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留学日记 全4册/民国沪上初版书复制版 2014高清
《胡适留学日记》全4册,由三联书店2014年出版,为《民国沪上初版书》之一。
《民国沪上初版书:胡适留学日记(复制版 共4册)》是胡适在美国留学时期(1910~1917)的日记和杂记。胡适先生将他自己的文学主张、思想演变都写成札记,或者把和朋友谈论的问题,或通信、或面谈的大概写在其中,有时也将自己想的问题、思想的材料、步骤、结论记在里面,还有他的自喜、夸大、野心、梦想等等。这样赤裸裸的记载,至少可以写出一个不受成见拘缚而肯随时长进的青年人的内心生活的历史。《民国沪上初版书》出版说明:如今的沪上,也只有上海三联书店还会使人联想起民国时期的沪上出版。因为那时活跃在沪上的新知书店、生活书店和读书出版社,以至后来结合成为的三联书店,始终是中国进步出版的代表。我们有责任将那时沪上的出版做些梳理,使曾经推动和影响了那个时代中国文化的书籍拂尘再现。出版“民国沪上初版书复制版”,便是其中的实践。民国的“初版书”或称“初版本”,体现了民国时期中国新文化的兴起与前行的创作倾向,表现了出版者选题的与时俱进。民国的某一时段出现了春秋战国以后的又一次百家争鸣的盛况,这使得社会的各种思想、思潮、主义、主张、学科、学术等等得以充分地著书立说并传播。那时的许多初版书是中国现代学科和学术的开山之作,乃至今天仍是中国学科和学术发展的基本命题。重温那一时期的初版书,对应现时相关的研究与探讨,真是会有许多联想和启示。再现初版书的意义在于温故而知新。初版之后的重版、再版、修订版等等,尽管会使作品的内容及形式趋于完善,但却不是原创的初始形态,再受到社会变动施加的某些影响,多少会有别于最初的表达。这也是选定初版书的原因。民国版的图书大多为纸皮书,洋装(精装)书不多,而且初版的印量不大,一般在两三千册之间,加之那时印制技术和纸张条件的局限,几十年过来,得以留存下来的有不少成为了善本甚或孤本,能保存完好无损的就更稀缺了。因而在编制这套书时,只能依据辗转找到的初版书实行复制,尽可能保持初版时的面貌。对于原书的破损和字迹不清之处,尽可能加以技术修复,使之达到不影响欣赏和阅读的效果。还需说明的是,复制出版的效果,必然会受所用底本的情形所限,不易达到现今书籍制作的某些水准。民国时期初版的各种图书大约十余万种,并且以沪上最为集中。文化的创作与出版是一个不断筛选、淘汰、积累的过程,我们将尽力使那时初版的精品佳作得以重现。我们将严格依照《著作权法》的规则,妥善处理出版的相关事务。感谢上海图书馆和版本收藏者提供了珍贵的版本文献,使“民国沪上初版书复制版”得以与公众见面。相信民国初版书的复制出版,不仅可以满足社会阅读与研究的需要,还可以使民国初版书的内容与形态得以更持久地留存。1910年,胡适作为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留学生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康乃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风华正茂的他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爱管闲事,爱参加课外活动,爱观察美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到处演说,到处同人辩论”。留学的7年,不仅收获了知识,开拓了视野,也是他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7年在美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被他忠实地记录在了近80万字的留学日记和札记中。多年之后,胡适说过:“这几十万字是绝好的自传。这十七卷写的是一个中国青年学生七年间的私人生活,内心生活,思想演变的赤裸裸的历史。”因此对于后人而言,胡适的留学日记,是研究这位五四新文化运动重要代表的第一手史料,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胡适留学日记原稿影印本即将出版 胡适留学日记原稿影印本即将出版1939年,上海亚东图书馆将胡适的这批留学日记和札记,经过抄写、整理、编目,以《藏晖室札记》为书名出版,共分为17卷,编为4册。1947年11月由商务印书馆重印,改名为《胡适留学日记》。此后,1957年台北商务印书馆、1999年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湖南岳麓书社等多家出版社均依亚东版,出版了《胡适留学日记》,多年来对胡适相关时期的研究,也均以此为准。然而,因原稿遗失多年,故亚东版日记的完整性、准确性究竟如何,一直难以考证。胡适留学日记原稿影印本即将出版 胡适留学日记原稿影印本即将出版在五四新文化运动95周年之际,这一难题有望得到解决。在《胡适留学日记》原稿收藏者梁勤峰先生的支持下,上海人民出版社将首次以影印本的形式将这批珍贵的文献飨诸社会,这不仅为胡适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原始史料,相信对于学界,对于广大胡适爱好者来说,也将是一次非凡的学术盛宴,不仅会对学界的胡适研究有所助益,也是对胡适本人的纪念。胡适留学日记原稿影印本即将出版 胡适留学日记原稿影印本即将出版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批尘封多年,如今重又面世的珍贵文献中,还有胡适念兹在兹、一直想付梓而未成的与他的诤友、也是促成胡适完成留学日记的许怡荪之间长达10余年的《胡许通信集》、奠定胡适新红学开山祖师地位的《红楼梦考证》,以及陈独秀的《科学与人生观序》等作品。出版社将陆续推出。读《胡适留学日记》 有感:胡适喜欢用札记方式,来记录,来思考,他把他的文学主张,他的思想演变,全部写成了札记。这种思想草稿很有用处,省去了很多省察。他对于写札记很有兴趣,无论多忙,都会腾出功夫来写札记,有时候一天可以写几千字。我很忙吗,我有他忙吗,我有一个北大教授,北大校长忙吗?要把你的印象变成你自己的东西,最好的方式就是发表,表现成文章。胡适的日记,赤裸裸地记录了一个青年,思想,生活的全部。好的,或是不好。当造假已经造的天经地义的时候,胡适交给我们的“怀疑”,交给我们的 “拿证据来”,交给我们的“问一个为什么”正是大有作为的时候。杜威的试验主义,已经深入他的灵魂,成为他思想和生活的一个向导。他爱管闲事,爱参加课外活动,爱观察美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到处演说,到处跟人辩论。他的人生,过的充实,过的丰富多彩。他是一个不受成见的拘缚而跟随时长进的青年。安稳,中庸,是中国哲学基础的根基。所有中国的人的价值观,都是以这个作为评判的标准。公务员,老师,为什么受人追捧,因为他们稳定。无病无灾,的小康生活,就是他们所祈求的。在一个小山村,生活一辈子,在一个工厂,在一个岗位工作一辈子,这在中国就是常事。中国青年应该有冒险的精神,而不是懒惰,而不是安逸,而不是安稳。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top of page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