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近代名医伤寒论著十人书 共8册 2011清晰

近代名医伤寒论著十人书 共8册 2011清晰

¥24.00Price

近代名医伤寒论著十人书 共8册 2011清晰

Quantity
  • 近代名医伤寒论著十人书 共8册 2011清晰

    《近代名医伤寒论著十人书》PDF电子书共8册,由学苑出版社2011年出版。

     
     
    《近代名医伤寒论著十人书》书目:
     
     
    近代名医伤寒论著十人书  读过伤寒论
     
    近代名医伤寒论著十人书  伤寒质难
     
    近代名医伤寒论著十人书  伤寒论研究
     
    近代名医伤寒论著十人书  伤寒论通注
     
    近代名医伤寒论著十人书  伤寒论今释
     
    近代名医伤寒论著十人书  伤寒论崇正编
     
    近代名医伤寒论著十人书  伤寒论改正并注
     
    近代名医伤寒论著十人书  伤寒论汇注精华
     
     
     
    《读过伤寒论》,系清末民初岭南著名伤寒学派宗师、广东近代四大名医之一的陈伯坛所著。本书采用“以经注经”的方法研究《伤寒论》,强调阴阳气化理论,阐发标本中气学说,不仅全面阐释《伤寒论》之经义,且能批评魏晋以来诸家注疏之得失。阐幽探奥,融会贯通,既能以经解经,又能以经验经,颇多独到之处,堪称近代注释《伤寒论》之佳本。
     
    陈伯坛,名文炜,字英畦,榜名伯坛,广东新会外海乡(今属江门市外海镇)人。1863年出生于贫寒之家,得族亲资助入学,熟读经史义理,兼习医学。年弱冠,在广州大马站悬壶济世。光绪二十年(1894),中甲午科第七名举人。因经济所限,不再求仕进,立志业医,刻苦钻研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潜心致力于医学。
     
    光绪二十五年0899)在广州书坊街正式设馆,挂牌行医,以“富者多取而不伤,贫者减免而受惠”为宗旨,因医术精湛,每日求诊者逾百。时两广总督谭钟麟患失眠症,屡医不愈,陈伯坛投以大剂桂枝汤而药到病除,一时名声大噪。光绪三十一年(1905),两广总岑春煊的母亲和儿子病重,均得陈伯坛医治而愈。是年冬,岑春煊创办两广陆军军医学堂(后称广东陆军军医学堂),礼聘陈伯坛任中医总教习、中医主任。不久,陈又兼任广州中医夜校学馆主任,主讲《伤寒论》。此间,他白
    天应诊,晚上授课,并抽暇著述,在1924一1930年间,完成了作为中医夜学馆讲义的《读过伤寒论》。
     
     
     
     
    1924年,因医馆拆迁,携眷赴香港定居,在中环文咸东街租铺设“陈伯坛寓”,挂牌行医,求医者甚众,门庭若市,声名远播。在业医之余,撰文著述,辛勤不息。陈伯坛深得张仲景《伤寒论》要旨,旁及各家,且不固守旧说,着意创新,以“精”(精通三阴三阳、五运六气)、“警”(警觉医书错误之处,不生搬硬套)、“整”(整理有层次,或从表面入里,或由里而发外)、“醒”(醒神清脑,机应变)四字为运行医术的方法;对医理坚持“四不”(不剥削、不阿附、不醢便敷衍、不拾人唾余);对前人注释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著作绝不盲从附和,悉心探索,创新医理。他被称为广东近代四大名医(陈伯坛、赵鹤琴、黎庇留、陈月樵)之一,时评也以他为首。陈伯坛对传统中医的规例有所突破,特别是在用药方面,异于《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剂量,又被称为“广东四大怪医”之一。其“怪”主要是用药剂量之大使人吐舌,一剂常用药达三四斤,要用大瓦隻来煎药,故又被称为“陈大剂”。中医传统的诊断方法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而陈伯坛望色而知其症,闻声而知其病,即或问也不过三言两语,有时病者若诉说病情,而他往往止截之,似乎对病情己了然在胸。切脉也很快,只需数秒钟,所以在广州行医时,每天门诊达百多人次也应付得来。在港的十余年中,救人无数,当时对其医术高明的题赠,不胜枚举。如著名学者朱祖谋书赠联云:“知君一身皆是胆,与人著手便成春。”
     
    陈伯坛晚年在香港一边行医,一边著书,还独资创办伯坛中医学校,参与授课。三四十年来,培育中医人才千百计,其中成为医界名流的有彭泽民、程祖培、鞠日华、邓羲琴、林清珊、钟耀奎、区励庵、陈甘棠、陈遂初、陈仿周、赵景明等。其子陈万驹(晓沧)、万鹏(里天)、万骝(京轺)、万鸿(聪雪)、万骧(昂宇)及女儿陈坤华均继承父业。1938年5月29日陈伯坛在香港病逝,终年76岁。著有《读过伤寒论》、《读过金匮卷十九》、《麻痘蠡言》、《伤寒门径》等。
     
    陈伯坛是近代岭南伤寒学派医家中声望最著者,《读过伤寒论》是体现其学术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凡18卷,正文前有“卷之首”(另开卷一、卷二)。“卷之首”分列张仲景原序、读原序并识、叙言、序、凡例、门径、图形、读法,卷一至卷六为太阳篇豁解,卷七至卷九为阳明篇豁解,卷十为少阳篇豁解,卷十一为太阴篇豁解,卷十二、卷十三为少阴篇豁解,卷十四、卷十五为厥阴篇豁解,卷十六为霍乱篇豁解,卷十七为阴阳易瘥后劳复篇豁解,卷十八为痉湿喝篇豁解。
     
    陈伯坛治医学,上溯《内经》、《难经》,旁及诸家,穷数十年精力钻研仲景之学,对《伤寒论》、《金匱要略》均有极深造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医学理论和临证风格。主张用“以经解经”的方法研究仲景学说,因为《内经》、《难经》诸典籍为张仲景理论之所本,故《伤寒论》“妙能与《素问》、《八十一难》诸旧本异其辞却同其。提倡研究《伤寒论》应从原著入手,而不要被注家杂说所惑。认为“《伤寒》毋庸注,原文自为注”、“以经解经,以《伤寒》解《伤寒》”才是正遁。指出读《伤寒论》要与《金匮要略》合璧而观,认为二者关系是“《金匮》纳入《伤寒论》中,合成《伤寒卒病论》,正如
    《针经》纳入《素问》卷中,合成《内经》”,所以两书不应割裂,而应参照学习。强调阴阳理论,指出《伤寒论》实以“阴阳”二字为纲要,“知阴知阳为眼法,治阴治阳为手法”。阐发三阴三阳、气化学说等,颇多独特见解。《读过伤寒论》一书之注释既不取前贤注释只言片语,亦不采当时风靡之西说,一切解说均独出作者胸臆,不落前人之窠臼,不纠缠各派之纷争而以临床实践为出发点,不受陈规教条主义的限制,语言生动活泼,是近代以传统方法研究《伤寒论》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名著。

Copyright © 2019-2020 魅影书斋 PDF电子书下载平台

客服微信:mypdf001  QQ:253995907  邮箱:253995907@qq.com

免责声明:
(1)本站不生产任何资料,不拥有此类资源的版权!
(2)本站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对非法转载,盗版再版等行为的发生不具备充分监控能力.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但若某资影响到您的版权,请版权拥有者出示充分版权证明材料时,本站负有移除该资源的义务!
(3)本站在满足前款条件下采取移除等相应措施后不承担任何相关责任!如果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 我们将尽快处理!

(4)本站服务资源不定时更新,展示极为有限,如果需要更多资源的代找服务,请联系客服!本站暂未提供交易接口,如需更多资源代找及交易服务,请咨询客服!

(5)关于所收取的费用与其对应资源价值不发生任何关系,仅为站点运行消耗及各项服务的综合费用!

(6)本站展示资源及代找资源的内容与本人无关,尤其其中堪舆地理易学中医等相关资源,所有资源内容仅供参考,本站不负有任何责任!

(7)仅供学习和交流优质文化服务,便利大众,以上,请知晓!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