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吴中珍本医案丛刊 全10册(1-8辑) 2010
《清代吴中珍本医案丛刊》PDF电子书全10册(1-8辑),由江苏科技出版社2010年出版。《清代吴中珍本医案丛刊》,都是当年吴中名医的临床实录的抄本孤本。这些前人临床实践的记录,不仅是研究医学史的重要资料,还是中医临床的参考和学习中医的阶梯。医案的阅读,是中医传统的学习与研究方式,可以揣摩名医临床思维的规律,可以训练辨证论治的技能,所以说,学中医,医案不能不读。中医中药,源远流长,代有阐发。诊疗疾病时书写其病情、诊断病机分析治法、用药等内容,一例一案就是医案。由门人弟子抄录留存病家亦常有保存。有的病人视为珍藏书法,贻留后人,以志纪念。师承教育,是千百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承学术思想经验技术的有效方式。弟子入门之日起,即跟师临证,侍诊师侧,诊视病人,老师口传心授。在诊余时间,学习基础与临床的理论书籍。三年五载,积累医案、笔记甚丰。尤以医案、验案,成为继续学习的教材之一。“吴中”是以苏州城区与中心毗邻地域的概称。周围县镇村落密集,水陆交通相织,人文风俗相沿,水灵毓秀,人才荟萃,名医辈出,良医众多。苏州市地方志编委及档案局所编《吴中名医录》所载,自周代下至清末国民时期,历代名医达千名以上,出版医案亦甚多,其中如吴门叶桂(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百年畅销,国内外中医人员几乎人手·部,读之获益,常读常新,温故可以知新。俞志高同志,矢志于中医事业,热心于学会工作。勤奋刻苦,乐于奉献,除日常事务外,收集整理吴中地区医家医案,将三十年来积累珍贵的稿本、抄本和孤本,汇编成《清代吴中珍本医案丛刊》。此书所载内容各册各家案例虽多寡不…,案语文宇多少不一,却正是朴实珍贵之处。对进-步研究吴中医家学术思想,对中医临床诊疗教学、科研均有参考价值,也是进步丰富昔时师承教育的补充教材。本人出于吴中,也是受的师承教育,一生读医案。俞君登门,携来书稿,读之倍感亲切。尽管在体例等方而尚有些不足之处,仁不失其继承发展的宏愿,不失其陈酿醇美。先读为快,欣然为之序。《清代吴中珍本医案丛刊》书目:清代吴中珍本医案丛刊 第一辑 古今方案汇编(上下册)清代吴中珍本医案丛刊 第二辑 八家医案 徐洄溪先生医案清代吴中珍本医案丛刊 第三辑 蓬莱轩医案 沈平舟先生方案清代吴中珍本医案丛刊 第四辑 家方案 朱枕山医案 王羹梅内外科医案清代吴中珍本医案丛刊 第五辑 昊门曹氏医案清代吴中珍本医案丛刊 第六辑 吴医汇案(上下册)清代吴中珍本医案丛刊 第七辑 证治要旨清代吴中珍本医案丛刊 第八辑 医学萃精 时病条辨 医学启蒙《清代吴中珍本医案丛刊》出版说明:出版这套《清代吴中珍本医案丛刊》是我多年的愿望。吴中医学作为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医学流派,与安徽的新安医学、广东的岭南医学并称于世,为世人所熟知。吴中”的名称是一个地域和行政区域综合而成的称谓,没有明确的界限,大致为现在通称的苏州地区,其行政风域相当于现在的苏州大市范围。当然,历史上所称的“吴中”,它的射面还要大得多。但至少,将今天的苏州大市范围称作“吴中”,这是没有疑义的。而我多年来研究吴中医学的范围,也基本上局限于此。吴中的中心应是苏州,苏州又有“吴门”之别称。现在习惯上将苏州地区的中医称作“吴中医学”或“吴门医派”,亦缘于此。吴中多名医,吴医多著述,温病学说大倡于吴医,这三大特点是吴中医学的精华所在,也是“吴中医学甲天下”的由来。苏州作为我国一个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建城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苏州就是吴国的都城,以后历为郡府、省的首府,是江南的大都会。俗谓“上有天堂,下苏杭”早已闻名于世。这里文化发达,经济繁荣,名医辈出。明、清时期,人们将这里的中医称为“吴医”。明代杨循吉在《苏谈》一书中称:“今吴中医称天下”。清代康熙年间,吴县光福人过绎之曾编辑成《吴中医案》一书,因其没有流传,几乎无人知晓,其残本尚存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清代乾隆年间,苏州府医学正科唐大烈,学富思深医林重之,他将以苏州为主旁及吴下的三十一位医家的医学论文汇编成《吴医汇讲》书,疒泛流传。从此,“吴医”这一名称始行天下。千百年来,苏州地区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医学家,而以儒医、世医、御医居多。他们都有较深的文学功底,又有丰富的医学理论和高超的治疗技术,善于引经据典,总结前人和自己的经验体会,著书立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医学著作,包括众多的医案,这是一笔宝贵的医学财富。我从1979年底踏入中医之门起,就开始对吴中医学感到兴趣,并从吴中历代医家、医学著作两条主线着手进行研究。由于我在中医学会工作的便利条件,经常利用各种学术活动广泛接触到苏州地区的名老中医、世医之家和中医界一大批中青年骨于,耳濡目染,渐渐的积累了许多文字资料和口碑传闻。又花了将近二年多时间,翻阅了苏州市及所属各县(市)历代地方志乘一百余部摘录卡片数千余张,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同时,我在各地也收集、购买了一些吴中医学的著作,包括刻本、抄本、稿本及零星资料,先后编著了《吴中名医录》、《吴医古籍存见录》、《吴中秘方录》等,都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6年夏,由江苏省卫生厅、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苏州市卫生局、苏州市中医学会四家,联合出版《吴中医集》,共计550余万字。我作为编写组副组长,负责全书的编务工作,包括书目确定、版本选择、医家介绍、校对核实等。在编写组全体同仁的努力下,《吴中医集》编写「作历时八年,于1993年全部结束。通过在海内外公开发行,扩大了吴中医学在全国及海外的影响我本人也在编校工作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清代吴中珍本医案丛刊》所收录的著作,都是珍贵的稿本、抄本和抓本,从未出版过。原书作者都是清代苏州地区颇负声望的名医、御医,有近百人之多。经过三年多时间编辑整埋,这套从刊终底于成,我也可以告慰先贤著书之苫,流传之难。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中医界同道、老师和许多朋友的鼓励和攴持。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编辑同志,为∫这套丛书的出版,数次往来于南京、苏州,给予具体指导。衷心感谢国医大师、江苏省中医院原院长徐景藩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黄煌教授,苏州市中医院院长、硕十生导师葛惠屴教授,他们分别为本书作序、题词,为本书增添了光彩,给了我极大鼓舞。同吋,木汝金庆江,苏州诸福兴,吴江陈顺勇,昆山陆维傅灵民、耀明、夏扣林、潘月根,南京王尚全诸君,在编写过程中给予了鼎力帮助,对于他们辛勤的付出,惟有心存感激。由于水平有限,卷帙较人,其中差错,在所难免,恳望读者予以指正。
top of page
bottom of page