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古塔全编 全2册 2019彩图高清
《陕西古塔全编》PDF电子书全2册(PDF文件为2册合一),由西北大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陕西古塔全编》以条目的形式展现陕西省内关中、陕北与陕南地区现存的不可移动古塔517座,近百年消失的古塔400余座,以及陕西发现的佛教供奉塔、造像塔、壁塑塔和画像砖塔70座。书中收录古塔建造的时代最早可至唐代,最晚为民国时期,刊载了陕西省级以上和关中、陕南与陕北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古塔分布图4幅。该书全面地体现和展示了陕西古塔的历史沿革、建筑风貌及工艺水平,建立了仅有的古塔数据库,弥补了这一方面系统研究著述的空白,为研究陕西古塔所承载的历史、宗教、民俗和社会文化基因留下了宝贵的资料。目前为止收录陕西古塔最详尽的一部图录。《陕西古塔全编》目录:上册上编 穹顶之下第一章关中古塔一、西安古塔二、铜川古塔三、宝鸡古塔四、咸阳古塔五、渭南古塔下册第二章 陕北古塔一、榆林古塔二、延安古塔第三章 陕南古塔一、汉中古塔二、安康古塔三、商洛古塔下编 寂灭与呈现第四章 近百年消失的陕西古塔一、已消失的关中古塔二、已消失的陕北古塔三、已消失的陕南古塔第五章 陕西发现的佛教供奉塔、造像塔、壁塑塔和画像砖塔一、供奉于寺院或信士家庭佛堂内的塔二、石窟寺中的石造像塔和寺庙壁塑中的泥塑塔三、信士墓室内的画像砖塔 ··《陕西古塔全编》出版说明:《陕西古塔全编》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陕西)数据库(以下简称“三普”)为基本依据,结合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陕西)(以下筒称“二普”)资料以及20世纪五六十年代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留存的一些资料和截至2017年年底古塔项目组踏查、访探及考证、梳理资料成编。谓之全编,盖因有三:一是迄今所见陕西古塔著录,凡收境内不可移动古塔一般在80~280座。本书则全方位扫描,收录境内不可移动古塔517座。古塔属性涵盖佛搭、道士塔、宣礼塔(伊斯兰教“邦克楼”)、文星塔、料敌塔、风水塔、灯塔等:质地则砖、石、铁、木、土、琉璃等一应俱有。可谓将陕西境内可见的古塔遗存,无论完整、残损抑或修复和迁建者皆囊括其中。二是所见著录,鲜少谈及近一个世纪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大批古塔倾圮乃至湮灭的现象。本书则将此作为项目子课题,潜心钩沉,单独成篇,日《近百年消失的陕西古塔》,结题刊于《文博》2016年第3期(本书统编时予以修订),借此可增文史、宗教史、建筑史、民俗史和社会发展史(诸如陕南开发史)资料,并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三是学界著述,基本涉及的是地上现存的不可移动古塔,很少谈及佛塔塔身、佛塔地宫、天官中瘗藏舍利的供奉塔和石窟寺中雕凿的石造像塔,佛教徒在寺院和家庭佛堂中供奉的各类石质、陶瓷、象牙、金、银等小型佛塔,以及信士、居士墓中雕刻的画像砖塔等。本书亦将此作为子课题,钩稽考订,梳理成章,日《陕西发现佛教供奉塔、造像塔和画像砖塔述要》,结题刊于《文博》2016年第6期(本书统稿时亦予以增删、修订),冀望以此带动相关学术研究。本书为“陕西古塔、楼阁、阙台资料调查和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众所周知,古塔、楼阁、阙台是华夏文明、宗教信仰、古代城乡建设和古建筑艺术的重要载体。作为周秦汉唐京畿之地的陕西,代表古代中国高层建筑水平的古塔、楼阁、阙台曾广为分布,现在仍遗存丰富。它们之中,有的曾为旧时京城、皇城、府城、县城、村镇以及帝王陵寝的标志性建筑,铭刻着时代烙印;有的则成为连接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的重要标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有的则是僧侣、道士灵骨的静息之所,保存着高德大士的生平信息。这些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信仰、创造力和工匠精神的珍贵遗存,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有的已经凋残、剥蚀、风化乃至消失,有的则在社会的合力保护下得以幸存。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关于这一方面的调查资料、研究、介绍和著录尽管时有刊出,但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研究著述尚少。为了完整地著录和展现陕西古塔的丰富内涵,我们有必要调查、整理全省目前尚存或记录在案的1949年以前的这一方面遗存(包括民间记忆和民众口述情况),在资料整理、研究、甄别、厘清的基础上,建立陕西古塔数据库,并编辑出版《陕西古塔全编》一书。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研究,我们力图较全面地体现和展示陕西古塔的历史沿革、建筑环境、风貌及工艺水平。同时,这将弥补陕西自民国以来系统研究著述之空缺,并推动相关方面的深入探讨和建立相对可靠的年代序列。本书内容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三章,依次介绍关中、陕北和陕南地上现存的不可移动古塔;下编两章,分别记述近一个世纪消失的陕西古塔和陕西发现的佛教供奉塔、造像塔、壁塑塔和画像砖塔。为检索方便和行文规范,本书在编纂过程中遵循了以下规定:(1)各章所列古搭名谓,如“仙游寺法王塔”“慧彻寺南塔”“中王堡木塔”“兴平南塔”等,均按国务院,陕西省政府,各市(区、县)政府公布或曾经公布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称形成条目,俗称、别称、异名等亦在文中有所体现;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者,名称由编者按学界惯例酌定。(2)各市辖下的区、县古塔条目,一般以时代早晚为序;学术观点有分歧者和存疑者在文中有所陈述或参见脚注。涉及王朝纪年者,大都后加括号,写入对应公元纪年的阿拉伯数字,如“大雁塔始建于永徽三年(652)”;凡对应为公元前纪年者,阿拉伯数字前面统一加“前”,如“汉高祖五年(前202)始置长安县”。(3)书中所述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先后公布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之保护范围,凡原公布为A、B、C三区者,一律对应写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凡原公布为A、B两区者,一律对应写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凡保护范围涉及地名已更易者,仍遵循政府原文件行文。此外,本书注意人文关照和地理环境的衬托,于上编每章之下的各市、县(区)条目前,均置有市、县(区)名源流,历史沿革,地理环境概况,古迹遗存现状等数百字至上千字简陈,使读者在了解古塔的同时,有一些外延知识辅助和外部世界映照。上编冠名“穹顶之下”和下编冠名“寂灭与呈现”也出于相同的考虑,旨在彼此照应,给予同一个天空、同一片土地上的行者以广阔的思想空间和广袤的丈量域界。
top of page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