、中华民族的荣辱苦难。尤其历史中的人物、场景,仿佛从书本里一个一个跳跃而出,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四、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地域在百年之间,从昔日贫穷艰难的岁月,走向今日的富强康乐,这也是历史的重要见证。五、可以见到中华民族在百年当中,从纷乱的局面,走向今日的和谐和平,显示人心向善的提升。六、可以让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回忆往日生活的共同风貌,以及苦难岁月里的甜美滋味。七、有兴趣研究佛教的人,可以读到台湾佛教百年来的发展,以及世界佛教的动脉,从而得到正确的认知。八、年轻一辈的人,可以看到近百年来,社会经济的变迁、文化思潮的演进、时代背景的差距。九、我们可以看到大师与怫教长老、民间各界人士的往来互动,以及佛教对当代社会的影响,还有佛光山在世界各地推行人间佛教的宏愿。十、令人感动的还有大师对生命的尊重,对人、对动物的有情有义,让人看到人间的光明与善美,友情与遒义。感谢大师慷慨分享他的人生历程和智慧结晶,让我们有幸能获得这一份无价的“传家之宝”。我谨在此衷心祝福所有的有缘人等,人人都能从阅读此书中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并且透过此书,与佛结缘,增长自己的生命能量。记录者感言(佛光山书记室):若说《百年佛缘》是二十一世纪上半叶出版的一部奇书,应该无可争议。本书在时间上纵深百年,从辛亥革命(一九一一年)说起,直到现在,星云大师可以说为百年历史做了见证。大师今年八十七岁,顾盼前人与来者,他具足条件将一个世纪里的脉络及轨迹,深入浅出地呈现在当今读者眼前。在空间上,大师云水行脚全球五大洲,一生接触的层面横遍十方,涵盖世界各国、海峡两岸。在与众结缘上,他与各界人士,包括教育、艺文、政治、企业、宗教、传播等,甚至一般普罗大众,无不有广泛的往来。因此,星云大师可说是一座真人图书馆,一部活历史。由他口述的这套书,事件现场历历在目,古今人物栩栩如生,具有高度可读性,更能打破一般人认为历史书枯燥无味的刻板印象。书中,他提及百年来的耆硕,如:太虚大师、于右任、居正、赵恒惕、张大千等,与他们有着同声相应、理念相合的交往。至于台湾政坛人士,从蒋经国、马英九等,一直到连战、吴伯雄、吴敦义,以及黄信介、余陈月瑛、许信良、游锡堃等,不分党派,均平等地互有往来,或回应他们的请益,或适时建言。他虽不喜欢政治,却展露了“问政不干治”的高度与风范。他还在书中忆及自己人生历程,小故事大道理,发人深省。例如,他以“贫穷淡泊”为荣,尽管在全球创建了二百多间寺庙,创办多所大学、中学、小学以及电视台、报纸等等。别人觉得他财力雄厚,但他内心深处认为,“这一切都是大众的”,“不据为己有”,“天下为公”,“利益归于常住’’,‘‘功德归于信徒”。他享受安贫乐道,更是一个“以无为有”,坐拥太虚万有的富人。他座下有一千余位比丘、比丘尼徒众,追随他的信徒数百万。但他说,他是一个寂寞的孤独老人。这也是不错的,在他认为,这一切都不是他的,他把一切来自社会的交还给社会,不沾染不执着,所谓“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这就是星云大师独特的美学人生。在他“不堕悄然机”的弘化里,仔细观察体会,仍看得见他思想体系的蛛丝马迹。诚然如是“文学为佛法之翼,佛法为文学之核”,大师以文教为根底、佛法为基石,怀抱文学人的悲悯情怀,开显佛陀的权实之教,可以说不论讲经说法、写书论述,言谈间、字句里,处处散发文学善美的馨香,诗书芬芳的气质。
top of page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