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国戏曲文物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17黄竹三延保全

中国戏曲文物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17黄竹三延保全

¥4.00價格

中国戏曲文物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17黄竹三延保全

數量
  • 中国戏曲文物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17黄竹三延保全

    内容简介

    《中国戏曲文物通论》是我国第1部全面、系统研究戏曲文物的学术专著。它阐述了戏曲文物的定义、类型和研究意义,概括了戏曲文物研究的分期和各阶段的成就、特点,详述了戏曲孕育期演艺文物、形成期演剧文物、成熟期戏曲文物的性质、种类、数量、形态、价值,在此基础上揭示戏曲发展不同时期演出场所、脚色行当、服饰、化装、道具、乐器等表演形态的衍变,并放置于历史发展和文化层面上来认识。全书资料丰富,图文并茂,论从图出,收入各时期珍贵戏曲文物图片近400帧,并附有详细说明;对不同时期戏曲的演出状况论说周详,见解多有卓异之处,如戏曲产生的多元性、戏曲形成时期的泛戏剧形态、戏曲表演的多样性等,对我们重新认识中国戏曲发展颇有启发。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戏曲文物是作者在田野考察中的首次发现,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

      《中国戏曲文物通论》为戏曲文物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图书目录

    绪言

    章 戏曲文物的发现与研究分期

    第二章 戏曲孕育期的演艺文物

    节 乐舞百戏类

    第二节 假面装扮类

    第三节 说唱类

    第三章 戏曲形成期的演剧文物

    节 偏重于歌舞类

    第二节 偏重于假面装扮类

    第三节 偏重于说白类

    第四节 偏重于故事表演类

    第四章 戏曲繁盛期的戏曲文物

    节 演出场所

    第二节 戏曲雕塑

    第三节 戏曲碑刻

    第四节 戏曲绘画

    第五节 戏曲题记

    第六节 戏曲抄本与刻本

    第五章 戏曲文物中展现的演出场所

    节 戏曲孕育时期的演出场所

    第二节 戏曲形成时期的演出场所

    第三节 戏曲成熟时期的演出场所

    第六章 戏曲文物中展现的脚色行当

    节 宋代杂剧的脚色行当

    第二节 金代院本的脚色行当

    第三节 元代杂剧的脚色行当

    第七章 宋金杂剧脚色形象图考

    节 末泥

    第二节 引戏

    第三节 副末

    第四节 副净

    第五节 装孤

    第六节 参军色(附)

    第八章 戏曲文物中展现的服饰

    节 戏曲服饰的产生

    第二节 文献关于宋金杂剧服饰的记录

    第三节 文物图像中的宋金杂剧服饰

    第九章 戏曲文物中展现的化装

    第十章 戏曲文物中展示的道具

    第十一章 戏曲文物中展示的乐器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黄竹三,广东省开平市人,1938年出生。1961年中山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考取中山大学中国文学史研究生,师从著名学者王季思先生攻读中国古代戏曲,1965年毕业后长期在山西高等院校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1980年任山西师范大学讲师,198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曾任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所长、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华戏曲》主编。1992年被评为有突出贡献专家,获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1999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普通高等师范学校教师奖。2013年获第八届全国戏剧文化奖“中国戏曲教学与研究终身成就奖”。曾应邀赴美国、日本等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多所大学讲学。著有《宋金元戏曲文物图论》(主编)、《元杂剧故事新编》、《石君宝戏曲集校注》、《山西省曲沃县任庄村<扇鼓神谱>调查报告》(合著)、《戏曲文物研究散论》、《六十种曲评注》(主编)、《牡丹亭评注》、《浮生诗草》、《黄竹三学术论文自选集》等。另在海内外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

      

      延保全,1964年生,山西省昔阳县人。1985年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留校戏曲文物研究所工作。1988-1991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师从黄竹三教授专攻中国古代戏曲。2003年任戏曲文物研究所副所长,并晋升为教授。2006年任戏剧戏曲学博士点首批博士生导师,《中华戏曲》副主编。2010年任文学院院长。现任戏剧与影视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同时兼任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俗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承担并完成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研究项目各一项。出版《李行道孔文卿罗贯中集校注》、《六十种曲评注·鸣凤记评注》、《戏曲文物通论》(中国台北)、《中国戏曲文物通论》等专著,主编《平阳宋金元戏曲文物研究》,参编《山西戏曲碑刻辑考》、《洪洞介休水利碑刻辑录》、《全元曲校注》等著作,并在《文艺研究》、《文物》、《文献》、《民族文学研究》、《戏剧》、《戏剧艺术》、《民俗曲艺》(中国台北)第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

Copyright © 2019-2020 魅影书斋 PDF电子书下载平台

客服微信:mypdf001  QQ:253995907  邮箱:253995907@qq.com

免责声明:
(1)本站不生产任何资料,不拥有此类资源的版权!
(2)本站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对非法转载,盗版再版等行为的发生不具备充分监控能力.仅用于分享知识、学习和交流!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但若某资影响到您的版权,请版权拥有者出示充分版权证明材料时,本站负有移除该资源的义务!
(3)本站在满足前款条件下采取移除等相应措施后不承担任何相关责任!如果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 我们将尽快处理!

(4)本站服务资源不定时更新,展示极为有限,如果需要更多资源的代找服务,请联系客服!本站暂未提供交易接口,如需更多资源代找及交易服务,请咨询客服!

(5)关于所收取的费用与其对应资源价值不发生任何关系,仅为站点运行消耗及各项服务的综合费用!

(6)本站展示资源及代找资源的内容与本人无关,尤其其中堪舆地理易学中医等相关资源,所有资源内容仅供参考,本站不负有任何责任!

(7)仅供学习和交流优质文化服务,便利大众,以上,请知晓!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