碥石集 全8册 著名中医学家经验传薪
《碥石集:著名中医学家经验传薪》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全国名老中医临床经验高级讲习班”讲稿荟萃,载录了邓铁涛、焦树德、路志正、任继掌、朱良春、颜德馨、干祖望、谢海洲、张琪、陆广莘、张灿卿、吉良晨、周仲瑛、唐由之、张掌文、詹文涛、石仰山、罗金官、何炎粱、靳瑞、褐国维等二十一位全国著名中医掌家数十年积累的临床经验和诊治疑难杂病的诊疗专长,包括各种现代疾病和疑难病症的防治法则、经验方药、诊疗心得和医案举隅等,集中反映了这些著名中医掌家的掌术思想,是当代名医临床经验和掌术思想之集大成者。
《碥石集:著名中医学家经验传薪》自1999年以来已出版七辑。第七辑同样汇集了诸多老中医药学家的研究心得。这些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是活的经验,是知识和能力的体现,更是他们几十年的研究逐步凝练的智能结晶。本辑收录了邓铁涛、朱良春、颜德馨、何任、路志正、焦树德、张琪、任继学、周仲瑛、吉良辰、张学文、晁恩祥、李干构、王永炎、石学敏、张伯礼等16位名老中医要学家的经验心得。
中医药在抗击SARS的战斗中,帮助世界人们提升了对中医药学的认识,端正了那些认为中医治不了急、危、重症的人们的错误认识。最重要的是重新振作了中医对自己的认知与信心。《碥石集:著名中医学家经验传薪》讲述了:千万不要以为天下只有动物实验之西方医学才是唯一的道路,中医的理论医学是中医继续发展的金光大道,必须继承之,发扬之。中医的理论医学是怎样产生的呢?中医学是在古代哲学的紧密指导下产生的,中医药学是天衣无缝地与哲学相结合,走上“实践论”之大道上而发展的。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在以人为本的实地上进行的。神农尝百草以自身作实践乃中国医学之起源。总之,中医学理论之形成,是五千年来无数先贤的智慧与无数祖先之躯体共同创造的伟大的文化瑰宝。我们子子孙孙能不珍惜并把它发扬光大吗?我建议,中青年同志必须精读毛泽东主席的《矛盾论》和《实践论》,这对中医的认识与提高十分重要。最后谈谈中西医结合的问题。我从不反对中西医结合,但是中西医结合的目的应该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指导,就医学而言,最具中国特色的就是中医。中医学之所以伟大,特色之一是提倡“治未病”,引领世界医学从以医疗为主的医学推前到以保护健康为主的新潮流。中医学的另一特色是“简、验、便、廉”。两大特色结合起来,便可以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人人享有医疗保健的权利”。所以中西医结合应着力于发扬中医这方面之所长,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世界难题。
20世纪中期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急腹症”及“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取得硕果,针麻及针麻原理之研究取得震惊世界的成果。但三者至今推广如何?相反在中西医结合口号之下,正骨的手法在中医院已接近失传了,我们的中青年中医以能开刀疗伤、剖腹治急腹症为荣了!中国医学之特色无存,谁之过呢?
碥(读音biǎn),《玉篇·石部》记载:“碥,将登车履石也。”本意即上下车时的垫脚石;引申指山路的石阶;又引申指崖岸险峻。
top of page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