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著译编年全集 全20册人民文学出版社
《鲁迅著译编年全集》共20册,由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
《鲁迅著译编年全集(套装全20卷)》收录迄今所发现的鲁迅全部作品,含创作、翻译、书信和日记。鲁迅生前编入自己文集而确系他人所作或由他人代笔者,列为附录。其余他人之作,包括鲁迅编集时文后所附“备考”,概不收入。
收入《鲁迅著译编年全集》的作品,均依完成先后排列。同一时间项下,以日记、创作、翻译、书信为序;著译作品先小说,后散文、诗歌。能系日者系日,无法系日者系月,无法系月者系年。写作时间未明,则系以初次发表时间,于题目右上方标~星花以示区别。
凡能独立成篇者,无拘长短,均单立一题;中、长篇作品,亦一律保持完整,不予割裂。
鲁迅对自己的作品每有修改,此次编集,只收录最后定稿。惟致许广平信与《两地书》所收鲁迅文字分属“书信”与“作品”两种文本,故一并收入。
收入《鲁迅著译编年全集(套装全20卷)》的著译作品,均以鲁迅生前最后定稿版为底本,未收集者以原载报刊为底本,参校各版《鲁迅全集》及一九五八年版《鲁迅译文集》。某些篇目据手稿录入。日记、书信据手稿影印本校勘、整理。借鉴他人之处,谨致谢忱。
《鲁迅著译编年全集》目录:
卷壹 一八九八至一九○九年
卷贰 一九一○至一九一七年
卷叁 一九一八至一九二○年
卷肆 一九二一至一九二二年
卷伍 一九二三至一九二四年
卷陆 一九二五年
卷染 一九二六年
卷捌 一九二七年
卷玖 一九二八年
卷拾 一九二九年一至五月
卷拾壹 一九二九年六至十二月
卷拾贰 一九三○年
卷拾叁 一九三一年
卷拾肆 一九三二年
卷拾伍 一九三三年
卷拾陆 一九三四年一至八月
卷拾柒 一九三四年九至十二月
卷拾捌 一九三五年一至七月
卷拾玖 一九三五年八至十二月
卷贰拾 一九三六年
篇目索引《鲁迅著译编年全集》前言:
―,本书收录迄今所发现的鲁迅全部作品,含创作、翻译、书信和日记。鲁迅生前编人自己文集而确系他人所作或由他人代笔者,列为附录。其余他人之作,包括鲁迅编集时文后所附“备考”,概不收人。
二,收入本书的作品,均依完成先后排列。同一时间项下,以日记、创作、翻译、书信为序;著译作品先小说,后散文、诗歌。能系日者系日,无法系日者系月,无法系月者系年。写作时间未明,则系以初次发表时间,于题目右上方标一星花以示区别。
三,凡能独立成篇者,无拘长短,均单立一题;中、长篇作品,亦—律保持完整,不予割裂。
四,鲁迅对自己的作品每有修改,此次编集,只收录最后定稿。惟致许广平信与《两地书》所收鲁迅文字分属“书信”与“作品”两种文本,故一并收人。
五,收人本书的著译作品,均以鲁迅生前最后定稿版为底本,未收集者以原载报刊为底本,参校各版《鲁迅全集》及一九五八年版《鲁迅译文集》。某些篇目据手稿录人。日记、书信据手稿影印本校勘、整理。借鉴他人之处,谨致谢忱。
六,日记和某些原无标点的文章,悉由编者重新标点。
七,全书文字校订,除改正此前印本明显错字外,还包括将繁体改为简体,但可通假者及作者习惯用法,仍予保留。又所涉人名中简、繁二体不能完全对应之字,采用繁体。外国人名、地名译法,则悉从其旧。同一字的用法,同一人、地名称,在一篇文章内予以统一。
八,编者于各篇篇末,对最初发表时间,所载报刊,作者署名(署“鲁迅”者略)及首次收集情况〈限于鲁迅自己所编者〉略作说明。
九,全书之末附有篇目索引,以供检索。
十,本书旨在为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一部“纵向阅读”鲁迅的文本,在编辑体例上仅是一种尝试。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教正。
《鲁迅著译编年全集》书摘1:
致母亲
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得来示,知大人亦患伤风,现已全愈,甚慰。海婴亦已复元,胃口很开了。上海本已和暖,但近几天忽又下雨发风,冷如初冬,仍非生火炉不可。惟寓中均安,可请放心。老三亦好,只是公司中每日须办公八点钟,未免过于劳苦;至于寄信退回,据云系因信面上写号之故,因为公司门房仅知各人之名,此后可写书名,即不至收不到了。专此布达,恭请金安。
男树叩广平及海婴随叩三月廿九夜
《鲁迅著译编年全集》书摘2:
清明时节
清明时节,是扫墓的时节,有的要进关内来祭祖,有的是到陕西去上坟,或则激论沸天,或则欢声动地,真好像上坟可以亡国,也可以救国似的。坟有这么大关系,那么,掘坟当然是要不得的了。元朝的国师八合思巴罢,他就深相信掘坟的利害。他掘开宋陵,要把人骨和猪狗骨同埋在一起,以使宋室倒楣。后来幸而给一位义士盗走了,没有达到目的,然而宋朝还是亡。曹操设了“摸金校尉”之类的职员,专门盗墓,他的儿子却做了皇帝,自己竟被谥为“武帝”,好不威风。这样看来,死人的安危,和生人'的祸福,又仿佛没有关系似的。
相传曹操怕死后被人掘坟,造了七十二疑冢,令人无从下手。于是后之诗人曰:“遍掘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冢葬君尸。”于是后之论者又曰:阿瞒老奸巨猾,安知其尸实不在此七十二冢之内乎。真是没有法子想。阿瞒虽是老奸巨猾,我想,疑冢之流倒未必安排的,不过古来的冢墓,却大抵被发掘者居多,冢中人的主名,的确者也很少,洛阳邙山,清末掘墓者极多,虽在名公巨卿的墓中,所得也大抵是一块志石和凌乱的陶器,大约并非原没有贵重的殉葬品,乃是早经有人掘过,拿走了,什么时候呢,无从知道。总之是葬后以至清末的偷掘那一
天之间罢。至于墓中人究竟是什么人,非掘后往往不知道。即使有相传的主名的,也大抵靠不住。中国人一向喜欢造些和大人物相关的名胜,石门有“子路止宿处”,泰山上有“孔子小天下处”;一个小山洞,133是埋着大禹,几堆大土堆,便葬着文武和周公。如果扫墓的确可以救国,那么,扫就要扫得真确,要扫文武周公的陵,不要扫着别人的土包子,还得查考自己是否周朝的子孙。于是乎要有考古的工作,就是掘开坟来,看看有无葬着文王武王周公旦的证据,如果有遗骨,还可照《洗冤录》的方法来滴血。但是,这又和扫墓救国说相反,很伤孝子顺孙的心了。不得已,就只好闭了眼睛,硬着头皮,乱拜一阵。“非其鬼而祭之,谄也!”单是扫墓救国术没有灵验,还不过是一个小笑话而已。
书友对《鲁迅著译编年全集》的评价:
我从10几岁起,和弟弟一起,开始看鲁迅小说。从上大二开始买鲁迅杂文单行本。参加工作后,有了收入,鲁迅著作的单行本,每出新版我就买。1981年人文版《鲁迅全集》(16卷)编者是下了功夫的。注释详尽、索引全面,用起来很方便。可惜这部全集,不包含鲁迅的译作,而鲁迅译作相当丰富,数量之大不下于他的著述。鲁迅的译作,很多是俄国革命前或革命初期作家的作品。许多作家本来就是“同路人”,随着苏共的斯大林主义化,他们纷纷被划成反动文人,随之人和作品都消失了。鲁迅著作中常提到的卢纳卡尔斯基、爱罗先柯、阿尔志跋绥夫……,1949年后的中国大陆人,再也见不到他们的作品。连我少年时读过的《表》《坏孩子和别的奇闻》《桃色的云》这些少年读物都见不到了,我于是下决心买了这套书。
我一直钦佩亚马逊的科学管理,下单不到24小时,这套《鲁迅著译编年全集》用规整结实的纸箱送到我家。我向亚马逊和她的快递人员表示感谢和致敬!
对于书籍,我一向是很挑剔的。这套由王世家、止庵编辑,人民出版社印发的《鲁迅著译编年全集》(20卷),其精美使我叹为观止。鲁迅先生为瞿秋白编遗著《海上述林》时,力求精美。王、止俩先生显然秉承了鲁迅的这股精神,鼎盛怡园把这套《鲁迅著译编年全集》设计得如此典雅大方:银灰色的封面和扉页上,除书名外不加任何修饰,书名下缀有一颗缩小的朱红色印章,仔细辨认,方可看出,那是鲁迅在写这本文集的年代中使用的印章。只有在第一卷扉页的书名下,用五号字标出“王世家 止庵 编”六字,除此再也找不到编者姓名,足见编者态度的谦逊。书中既不作书眉也不作书脚。每卷书中都有一条宽6毫米,长262毫米的金黄色绶带,用作书签。
我因此愿意向全国热爱鲁迅,并有志于对他作全面亲密接触的朋友们介绍这套《鲁迅著译编年全集》。
top of page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